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3月至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收治的PLC初治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4组并观察证型分布规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GPC-3值,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全体患者、GPC-3阴性及阳性患者的4种证型构成比均不一致。全体患者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阴性患者气滞血瘀型构成比最高,阳性患者湿热聚毒型构成比明显高于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4种证型GPC-3阳性率不一致,湿热聚毒型及肝肾阴虚型阳性率显著高于气滞血瘀型。结论:全体患者、GPC-3阴性及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均非随机分布。全体患者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阴性患者气滞血瘀型比例最高,阳性患者湿热聚毒型比例较高,GPC-3阳性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湿热聚毒型和肝肾阴虚型的阳性率较高,故GPC-3可成为辨证此2种证型并区别气滞血瘀型的客观指标,对于区别肝气郁结型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阳性患者以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PL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55-2356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3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收治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四组,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的相关性。结果:(1)四种证型PLC患者ALB<35 g/L的比率不一致(P<0.05)。(2)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ALB<35 g/L的比率明显低于湿热聚毒和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3)湿热聚毒型ALB<35 g/L的比率明显低于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结论:(1)ALB<35 g/L可以作为是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用于湿热聚毒和肝肾阴虚型鉴别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也可用于肝肾阴虚型与湿热聚毒型的相互鉴别。(2)PLC患者的ALB水平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收治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对PLC患者的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四组,分析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四种证型PLC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不一致(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Child-Pugh分级明显晚于其它证型(P多重比较0.01)。(2)四个证型A级、C级所占比率均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A级比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肝肾阴虚型C级比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P多重比较0.01)。结论:(1)肝肾阴虚型患者的肝功能最差,且气滞血瘀型优于湿热聚毒型的可能性大。(2)Child-Pugh分级中A级可以被认为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鉴别肝肾阴虚的临床参考,且对于湿热聚毒型与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相互鉴别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级可以被认为是辨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参考。(3)PLC患者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hild-Pugh分级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进行BCLC分期,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4组,分析其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4种证型PLC患者的BCLC分期情况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BCLC分期明显早于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P0.01),且早于气滞血瘀型的可能性大;气滞血瘀型患者BCLC分期明显早于湿热聚毒型(P0.01)。2)4个证型A期、B期、C期所占比率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A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湿热聚毒型B期比率明显低于气滞血瘀型(P0.01),且低于肝肾阴虚型可能性大;湿热聚毒型C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1)BCLC分期中A期是辨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参考;B期是湿热聚毒型与气滞血瘀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且对于湿热聚毒型与肝肾阴虚型的相互鉴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期是辨证湿热聚毒型的临床参考。2)PLC患者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CLC分期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朝武  王娟 《新中医》2014,46(12):71-73
目的:研究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T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6种证型,每种证型各收集4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T检查计算患者肝脏体积、肝脏血流灌注量并进行CT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CT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湿热水停证患者的肝脏体积大于正常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肝脏体积小于正常人,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肝脏动脉灌注量(HAP)低于正常人(P0.05),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的门静脉灌注量(PVP)均低于正常人(P0.05),各证型患者的总肝血流灌注(THBF)均低于正常人(P0.05)。肝气郁结证、水湿内停证患者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低于正常人(P0.05),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HPI高于正常人(P0.05)。肝气郁结证和水湿内阻证患者以均匀型肝硬化为主,湿热水停证患者以节段型为主,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和脾肾阳虚证患者以结节型为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CT检查结果均有其特点,CT检查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AFP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癌诊疗方案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瘀湿互结、肝肾阴虚5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构成比情况,以及各证型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情况,统计各中医证型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与AFP的相关性。结果: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肝郁脾虚证比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湿热蕴结证比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气滞血瘀证最少;Ⅲ期患者36例,5个证型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在肝郁脾虚证患者中,Ⅰ期、Ⅱ期的患者较多,Ⅲ期患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患者中以Ⅲ期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5个证型中AF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总体上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AFP的阳性率与肝癌中医证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常见的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HBV携带者进行早期积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根据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4种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各30例,并对其进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以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为理论指导,找出以上4个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肝气郁结、脾气虚证炎症分级主要为G0~G1,湿热中阻证主要为G1~G2,肾阴虚证主要为G3。肝气郁结、脾气虚纤维化程度主要为S0~S1,湿热中阻证主要S2,肾阴虚证主要以S3~S4。结论: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证4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符合温病学三焦传变之规律;从脾气虚、肝气郁结到湿热中阻再到肾阴虚,肝组织病理损害的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与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存在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分型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脾虚湿困型、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比较不同中医分型之间超声表现情况。结果:气滞血瘀型患者超声表现分型主要为块状型(65.63%)、脾虚湿困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小癌型(78.57%)、湿热聚毒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型(52.00%)、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节型(63.16%),各中医分型患者超声表现构成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分型患者之间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PI、RI)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中医分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Q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MX比较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着不同的超声表现,且在肝脏血流动力学上具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临床上可将超声诊断技术与中医辩证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2020,(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肝左叶上下径显著长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瘀血阻络证组的脾长径与后径显著长于其它证型(P0.05)。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大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6组的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胆壁毛糙比例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湿热内蕴证组的腔内回声不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例均低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随着病情发展呈现变化,且其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血清TBIL、TP、ALB、AST、ALT及PT。结果: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PT水平在各型中的排序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气郁结,TBIL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肝气郁结,ALB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虚湿盛〉湿热内蕴。