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38 例高血压脑出血性脑疝患者作为手术治疗组,均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方法;205 例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观察2 组治疗结果.结果 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238 例,总有效率73.95%,手术治疗组死亡15 例,死亡原因为脑疝致呼吸骤停、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3种术式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70例重型基底节区HICH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120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90例和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组60例,观察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率。结果3组术后1个月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率优于另2组(P均〈0.05)。结论重型基底节区HICH,推荐在发病后6~24h内手术治疗,可首选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获得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36—77岁,平均56.8岁,脑出血超早期手术(不超过6h)34例,非超早期手术(超过6h)1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经验总结分析。方法:总结分析80例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经验。术中实施各项监测,血压控制不稳定者辅以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开颅后,观察骨窗脑组织膨出情况,降低颅内压。结果:术后均平稳回病房,拔除气管导管39例;带气管导管辅助呼吸33例;术毕即时气管切开4例。一周内行气管切开10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需保持麻醉稳定。尽可能保护脑功能,控制颅内压为麻醉处理原则。对血压进行控制,开颅时降低,关颅时适当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锥颅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则采用锥颅引流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清除情况及GCS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锥颅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出血量较大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血肿清除效果更好,能有效促进患者意识及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36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其他手术方法者不算其内。结果 36例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复查脑CT,32例完全清除(95%以上),4例大部分清除(60%~80%)。1例再出血,死亡2例,其中2例死亡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术后随诊3~12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级4例,4级11例,3级12例,2级5例,1级4例。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彻底、直视下止血、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直径大小约2.5-3.0 cm).结果:术后生存57例(90.5%),死亡6例(9.52%),术后随访3-12个月,以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Ⅴ级3例,其中Ⅰ-Ⅲ级44例,占70%.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浚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手术,观察组给予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两组均于早期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意识复常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意识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应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意识复常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脑出血为动脉硬化性脑内小动脉破裂造成出血。高发年龄为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出血部位于皮层下、壳核、丘脑、脑室内、脑干和小脑,其中最常见的是壳核出血,其次是脑叶皮层下出血和小脑出血。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对收治的42例不同部位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瓣开颅和锁孔开颅手术治疗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小骨瓣手术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3-78岁,平均58岁。入院时血压220-140/90-110 mmHg。发病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病情危重,病死率达40%~50%,致死率高[1],生存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2002年10月-2007年3月,本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1.37±6.28)m L,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8.24±7.02)m 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清除血肿较彻底,脑组织损伤小,且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差别。方法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适应症选择微创穿刺术或者开颅手术。结果微创组患者术后近期、远期预后优良率高于开颅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远近期疗效均优于开颅手术,临床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血肿量、病情分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联合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出血量30mL~60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9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28例)和微创组(70例)。微创组行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联合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血肿基本消失时间:保守组35.52d±10.28d,微创组4.28d±1.72d(F=76.673,P〈0.001);治疗7d后意识状态:微创组优于保守组(χ2=7.650,P=0.023);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评分,恢复较好(ADLⅠ级~Ⅱ级):保守组6例,微创组27例,微创组优于保守组(P=0.008)。结论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联合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出血量30mL~60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开颅手术和硬通道穿刺术两种方式对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硬通道穿刺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在手术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硬通道穿刺术对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血肿量、血肿部位及意识水平选择手术方式,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术后死亡12例(15.0%),死亡原因包括年龄、血肿位置、血肿量及术前意识(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包括年龄、血肿位置、血肿量及术前意识,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与时机或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GCS 5~7分20例、8~10分79例、11~13分21例;血肿20~30 ml28例、30~40ml 44例、40~50 ml 35例、≥50 ml 13例;起病至手术<6h 68例、6~12 h 23例、12~24 h 22例、≥24h 7例;19例破入脑室;预后良好率60.83%(73/120),预后不良率39.12%(47/120),其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9.17%(11/120)。比较分析示:性别、年龄、GCS评分、手术时间、破入脑室和合并感染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性别、年龄、破入脑室和合并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了解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对于临床治疗和决策有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高血乐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和愈后康复期治疗。方法对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康复期治疗体会。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53例,其余5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活50例,死亡8例。在存活的50例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18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而术后及时康复治疗更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