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配修复基因hMSH2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错配修复基因是最近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PC)中分离到一组遗传易感基因,该系统中任一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结果产生遗传不稳定,表现为复制错误或微卫星不稳定,因而容易发生肿瘤,近年来对错配修复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与HNPPC之间的研究已有报道,但该家族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研究则刚刚开展,本就hMSH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中MSH和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情况及特点,以进一步完善中国人HNPCC家系遗传检测内容。方法取14个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HNPCC家系肿瘤先证者外周血DNA,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技术结合GeneScan分析系统检测MSH2和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结果14例患者中有1例检测到MSH2基因第1~7外显子缺失,该家系另1例大肠癌患者和3个家系成员有同样的基因片段缺失。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可能以MSH2比较常见。建议在中国人HNPCC家系遗传检测中常规包含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检测。  相似文献   

3.
人类遗传性非息肉型结肠癌 (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HNPCC病人的肿瘤存在着DNA错配修复缺陷。近年来对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PMS2研究的比较多 ,但对 MSH6和 MSH3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已有文章表明MSH6突变的小白鼠有肿瘤易感的表型 ,为研究MSH3的作用 ,作者设计了 MSH6和 MSH3突变的小白鼠 ,并核查它们的表现型。实验中作者发现 MSH3- /-的小白鼠的细胞提取物有能力修复单个核苷酸错配和单个核苷酸插入与缺失错配 ,但不能修复更大段的插入和缺失错配。而 MSH6- /-细胞提取物不能修复碱基错配 ,但能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人家庭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变异的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32例具有家庭史结直肠癌、2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MSH2的16个外显子、MLH1的19个外显子及7个其它基因外显子的拷贝数。研究工作包括:(1)双盲法分析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完成方法学可靠性检验;(2)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DNA,筛查MSH2和MLH1基因大片段变异。结果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系统稳定检出阳性对照样本的DNA大片段缺失;在3/32(9.4%)具有家庭聚集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遗传性MSH2基因DNA大片段缺失。而在2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未检出这类突变。结论 中国人家族性结直肠癌患者中错配修复基因的大片段变异是频发事件,对此类患者的遗传检测应包含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变异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错配修复是细胞复制后的一种修复机制,对维持细胞遗传稳定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错配修复的研究进展飞速。目前,已在人类细胞中发现若干与细菌、真菌错配修复基因高度同源的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并在许多肿瘤中证实有错配修复功能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错配修复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PCR法检测MONO-27、BAT-25、NR-21、BAT-26以及NR-24位点,分析214例胃癌组织的MSI状态;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以及PMS2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法检测发现214例胃癌中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占69. 2%(148/214),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low,MSI-L)占20. 1%(43/214),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high,MSI-H)占10. 7%(23/214)。MSI-H与肿瘤部位(P=0. 022)、肿瘤直径(P=0. 001)以及肿瘤淋巴细胞浸润(P0. 001)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均无关(P均0. 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214例胃癌中,192例(89. 7%)中MLH1、MSH2、MSH6以及PMS2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均无缺失; 6例(2. 8%)仅一种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 16例(7. 5%)两种及以上错配修复蛋白同时缺失。使用PCR法与免疫组化法检测MSI状态结果一致者155例(72. 4%),结果不一致者59例(27. 6%)。结论 MSI-H在直径较大以及胃中部的肿瘤中多见,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MSS型及MSI-L型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与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细胞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表达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Pgp、GSTπ、TopoⅡ、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采用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即:R×C表的χ2检验),分析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Pgp、GSTπ、TopoⅡ、Ki-67免疫组化表达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LH1、PMS2、MSH2、MSH6与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表达缺失阳性率分别占14.0%、17.2%、10.8%、11.8%,Pgp(?)、Pgp (+)、Pgp (++)、Pgp (+++)表达率分别占3.2%、25.8%、51.6%、19.3%。GSTπ(?)、GSTπ(+)、GSTπ(++)、GSTπ(+++)表达率分别占3.3%、16.7%、56.7%、23.3%。TopoⅡ阴性表达及IV级表达未见,TopoⅡⅠ级、Ⅱ级、Ⅲ级表达率分别占19.3%、77.4%、3.2%。Ki-67表达<10%(+)、10-50%(+)、>50%(+)分别占1.3%、25%、50%。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化、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MSH2缺失表达与发病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MLH1、PMS2、MSH6基因缺失表达与发病部位有一定差异性(P<0.05),发生左半结肠的缺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7%、10.7%、7.1%,右半结肠缺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6%、35.7%、25%,直肠缺失表达阳性率为5.4%、8.1%、5.4%。