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特点与肾、督的关系,从阳虚与AS、肾虚督寒与AS的关系进行阐释,提出AS病因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为标,肾虚督寒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并结合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病例报道分析温阳通督治疗AS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赵和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为肾督亏虚,标实为外感风寒湿热、内生痰浊瘀血;急性期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强督为主,临证可分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和痰瘀交阻证三型进行辨证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戴恩来教授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以正虚(肺脾肾虚损)为本,邪实(风寒、风热、湿热、血瘀)为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兼湿热、血瘀最为常见。治疗在补肾的基础上强调祛除风邪、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以本虚标实为特点,肾虚督亏为其本,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痹阻经络、脉络瘀阻为其标,姜泉教授将本病分为病情活动期与缓解期,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病情活动期的治疗当祛邪通络为要:辨证祛邪,急则治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缓解期的治疗当补肾活血为要:补肾强督,缓则治本,活血通络,兼顾祛邪.不论急缓,全程...  相似文献   

5.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复感外邪,内外合邪,阳气不化,邪气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淖泽而致脊柱伛偻;总以湿热痹阻为标,肾督亏虚为本,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者,当归拈痛汤以治其标;肾督亏虚、腰脊僵痛者,独活寄生汤以治其本;沉疴痼疾,宜疏其血气,身痛逐瘀汤以治其瘀血之痹。  相似文献   

7.
根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和脊柱强直的主要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学"骨痹""大偻""脊强"范畴论治。在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应用及临床实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病机以湿热瘀阻为标、肾督亏虚为本,其中肾虚是发病基础,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主要病理产物,而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基于此,提出湿热瘀阻证是病情处于转折阶段的重要证型,而清热利湿法应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基本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介绍汪悦教授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汪老师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以肾督两虚、寒湿阻络为主。本病病位在腰脊、筋骨,病理因素主要为寒湿与痰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为标,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急,临证时必须抓住其标实与本虚的主次。治疗则以温肾散寒,化湿通络为大法。辨证为主,结合辨病,提高疗效。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温补营血之不足,解散阴凝之寒湿,使阴散阳回,寒消湿化。  相似文献   

9.
传统医学强调,强直性脊柱炎病机多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发挥中药的整体观和双向调节的作用,避免西药治疗中疗效单一且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的弊端。从整体观念辨证性探讨中医治疗本病优势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属“顽痹”之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章认为本病不同于风寒湿痹,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阻于经脉为标,临床分为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及肾督阴亏、湿热瘀滞两型,治疗当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泄浊祛痰。  相似文献   

11.
冯兴华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兴华教授从医40余年,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卓著。冯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肾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为标,血瘀贯穿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海东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总属本虚标实,肝肾精亏、督肾虚寒是发病之本,风、寒、湿、热邪气侵犯是发病之标,瘀血阻滞贯穿AS发病始终。王海东教授结合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该病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提出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论治思路,认为:多梦、出汗及疾病发展迅速是AS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分清寒热,临证分为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前者以温阳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后者以热利湿为法。稳定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临证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治疗应滋补肝肾、温阳通督以固其本,控制患者病情,防止病情活动。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僵硬、驼背畸形,关节功能受限,治疗宜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应用小针刀"解筋结"以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为兰教授提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从而导致肾虚督瘀;病位在肾和督脉。病性本虚标实,治疗扶正兼以祛邪,扶正重在补肾,补阴填精,祛邪重在通督,充盈督脉,疏通经络。以益肾通督汤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属"大偻""骨痹"等范畴,钱先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与脊柱,和肝、脾胃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肾虚督空,标实为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治疗应分期而治,疾病初期应注重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疾病中期根据兼证的不同,选用不同治法;疾病后期注重化痰袪瘀,但在疾病的各个时期都主张补肾强督为治疗基本原则,并重视炎性肠病和葡萄膜炎等兼夹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徐薇薇  汪悦 《吉林中医药》2013,33(4):356-358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调摄不当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外感风寒湿热为标,肾督亏损为本.临床可按病因辨证分型,亦可按分期分型.中医治疗本病多采用中药内服法,根据其病证、分期不同进行辨证加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总结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专科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99例,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体征、腰椎及骶髂关节X线照片等。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湿热型(58.3%)、肾阴虚型(20.1%)、肝肾亏虚型(10.6%)、肾阳虚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与中晚期AS患者均以湿热型为主(分别占68%、52.4%),但中晚期患者本虚证(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占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湿热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湿热型和肾阴虚型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证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渐明显。提示湿热壅滞督脉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以肾阴虚和肝肾亏虚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为肾督两虚、阳失布化,外因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内治疗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以祛风寒湿之邪,缓解期则补肾强督,活血通络。寒湿痹阻者温经散寒;湿热痹阻者清热利湿;肾虚督寒者温肾壮督;肾虚血瘀者补肾活血;或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外治疗法有针灸、中药熏洗、穴位贴敷及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等,具有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信及促进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施治泌尿系结石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泌尿系结石病位在肾和膀胱,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多为肾虚、湿热、气滞、血瘀,病证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温热、气滞、血瘀为标,临床常表现为膀胱湿热、气滞血瘀、脾肾亏虚等证,分别采用清利湿热、行气化瘀、健脾补肾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检索国内近15年(1996-2010)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期刊杂志肺心病缓解期研究的有关报道,统计分析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纳入271篇文献中共出现62个证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项证型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脾肾两虚、肺肾两虚、肺气亏虚、阳虚血瘀、肾虚失纳、肺脾两虚、痰热壅肺和水凌心肺,其累计频率为89.1%。结论:肺心病缓解的中医证候以单纯本虚为多,本虚标实和标实证候也不少见。本虚以脾肾两虚、肺肾两虚、肺气亏虚最为常见;本虚标实以气虚血瘀证较常见;单纯实证以痰瘀互结证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名老中医沈丕安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独特的中医见解,认为其归属于“督脉痹”范畴。该病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又感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血络瘀滞,风湿入骨,损伤腰尻而发病,对于其病,他总结了自己独特的“7+1”发病机制,治疗上采用祛风通络、补肾壮督之法,临床常用补肾壮督、祛风通络、顾护胃气等药对,并创制了自己的经验方鹿角壮督方、羌活地黄汤等,临床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