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类胞内信使。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病人脑组织中催化合成NO的酶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提示NO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此外,在这些组织中还检测到硝化的蛋白,提示NO在这些组织中具有生物活性。在神经免疫应答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内都发生了NO水平的改变。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伴随有神经炎症,抑制神经炎症的信号通路能延迟这些疾病的发展。因此,NO及其释放通路已逐渐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对它们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案来预防、减缓或者治愈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类胞内信使。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病人脑组织中催化合成NO的酶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提示NO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此外,在这些组织中还检测到硝化的蛋白,提示NO在这些组织中具有生物活性。在神经免疫应答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内都发生了NO水平的改变。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伴随有神经炎症,抑制神经炎症的信号通路能延迟这些疾病的发展。因此,NO及其释放通路已逐渐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对它们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案来预防、减缓或者治愈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3.
铁的正常代谢是大脑发挥正常功能的必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脑内铁的代谢紊乱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脑内铁正常和异常代谢调节情况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线粒体是双层单位膜围成封闭囊状结构的细胞器,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超过90%的能量,被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2005年,Lemasters[1]首次提出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这一概念,主要指细胞内的线粒体在细胞衰老、活性氧产生过多等刺激下发生去极化损伤,被双层膜结构特异性包裹后与溶酶体融合,最终降解,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组由慢性进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D-半乳糖能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铝具有神经毒性,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D-半乳糖和铝联合应用对动物学习记忆、脑内生化和病理的影响,以及与单独应用D-半乳糖或铝所制作的动物模型相比较。方法昆明小鼠单独皮下注射D-半乳糖、单独灌胃铝以及既注射D-半乳糖又灌胃铝,制作动物模型,共给药8周或10周,10周后再停用药物6周。在第8、10、16周末,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学方法检测脑内乙酰胆碱能系统,免疫组化法检测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结果联合应用D-半乳糖和铝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力障碍,并且其脑内乙酰胆碱水平降低,乙酰胆碱转移酶和胆碱脂酶活性下降,出现老年斑样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样病理改变。停止给药后,其行为学、生化和病理改变至少能维持6周以上。结论小鼠中D-半乳糖和铝联合应用是一个有效的非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可用于AD病理研究和相关治疗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D-半乳糖能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铝具有神经毒性,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D-半乳糖和铝联合应用对动物学习记忆、脑内生化和病理的影响,以及与单独应用D-半乳糖或铝所制作的动物模型相比较。方法昆明小鼠单独皮下注射D-半乳糖、单独灌胃铝以及既注射D-半乳糖又灌胃铝,制作动物模型,共给药8周或10周,10周后再停用药物6周。在第8、10、16周末,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学方法检测脑内乙酰胆碱能系统,免疫组化法检测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结果联合应用D-半乳糖和铝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力障碍,并且其脑内乙酰胆碱水平降低,乙酰胆碱转移酶和胆碱脂酶活性下降,出现老年斑样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样病理改变。停止给药后,其行为学、生化和病理改变至少能维持6周以上。结论小鼠中D-半乳糖和铝联合应用是一个有效的非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可用于AD病理研究和相关治疗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SH-SY5Y细胞来源于人骨髓,是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的亚克隆,其形态、生理、生化功能与人体细胞相似,可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现出一系列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神经生物学特性,且具有可简单快速地大规模扩增、可重复性、低成本维持、与原代神经元的培养相比没有伦理问题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体外实验研究中。SH-SY5Y细胞可以制备成未分化和分化两种形式,通过多种分化方案可使细胞分化为更接近于人体内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不同的分化方案可使SH-SY5Y细胞表达不同的神经元表型,且表现出应用于不同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使其更适合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该文就SH-SY5Y细胞的神经分化方法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是一类特定亚型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与疾病相关.近年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介导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复杂相互作用,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A- (apolipoprotein A- ,Apo A- )基因 3 60位点多态性和血脂指标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的关系。方法 应用存在特异性引物的简便、直接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检测具有临床诊断证据的 3 9例 AD患者 [(77.7± 8.1 )岁 ]、3 6例 PD患者[(74.8± 1 0 .0 )岁 ]和 2 0 8名健康人 [(5 4.3± 1 1 .2 )岁 ]Apo A- 基因 3 60位点 (Gln/His)的突变 ,同时应用常规临床化学方法检测上述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结果 在所有患者和健康人群中 ,均未发现 Apo A- 3 60 His等位基因携带者 ;两个病患组与对照组血清 TC和H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病患组血清 TG水平却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PD组血清 TG水平显著高于 AD组 (P <0 .0 5 )。结论 此研究未发现 Apo A- 基因 3 60位点突变基因型携带者 ,故无法探讨其与 AD和PD的关系 ;血脂水平与 AD和 PD的关系有待扩大病例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后通常伴有肢体功能的障碍,康复锻炼能够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大脑的可塑性,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miRNA在蛋白质的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意向运动是一种主动运动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本文主要就脑可塑性机制、意向运动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缺血性卒中后miRNA表达变化以及意向运动促进脑可塑性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诱导多能干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的共同特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发生特发性神经元丢失。