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乐仪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无痛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纯导乐镇痛,试验组则给予导乐仪镇痛,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分娩、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小时出血量、阴道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仪可有效提高分娩镇痛效果,让更多产妇选择阴道分娩,且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还可减少产后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采用回顾性调查,将2008年3—6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导乐+电脑镇痛的产妇为观察组,将导乐人性化护理贯穿分娩全过程;80例产妇为对照组,只给予导乐全程陪伴分娩,观察两组的镇通效果、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满意度。观察组手术产率、产后出血率低、第一产程活跃期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孕妇对分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分娩期间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 ,更要求无痛。因此 ,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是产科临床急需解决的课题。我们自 2 0 0 0年 3月起 ,将水针分娩镇痛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并以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评价其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0年 3月 1日~ 2 0 0 0年 7月 1 5日住院拟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 1 2 0例 ,分为两组。治疗组 60例采用水针镇痛 ,另 6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6.2 6± 3.2 4岁 ;孕周 39.88± 1 .2 3周 ;新生儿体重 3339.8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导乐仪无痛分娩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单胎、头位孕产妇采取知情同意与自愿原则实施导乐仪无痛分娩,并设同期未使用任何无痛分娩方法、自然生产的产妇200例为对照组。在应用过程中观察导乐仪的镇痛效果、对产妇生产过程的影响。结果:导乐仪对分娩疼痛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同时对产程无不良影响。结论:导乐GT-4A分娩镇痛仪起效快,作用可靠,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使用过程安全,对母儿无不良影响。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助产士的主导作用,利于工作顺利进行。导乐仪无痛分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助产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回顾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90例,应用分娩镇痛仪解决围产期疼痛;观察组患者90例,应用中医针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83.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6.8±1.65)h;分娩平均出血量(131.9±29.9)ml;患者产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感染。对照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12.5±1.25)d;分娩平均出血量(150.2±29.8)ml,其中产后大出血患者3例,产褥期感染患者3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分娩出血量,分娩前后未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现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耳针、埋针联合导乐仪对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分娩的产妇符合要求的564病例,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1组188人,采取导乐仪镇痛方法;对照2组188人,采用耳针联合埋针的治疗方法;治疗组188人,则采用耳针、埋针联合导乐仪的镇痛方法。对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新生儿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分娩时间在第一产程、第三产程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在第二产程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在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10 m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埋针联合导乐仪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分娩中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用于初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镇痛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研究组150例,给予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150例,间断吸入氧气。观察2组产妇疼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出生情况、笑气吸入的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分娩镇痛的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87%(P〈0001);研究组割官产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而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结论笑气镇痛能安全、有效、简便地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医时间医学奠基于秦汉,发展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梳理《黄帝内经》中关于时间节律的相关内容,包括昼夜与营卫运行、月事、脉象四季变化等生理性节律,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五脏应时发病、四时病气伏而后发等病理性节律。认为中医时间节律性可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和病程特点,从而指导针灸临床应用。依昼夜节律,以调和营卫为法,治疗营卫不和导致失眠等症;应年月节律,以调和气血为法,治疗气血不调导致痛经等病证;据四季节律结合邪气所居,调整针刺深浅;对应时发病者,依病邪性质,以祛邪防传为要;对伏邪致病者,先期治疗及病愈防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自愿要求无痛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无麻醉禁忌症的正常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实行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对照组120例实行硬膜外镇痛传统式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时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镇痛效果好、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归纳总结针灸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概况以及作用机制。针刺超前镇痛,包括电针体穴、耳针、穴位埋线、头皮针以及经皮电刺激等方法,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及减少因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针刺应用于超前镇痛的临床治疗近前几年来开始被关注有良好的前景,但具体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更优方式及规范化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然分娩产妇药物镇痛、护理工作现状,行药物镇痛联合导乐陪产护理干预,分析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1-12月期间接受镇痛分娩的90例产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药物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接受导乐陪产全程护理,两组对比产程时间、应激反应情况及镇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各产程...  相似文献   

12.
针灸分娩镇痛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妇分娩必然伴随着阵发性宫缩疼痛 ,由于产妇对疼痛怀有恐惧心理 ,导致难产及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目前有很多分娩镇痛方法 ,但因侵入性操作或药物副反应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我院妇产科自 2 0 0 1年 7月开始运用针灸分娩镇痛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13.
人体生病,病有百种,症状各异,但疼痛一症是最常见,而且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可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痛、颈肩痛、身痛、胃痛、腹痛、牙痛等。虽疼痛发生的部位不同,特点各异,但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是痛产生的根本所在。这里的“不通”可以是气机阻滞,血运不畅,脉络瘀阻;也可以是血脉虚涩,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引起“不通”的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现就从这三方面简单谈谈笔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病八法同样适用于针灸临床之中,笔者通过翻阅古籍并结合临床实际,尝试从针刺选穴、针刺深浅、手法以及灸法的使用等方面对中医治病八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分娩是特殊的生理过程,产痛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可以导致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使产妇发生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酸中毒等,对产妇及胎儿产生相应影响,因此,良好的分娩镇痛非常有意义。笔者采用三阴交、合谷穴穴位注射利多卡因、654-2的方法进行分娩镇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年龄24~40岁,均为足月、头位、无头盆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围产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分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既要求母子平安,又要求减轻分娩带来的疼痛和恐惧紧张,所以分娩镇痛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院采用助产士导乐配合耳穴镇痛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足月自然分娩过程中,针刺穴位与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符合自然分娩的研究对象199例,随机分为4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方法;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镇痛组采用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干预全程(宫口3 cm即0 min、30 min、60 min和宫口全开时)产妇分娩疼痛,同时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2 h)。全程监测第一产程中血?-内啡肽和5-HT水平变化。结果 VAS评分显示,较之对照组,其他三组皆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硬膜外组和复合镇痛组下降程度相似,而针刺组下降幅度稍逊色;比较产程相关指标,针刺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针刺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针刺组跟硬膜外组比较,未有使用助产催产;第一产程中产妇血?-内啡肽,针刺组和复合镇痛组观察到不同程度上升(P0.05),而硬膜外组与对照组则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5)。结论 针刺镇痛可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同时不影响第二产程及各项产妇胎儿安全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分娩是妇女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虽然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是临床调查发现许多临产妇由于畏惧疼痛和出血、关注胎儿健康状况等,我们要以一流的服务态度,热情对待每一位临产妇,热情解答她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讲清现代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和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84例顺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1产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产妇均顺利分娩和出院。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第1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控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对于降低分娩时间,提高产妇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产妇的镇痛中采取中医辨证护理的应用方法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住院的自然分娩产妇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产妇的护理中应用中医辨证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