ALT在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两型中较高,AST在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AST/ALT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结论: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角度探索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分型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期望研究结果能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320例,其中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260例,健康男性60例。将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60例严格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下注组(70例)、气滞血瘀组(70例)、肝肾阴虚组(62例)、肾阳不足组(58例)4组。健康男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0例受试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1β、TNF-α含量,并分组比较其结果。结果:1)前列腺按摩液中IL-1β水平: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4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湿热下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60.05)。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3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水平: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4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湿热下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90.05)。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不足三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证型中湿热下注型与EPS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相关,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肾阳不足型与EPS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水平无相关性。EPS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水平可以作为CP湿热下注型临床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120例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个人信息骨、密度检测、中医症型分布信息等资料作为研究资料。有本院中医医师辨证分型,分类统计脾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百分比,总结该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患者百分比(36.6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百分比(28.33%)第二,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百分比(18.33%)第三、肝肾阴虚证百分比(16.67%)为第四。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为主,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少,可为中医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疲劳状况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运用疲劳自评量表对不同中医证候类型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疲劳状态进行量化评定,并对比例较高的前5个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5个主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在精神疲劳、疲劳的情境性、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等疲劳因子方面积分存在差异(P0.05),肝郁脾虚和肝气郁结证患者的精神疲劳表现明显。(2)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前5位中医证候类型依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在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的情境性等疲劳因子方面积分存在差异(P0.05),肝郁脾虚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精神疲劳及疲劳的情境性表现明显。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疲劳可能与中医学虚、郁、湿等病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等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这4种常见证型与上述生化检测指标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对患者中医证型、生化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特点及规律。结果:湿热内蕴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ALT、AST、GGT活性低于肝郁脾虚和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4种中医证型的TBIL、DBIL、IBIL、AL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ALT、AST、GGT活性有明显差异,TBIL、DBIL、IBIL、ALB、G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阮新梅 《新中医》2020,52(17):44-4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辨别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2例肝硬化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肝表面形态、实质回声,检测肝右叶最大斜径及前后径、肝左叶上下径及前后径、腹水深度,检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肝硬化肝左叶上下径均大于瘀血阻络型(P0.05)。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肝硬化出现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率低于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各证型肝硬化腹水深度及盆腔腹水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湿热内蕴型(P0.05),肝气郁结型肝硬化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瘀血阻络型(P0.05)。结论: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内藴型肝硬化患者超声表现少有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的特点,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内径较大,肝气郁结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大。肝左叶上下径、表面形态、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可为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变患者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和AFP间的相关性,以便正确评估各型肝硬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为中医辨证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146例乙肝肝硬变患者相关资料,根据TBIL、ALB、PT、腹水、肝性脑病计算Child-pugh分级,分析患者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及AFP的相关性。结果:肝气郁结型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71.43%,水湿内停型、湿热蕴结型以Child-pugh分级B级为主,分别占47.06%、42.50%,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以Child-pugh分级C级为主,分别占52.00%、62.50%。脾肾阳虚型患者AFP最高,湿热蕴结型次之,肝气郁结型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id-pugh分级与乙肝肝硬变各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协助临床判断各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乙肝肝硬变证型与AFP的相关性有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就诊的晚期宫颈癌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的不同,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8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以及湿热结毒证为主,百分比分别为26.25%(21/80)、21.25%(17/80)以及20.00%(16/80),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以及痰湿下注证百分比分别为16.25%(13/80),11.25%(9/80)以及5.00%(4/80);80例患者中,肥胖或超重患者32例,血小板反应素(TSP)–1阳性患者50例,血管生长因子(VEGF)–C阳性患者59例。80例患者中鳞癌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证、湿热结毒证为主,百分比分别为18.75%(15/80)和15.00%(12/80);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为主,百分比分别为6.25%(5/80)和5.00%(4/80);鳞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以及湿热结毒证为主,百分比均为1.25%(1/80),其他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29例PBC患者四诊信息进行采集,运用快速聚类法对中医症状变量进行聚类,基于变量均值和中医证候判别标准鉴定证型,并比较证型在疾病不同分期中的分布。结果 (1)329例PBC患者聚为8类:脾气亏虚证(30.40%)、肝肾阴虚证(28.88%)、肝血虚证(14.59%)、肝气郁结证(13.98%)、气虚血瘀证(5.17%)、气阴两虚证(3.34%)、肝郁脾虚证(3.04%)和肝胆湿热证(0.61%);(2)脾气亏虚证在各临床分期中均较多见,此外,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多见肝血虚证,症状期多见肝肾阴虚证,肝功能不全期多见肝血虚证;(3)超声评分低时以肝气郁结证为主,评分高时以肝肾阴虚和脾气亏虚证为主;(4)脾气亏虚证贯穿于各个病理分期,此外,Ⅰ期和Ⅱ期多见肝气郁结证,Ⅲ期多见肝肾阴虚证,Ⅳ期以肝血虚证多见;(5)各中医证型ALB和TBIL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气亏虚证、肝肾阴虚证和肝血虚证是PBC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证型分布与疾病阶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类,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其不同中医证型间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1)本次观察中,各证型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2)各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绝对值)比较:肝肾阴虚证的CD3+低于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的CD4+高于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的CD4+/CD8+高于水湿内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相对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证型的乙肝肝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及规律性,T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及改善预后都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1252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选定云南省中医医院泌尿男科、老年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在45-65岁且为昆明本地居民,对每位患者进行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性激素缺乏(PADAM)自我评分,若评分阳性,则纳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中医证候学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证候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共收集有效连续病例1 252例,中医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其中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347例(27.72%),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226例(18.05%),心阴虚证+心肾不交证196例(15.65%),心阳虚证+心肾不交证107例(8.55%),肾阳虚证+脾阳虚证29例(2.32%),肾阴虚证+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127例(10.14%),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阴虚证96例(7.67%),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证52例(4.15%),湿热瘀阻型28例(2.24%),单纯肾阴虚证14例(1.12%),单纯肝气郁结证30例(2.4%)。结论:肾阴虚、肝气郁结、心肾不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中医证型,且多为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