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Ki-67表达有一定差异性(P<0.05), Ki-67<10%(+)的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率为62.5%,Ki-6710%~50%(+)的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率分别为21.1%、0、10.5%、5.3%,Ki-67>50%(+)的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率分别为6.1%、4.1%、8.2%、6.1%。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9、r=?0.464、r=?0.143、r=?0.344, P<0.05)。结论: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6基因缺失表达发生右半结肠几率相对较高,其次依次是左半结肠、直肠。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侵袭性前列腺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联系。有文献表明MSH2过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疗法和化疗无法治愈。具有错配修复基因丢失和超突变的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或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的免疫疗法产生良好的治疗反应,这更说明PD-1抑制剂在治疗具有MSI的转移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免疫疗法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和发展。该文就近年来MSI与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与NTRK基因融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5—2019年诊断为结直肠癌的组织蜡块830例, 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83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以及NTRK1/2/3基因断裂情况。比较dMMR型和错配修复蛋白无缺陷(pMMR)结直肠癌中NTRK1/2/3基因融合的发生率, 进一步运用FFPE样本进行RNA Seq二代测序检测, 分析融合伴侣和融合方式。结果 83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FFPE样本均成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检测。dMMR病例82例(9.88%), pMMR病例748例(90.12%)。其中MLH1蛋白缺失比例为9.04%(75/830), PMS2蛋白缺失比例为9.04%(75/830), MSH2蛋白缺失比例为2.53%(21/830), MSH6蛋白缺失比例为4.10%(34/830), MLH1和PMS2共缺失比例为8.67%(72/830), MSH2和MSH6共缺失比例为2.17%(18/830)。伴有dMMR肿瘤与p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和MLH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于食管癌易感性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包括正常对照132例,食管癌患者169例MSH2c.2063TG和MLH1IVS14-19AG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估计不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MSH2c.2063TG携带突变等位基因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24倍。MLH1IVS14-19AG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食管癌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58倍。对MSH2和MLH1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两突变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食管癌风险大大增加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c.2063G突变等位基因和MLH1IVS14-19G突变等位基因可能在促成食管癌发生过程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MLH1、MSH2、MSH6、PMS2四种错配修复蛋白检测,同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法对其中10例进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第2号外显子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基因第15号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55例患者中50例四种蛋白均阳性表达,为微卫星稳定(MSS),5例患者蛋白表达有缺失,提示为高频微卫星不稳定(MSI-H),缺失率为9.09%,其中4例MLH1、PMS2联合缺失,1例MSH2、MSH6联合缺失;MSI-H患者肿瘤多发生在右半结肠,与MSS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中3例为黏液癌或伴黏液分化癌,均无淋巴结转移;10例行KRAS及BRAF突变检测的病例中,6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1例存在BRAF基因突变且表现为MLH1、PMS2表达联合缺失。结论 MSI-H结直肠癌患者多发生在右半结肠,这类患者有以黏液癌或伴有黏液分化癌多见及淋巴结转移少见为特征的趋势;MSI-H与MSS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瘤分级及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发现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结合其他检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为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分析蛋白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其中20例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检测。结果 102例结直肠癌有15例(14.7%)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7%(13/102)、3.9%(4/102)、4.9%(5/102)、10.8%(11/102)。结直肠癌标本中MLH1、MSH2、MSH6、PMS2的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LH1与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化高低相关(P0.05)。进行MSI检测的10例MMR蛋白缺失病例中有2例(2.0%)为高频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其余8例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另10例无MMR蛋白缺失的病例微卫星状态均为低频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SI-L)/MSS。结论免疫组化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的缺失可以用于Lynch综合征的初筛,对结直肠癌患者行MMR免疫组化检测和MSI联合检测可提高Lynch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结构的相对稳定是生物种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细胞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机制以保证遗传信息稳定而真实地代代相传。