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实寒证是以寒盛为主,寒盛伤阳而致阳虚,寒盛阳虚是主要矛盾,而寒盛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甚则寒盛逼阳外越上浮而形成格阳戴阳证。虚寒证是体质素虚,因阳虚而生寒,阳虚有寒是主要矛盾,而阳虚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且因阳虚而派生诸多例如寒湿弥漫、水饮停留、滑脱便脓血等相关病机。②戴阳证是阴寒内盛,逼阳上越,阳气外越较少,仅限于头面上部,故仅见面红如妆;格阳证是阴寒盛极,逼阳外越,阳气大量外浮,体表头面均有,故见发热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戴阳也是阴寒与阳气格拒,所以戴阳实质上也是格阳;格阳证阳气也上浮头面,所以格阳证也包含了戴阳。③《伤寒论》方剂加减用药有其规律、方式和模式。其规律为随症加减,即不论其证候病机如何,只针对症状加减用药;辨证加减是根据主证病机,结合症状,加减与病机相应的药物。其方式为固定方式,即将主方进行加减后形成固定方剂;灵活方式是在主方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加减不同药物。模式分为平行模式,即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药物或用量;递进模式即在原方加用药物,其后依次去掉前面加入的药物再另加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2.
虚阳外越病机与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阳外越是指在阳气本已亏虚的病理状态下,阴气仍不能正常地发挥其收敛潜降的作用,阳气虽虚却浮越于外而不得返宅,其包括阳虚阴盛状态下的上热下寒证和阴盛格阳证,及阴虚阳亢状态下,久病阴损及阳证。研究虚阳外越就必须从阴阳二气各自的特性以及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生的关系入手,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虚阳外越的根本病机和病理表现,更好地鉴别“实火”和“虚火”,并最终为摄生防病及其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阴寒证的代表方,病机主要为阳虚,但阳虚病机同中有异,故其所治病症的主证既可为手足逆冷,又可为下利清谷、呕吐等其他表现,不拘于四肢逆冷一症。郑钦安深得仲景"扶阳"学术思想宗旨,对阳虚病情辨认细致入微,灵活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病症。吴佩衡在继承《伤寒论》及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细究四逆汤各药物的功效以及配伍特点,强调早用四逆诸方,扶阳固本,将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至六经病之阴寒证以及内、妇、儿、外科等多种阳虚阴寒危重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漫谈四逆汤     
白等。少阴虚寒证的病机是阳虚阴盛,其中阳虚是主要的,若阳气不虚,即便阴寒外盛亦不会成为少阴虚寒证。而阳虚又主要是肾阳虚。肾中阳气衰微,不能温脾而致脾肾阳虚;不能助心则致心肾阳虚。中医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本,脾肾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见四肢发凉甚则全身不温,恶寒倦卧。心主血脉,主神明,心肾阳虚不能鼓舞脉气故脉微细;正气衰微,阴寒内盛,所以神衰欲寐。“欲寐”是指病人昏沉欲睡,神志若明若昧,呼之则精神略振,须臾又恍惚不清。此外,病人常倦卧畏光,面向床里,与常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是一首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主方。“四逆”又称“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伤寒论》白通汤证相关条文,探讨其证病理机理。[方法]基于《伤寒论》315条的论述,分析其病理机理。[结果]白通汤证非教材所说的阴盛戴阳证,而是为预防虚阳上浮;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亦非注家所言阴盛格阳,而是阴阳俱虚,服热药后一过性的阳气太盛而阴虚甚不可受纳大辛大热之品产生格拒。[结论]白通汤为预防虚阳上浮证而设,而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是由于少阴病阴阳俱虚所致,加入猪胆汁一是引阳入阴,二是补益阴液,进而使机体达到"阴阳自和"。白通加猪胆汁汤为治疗虚阳上越而设,两证呈递进关系,疾病处于动态变化中,临床辨治用药必须做到分析病机,辨证求因,综合分析,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载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叙证较为简略。以方测证,本方主证之病机当为阳气不足,阴寒痼结心下。清·周禹载论胸痹心痛治则时说:“微者但通上焦不足之阳,甚者且驱下焦厥逆之阴”。当此阴寒痼结之心背彻痛,桂枝、薤自不足当此重任,乌头、附子方可开辟群阴。然本方皆大辛大热、燥烈走窜之品,且仲景用本方时的谨慎用法,致使后世医家多畏其性猛而运用较少。笔者认为,本方虽偏温燥,但只要谨守“阴寒痼结”之病机,辨证精当,配伍适宜,灵活加减,则不论阴寒凝在经络、聚在脏腑,结于关节,都可大胆使用,逢棘手之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逆散证的症状,方药配伍,药物剂量,服用方法,治疗或然证时的药物加减及临床运用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四逆散的立方本旨。认为该方为少阴病中,阳气虽虚而不甚,阴寒内困而不盛之时,外邪传入少阴,致使少阴之枢不利,阳气被郁不能正常达于四末,出现四肢逆冷轻证而设的方剂。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相当于中医的“真心痛”.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年老体衰、阳气不足、七情内伤、气滞血瘀、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痰浊化生、寒邪侵袭、血脉凝滞,心脉不通,心之脉络拘急或瘀阻所致.其急性期证型可分为:瘀毒阻络、气阴两虚证、阳虚欲脱.缓解期证型可分为:痰浊痹阻、气虚血瘀、阴寒凝滞、阴血虚、阳气虚证.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较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潜阳封髓丹治疗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发热病例分析提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多部位反复感染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得其气血阴阳不断衰退。如长期运用清热泻火、滋阴寒凉的中药或者具有寒性的抗菌药物,耗损阳气,最终伤及脾、肾之阳;若阴寒内盛,致虚阳外越,或夹上焦痰热,形成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以寒为主,热为次;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实为次的病机,即可辨证选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阴盛格阳] 亦称真寒假热。格是格拒之意。由于阴气内盛而格阳于外,就是病本来属于寒证,因寒到了极点,以致遏阳于外,外面反现热的假象,实际上里真寒而外假热。此为热性病进行期中危急证。 [阳盛格阴] 亦称真热假寒。由于阳气内盛而格阴于外,即病本来属于热证,因热极则深入于里,以致阳气郁遏不能外达,外面反现寒  相似文献   