这些神经元的丢失给病人造成了一系列相应的功能障碍。应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进行细胞替代治疗曾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一些伦理学问题阻碍了该研究的发展。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体细胞能够被诱导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获取人类iPS细胞并不涉及明显的伦理问题,并且运用病人特异性的iPS细胞能使自体移植成为可能。因此,iPS细胞有可能成为细胞替代治疗中可靠的细胞来源。此外,利用iPS细胞,人们还能在体外直接研究病变神经细胞的表型以及神经细胞在特定致病因子作用下的疾病易感性,有助于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内在机制。本文综述了iPS细胞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其在建立疾病的细胞模型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由于机体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抗氧化能力减弱,引起脂质、蛋白和DNA等发生损伤。目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就是通过协调抗氧化基因包括解毒蛋白和抗氧化酶的表达来维持机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1]。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传统学说认为AD与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tau蛋白学说、细胞周期调节蛋白障碍、氧化应激、炎性机制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脏类疾病还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与心衰、冠心病、房颤、心脏瓣膜疾病等关系密切.此外,传统医学心主神明,理论依据丰富且源远流长,验证了二者的联系密切.这些对于重新认识AD及其发病机制可能有新的突破,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有较大的科研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重建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希望。促使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成所需神经元是实现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重要关键。目前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与一系列因素促进转录因子表达有关,这些因子启动中枢神经系统基因表达程序从而导致神经干细胞向不同谱系分化。本文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是典型的细胞器间物理连接所形成的复合结构,通过调控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钙离子流,介导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信号传导。MAM上的多种连接蛋白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其作用机制对研究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IP3R、VDAC1、PACS-2、Fis1、Bap31、Mfn2、PDZD8、VAPB和PTPIP51等MAM上的连接蛋白,以及其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是临床神经科学急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既往研究显示两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文中重点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共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进行的研究,以及对神经变性和网络功能异常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研究及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背景: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常表现为周期反复的、剧烈的盆腔痛。神经可塑性变化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对子宫腺肌病而言却知之甚少。方法:140d龄腺肌病小鼠与同龄对照小鼠各20只,取全子宫。首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P物质(SP)的表达,以显示全部神经纤维与感觉神经纤维;检测补体31(CD31)的表达,以显示血管并计算内膜及肌层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其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子宫中神经生长因子(NGF)、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缓激肽受体1(BKR-1)和2(BKR-2)、P物质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的基因表达。最后,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NGF-β的蛋白表达。结果:腺肌病小鼠子宫内膜及肌层PGP9.5阳性的神经纤维及子宫内膜层 SP阳性的神经纤维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P<0.01)。但各组SP/PGP9.5阳性神经纤维没有差异。腺肌病小鼠子宫肌层MVD明显高于无腺肌病小鼠(P<0.01)。腺肌病小鼠子宫NGF及其受体trkA、p75NTF,BKR-1和NK1-R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KR-1,P<0.05;其余,P<0.01)。腺肌病小鼠子宫NGF-β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肌病小鼠子宫神经植入增多可能是引起腺疾病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NGF,炎症及血管生成可能与腺肌病子宫神经植入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激活作用。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2、20、200 ng/ml)的CNTF孵育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时CNTF均使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增强,胞核增大。有血清培养时CNTF还可以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无血清培养时CNTF无此效应。结论无血清培养时CNTF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进入活化状态,但不刺激其增殖;有血清培养时CNTF可以协助血清中的丝裂原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在多种类型细胞中,作为细胞内钙信号转导通路的终端分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是特异性基因表达和转录的中心调控因素。神经系统中,MEF2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控神经元的成熟及突触的形成等;不同条件下,MEF2可促进神经元存活,而应激和神经毒物能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生存因子(SDNSF) mRNA在大鼠正常和损伤脊髓的表达变化,以及SDNSF的表达与Ⅵ类中间丝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改良的Allen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原位杂交方法,观察SDNSF mRNA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位置及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脊髓中nestin 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SDNSF 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损伤后4天SDNSF 的mRNA表达上升,损伤8天到达高峰,此后SDNSF 的mRNA表达逐渐减少,到16天恢复到正常水平;脊髓切片原位杂交结果发现SDNSF的 mRNA 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细胞中,可能是神经元细胞,结果表明正常脊髓可表达SDNSF;脊髓损伤后8天,原位杂交显示SDNS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同时与此切片相邻层面的切片免疫组化证实nestin阳性细胞增殖、变大、向周围发出突起,但这些阳性细胞在分布上与SDNSF无关。结论 (1) SDNSF在脊髓中表达于灰质,脊髓损伤后SDNSF的 mRNA表达随时间发生变化。(2)随着脊髓损伤的修复,nestin 阳性细胞增殖,但是这些细胞并不表达SDNS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