对DNA复制过程中形成的碱基错配进行修复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持遗传忠实性、调节遗传多样性的基本功能。错配修复基因是细胞内负责对减基错配进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缺陷可导致细胞突变频率的增加而形成突变子表型,最为常见的突变子表型为微随体DNA的复制错误,而后者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最近.通过对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的分子发病机理的研究,人们已克隆出与HNPCC发病有关的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hPMS1和hPMS2、,它们的缺陷分别在50~60%、30%、5%和5%的HNNPCC中起作用。通过对错配修复基因的研究,人们有可能确定某些肿瘤发病的危险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以多重PCR-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为基础的错配修复基因DNA大片段缺失检测技术。方法 设计合成35对引物,分8个多重PCR反应扩增MSH2和MLHl基因的35个外显子,PCR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半定量分析,确定各外显子拷贝数。(1)双盲法分析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完成方法学可靠性检验。(2)分析14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和1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细胞DNA样本,筛查MSH2和.MLHl基因DNA大片段缺失。结果 (1)稳定检出阳性对照样本的DNA大片段缺失;(2)在筛查样本检出2例新的MSH2基因DNA大片段缺失,分别为MSH2基因外显子7遗传性缺失和MSH2基因外显子1~6体细胞性缺失。结论 多重PCR—HPLC分析系统可以作为突变基因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基因DNA大片段缺失检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子宫内膜样癌及升结肠腺癌中MLH1基因突变相关Lync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随访1例Lynch综合征患者,分析8年间该患者发生脑胶质瘤、子宫内膜样癌、升结肠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6岁时发生脑胶质瘤,43岁时同时发生子宫内膜样癌及升结肠腺癌。错配修复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LH1和PMS2蛋白阴性,MSH2和MSH6蛋白阳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H1基因错义突变。结论以脑胶质瘤为首发肿瘤表现的MLH1基因突变Lynch综合征临床罕见,该类患者同时或异时多部位肿瘤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更早,需密切监测肠道及肠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vs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vs6.7%;PMS2-142:2.0%vs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与NTDs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 ,由正常结肠粘膜经癌前病变 (即腺瘤 )发展为肿瘤。异常的隐窝病灶 ( aberrantcryptfoci,ACF)是镜下可见的一簇异常的结肠隐窝 ,是结肠癌发展中潜在的遗传学改变。最近 ,在人类 ACF中已证实有 DNA短串联重复序列长度的变化 ,即微卫星不稳定性 (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rcino-ma,HNPCCP)是由 DNA错配修复基因 (主要是h MLH1和 h MSH2 )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综合征 ,MSI为 HNPCC的分子学标志。作者研究了 1 7个MSI阳性的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例35岁的卵巢癌患者, 有卵巢癌家族史, 病理诊断为右卵巢透明细胞癌。分子检测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表型, 胚系EPCAM基因拷贝数缺失突变和MSH2基因甲基化, EPCAM蛋白和MSH2蛋白不表达, 最终诊断为Lynch综合征相关卵巢癌(LSAOC), 提示我们对于发病年龄较轻、有肿瘤家族史、非浆液亚型的卵巢癌患者需注意进行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筛查, 并关注Lynch综合征的非经典发病特征和致病因素, 必要时可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116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根治术中采集患者病理标本,检测MMR蛋白表达情况和CRC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M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MMR蛋白表达阳性者94例,MMR蛋白表达缺失者22例;其中MutL同源物1(MutL homolog 1,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2,PMS2)、MutL同源物2(MutS protein homolog 2,MSH2)、MutL同源物6(MutS homolog 6,MSH6)蛋白表达缺失者分别为9例、11例、6例、6例,MLH1和PMS2蛋白共同缺失者4例,MSH2和MSH6蛋白共同缺失者6例,未见4种蛋白共同缺失患者.不同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患者的MMR蛋白表达缺失具有明显差异(P<0.05);MMR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CRC患者MMR蛋白缺失与肿瘤部位、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MMRP)及p53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进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p53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对980例CRC中4种MMRP及p53进行检测,将4种MMMP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定为MSI组,全部阳性表达定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组。结果 (1)MMRP表达缺失率为11%,MLH1、PMS2、MSH2及MSH6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3%、7.1%、2.0%及1.9%;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LH1-PMS2、MSH2-MSH6者分别为52例、14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呈正相关(rs=0.712),4种蛋白均缺失者3例。(2)p53阳性率为59.1%。(3)MSI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Ki-67有关(P0.05)。(4)p53与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Ki-67有关(P0.05)。(5)MSI与p53呈负相关(rs=-0.118)。结论 MLH1、PMS2缺失表达较MSH2和MSH6多见。MLH1与PMS2、MSH2与MSH6常常协同表达或缺失。MSI及p53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对预测CRC的风险、恶性程度的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MSI与p53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参与CRC的不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