11.
对《伤寒论》第 69条进行分析 ,认为茯苓四逆汤所主病机为心阳虚衰 ,阳气欲脱 ,肾水上泛。以方测证 ,除烦躁外 ,应有心悸、脉微等。用茯苓在于化气利水、平降水逆以宁心。其方证病机及治法与干姜附子汤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2.
袁海波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为根本病机,并在阳虚基础上产生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和一系列的病机变化。临证可见心脾阳虚、心肾阳虚、心脾肾三阳俱虚等证型。治疗当以温脾阳、扶肾阳、养心阳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温阳三法首重温运脾阳,且要三阳共治。温阳同时不忘养阴、益气、理气、驱阴邪。袁海波教授创立的袁氏苏心醒方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基本方药,临证根据证候变化,灵活加减化裁。同时袁老提出"医嘱调护,实为无形之药"。认为用药之外的调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类方较多,方剂学告诉我们,药物的加减或剂量的增损,都可以使原来方剂发生部分以至全部的变化,所以在类方的使用上,决不能囿于原方的作用和脉证、病机,而要对加减变化后的方剂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提高疗效。分兼夹随证加减在桂枝汤类方的运用中,首先是太阳中风证兼证的治疗,在《伤寒论》教材l中所列兼证较多,其实有些已非兼证,而应列入变  相似文献   

14.
<正> 1.药量加减宜灵活 用药量的增加与减少,应根据病机所在、辨证关键、主治病证、药物性能与质地等情况,灵活增减,主治与病机不同,药量随之而异;主治与病机相同,药量大小有别。药量的增加或减少,既可以是单纯的改变,也可以随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的不同而改变。这种药量加减的变化,是方剂组成变化的灵活性之一,临症全在灵活运用,巧妙变化,方能药证相合,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胸痛     
胸痛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常伴有背痛、气短、喘息、不得卧等证候。胸痛的原因多是胸阳不足、阴寒闭阻,或痰浊壅塞、气滞血瘀所致。肺痈、胃脘痛所引起的胸痛均不列入本文讨论。病因病理胸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素体胸阳不足,气机输布失常,感受阴寒之邪,则阴乘阳虚,闭阻脉络而致胸痛。其次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以致脾阳不运,痰浊内蕴,上逆胸中,阻遏胸阳气机而发胸痛。亦有病延日久,  相似文献   

16.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袁菊花  贾立群  吴煜  郑丽平 《中医学报》2019,34(9):1829-1832
腹水之"水"为阴邪,易伤阳气,加之失治误治,亦可使脾肾阳气俱损。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可见,脾肾阳虚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恶性腹水应从"阳"论治,温脾肾阳气,行气化饮。临床上,恶性腹水凡见阳气虚弱,证属三阴,或阳虚夹杂湿邪,无论轻重缓急,均可建立扶阳为第一要务思维,以真武汤为主方随证加减,予以温补脾肾,利水渗湿,则可温化水饮,调节水液代谢,达到消退腹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9,(9):1829-1832
腹水之"水"为阴邪,易伤阳气,加之失治误治,亦可使脾肾阳气俱损。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可见,脾肾阳虚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恶性腹水应从"阳"论治,温脾肾阳气,行气化饮。临床上,恶性腹水凡见阳气虚弱,证属三阴,或阳虚夹杂湿邪,无论轻重缓急,均可建立扶阳为第一要务思维,以真武汤为主方随证加减,予以温补脾肾,利水渗湿,则可温化水饮,调节水液代谢,达到消退腹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由于肾阳亏损,下焦阴寒内盛,逼阳外出,阳不入阴而引起的虚阳浮越型失眠并不少见.潜阳封髓丹具有纳气归肾、导龙入海之功,以其加减治疗阳虚火浮、阳不入阴所致的失眠有显著疗效.笔者就虚阳浮越型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潜阳封髓丹的方义及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潜阳封髓丹治疗虚阳浮越型失眠症的临床应用,并举王辉主任临床验案二则,以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潜阳封髓丹一方,并为治疗失眠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阳虚络阻证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阳气不足、络脉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既有阳气不足的“正虚”证候、又有瘀血阻络的“邪实”证候,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参芪通络汤是其常用的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