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又是造成失眠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瘀血阻滞心、脑、肝之脉络,气血运行失畅,卫气出入异常,阴阳失调,故失眠反复不愈。从瘀论治失眠的经典配方为血府逐瘀汤。久坐、少动是目前普遍的生活方式,常造成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的形成,失眠的证型中兼有血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临床用药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失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失眠从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属于慢性疾病,久病及瘀,所以失眠患者都存在瘀血的病理特征;反过来瘀血又是致病因素,相互影响造成失眠的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当箭西医研究认为失眠同脑循环障碍、脑神经元异常兴奋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失眠属于慢性疾病,久病及瘀,所以失眠患者都存在瘀血的病理特征;反过来瘀血又是致病因素,相互影响造成失眠的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当前西医研究认为失眠同脑循环障碍、脑神经元异常兴奋有重要的关系。既往中医治疗失眠主要从心、肝、脾、肾入手,采用养血、滋阴、化湿、安神等治疗方法。自从王清任创立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以来,瘀血作为失眠中的致病因素受到临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临床上从瘀血方面治疗失眠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失眠伴记忆障碍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特征及其记忆障碍特征。方法将患者分为失眠伴记忆障碍组50例、失眠不伴记忆障碍组50例,比较2组中医辨证要素差异。结果2组在临床记忆测查中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上差异极显著(P〈0.01);失眠伴记忆障碍组血瘀证的出现率高于失眠不伴记忆障碍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的记忆损害涉及指向、联想、图像、再认等各个方面;失眠患者伴记忆障碍与血瘀相关。  相似文献   

5.
失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眠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故性分析161例门诊失眠患者,治疗血瘀证在失眠各证型中的分布,和活血化瘀法对治疗本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血瘀兼证者在失眠患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失眠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法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失眠患者多兼有血瘀证,治疗失眠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对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为“寒 湿热瘀蓄积胞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慢性炎症由于久治 不愈,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血液流变学检测近 年来广泛应用于血瘀证的诊断和研究,目前认为血液流变 性、血液黏度的异常是形成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之一。本课题 应用血液流变学理论,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测,来研究慢性盆 腔炎血瘀证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为慢性盆腔炎发病机 制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血瘀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血瘀脉中,阻滞营卫阴阳交通之道,则夜寐不安。形成瘀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血瘀;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而血瘀;水行不利,水血互化,水液内停而血瘀。治疗此类失眠,当以益气活血、温阳活血、利水活血等法为根本,使瘀去脉通,营卫畅行,心神收纳,则寤寐得安。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内科一种常见病,顽固性失眠由于休息不好不但 影响工作,而且影响身体健康,还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的 压力,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中,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顽固性 失眠病人多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整理如下。 典型病例:女,50岁,农民。患者失眠数年,于1年前 下地收青突感心慌心跳,心电图诊为心动过速,此后每遇到 劳累而复发,时发时愈精神负担较重,近3个月来,彻夜不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著名的活血化瘀方.该方配伍精当,力专效著,独具一格.其适应证亦极为广泛,向来深受历代临床医家喜用.此方用于治疗胸中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失眠多梦,心烦心慌,呃逆干呕以及傍晚发热等症.余据其方意,十余年来用本方加减先后治疗乳腺增生症数十例,疗效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失眠从瘀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谓"不寐"、"不得卧"及"目不瞑".失眠多由精神因素引起.大多数失眠患者经过中西方法治疗后能够治愈或缓解,但临床也经常会遇到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失眠.这些失眠患者临床上具有血脉瘀阻表现,我们运用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从瘀论治,每多奏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加大,伴随着失眠患者越来越多,经治不愈而致顽固性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质量。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以中医辨证为主,从脏腑论治,调心肝为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     
<正>血府逐瘀汤载于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为主治血瘀证的常用方。方药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4.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4.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6克。水煎服,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能,主治胸中血瘀证。证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导师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失眠时通过内调外治,使气盈血畅、阴阳平衡、脏腑生理机能归于常态,本文将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治法、典型病案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门××男 62岁农民本县陈庄乡大许村人。1984年6月26日诊:患者因被汽车撞倒,头部着地而致昏迷。经县医院诊断为脑震荡,脑挫裂伤。治疗三日后神志已清,惟眩晕,头痛不愈,遂邀中医诊治。症见:头晕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疼痛处部位以巅顶和后头部为甚。痛剧则恶心欲吐,失眠烦躁,焦虑不安,心悸气短,动则尤甚。左下肢偏瘫。不能自主屈伸。舌边尖有瘀斑点,脉沉弦而细。此外伤脑络,血瘀络中。气血阻滞所致。拟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方予桃红四物汤加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证候分布与病机特点。方法:总结243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与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5~55岁之间;证型以阴虚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占30.86%,其次为肝肾阴虚和阴虚热结。结论:围绝经期病理改变多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痰、瘀、热结为标,肝肾亏虚、阴虚不藏是围绝经期失眠的基本病机,阴虚及其导致的痰、瘀、阳浮、热扰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失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型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9至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规律随访的PD患者17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PD患者失眠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型。结果 PD患者失眠发生率为45.03%。年龄大、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高、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低是导致PD患者发生失眠的影响因素。失眠组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42.86%)为主要证型,标实证以血瘀证(47.22%)为主要证型;而非失眠组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53.19%)为主要证型,标实证以湿浊证(47.73%)为主要证型。结论 年龄大、BUN高和透析不充分可能是PD患者发生失眠的影响因素。PD患者发生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分布特点:失眠组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非失眠组本虚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为主要证型,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患者因某种原因造成的夜间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或时寝时醒,或睡中易醒,或醒后不睡。顽固性失眠是彻夜不眠之意,同时伴有头痛、头晕目眩、心悸等伴随症状,顽固性失眠,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生活中,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近年来,笔者选用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失眠,在临床上收到了极其显著的效果,同时痛苦小,  相似文献   

18.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瘀交结型眩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临床上治疗眩晕的常用方剂,其与活血化瘀类中药合用可治疗因痰瘀交结所引起的眩晕顽疾.痰瘀互结为致病因素,二者相合可致眩晕缠绵不愈,日久更加重血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日久不愈的眩晕多从痰瘀论治,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9.
神经官能症每多出现精神怫郁、失眠健忘等症状。笔者基本“心主神明”和“心主血”的认识,以血府逐瘀汤治疗经久不愈的神经官能症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并谈其体会。  相似文献   

20.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这类病症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则彻夜不眠,并伴有头痛、头晕、健忘、多梦等症状,患者病程超过1年以上,这类失眠就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失眠。一些患者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者,很多镇静催眠类西药副作用大,患者深受严重的不良反应之苦,也可能导致病情复杂多变,反复不愈,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