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结果15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者,病变范围大者,其增高更为显著.结论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与ICAM-1增高有关,检测ICAM-1血清水平有助于尖锐湿疣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谭晓  龙明智 《江苏医药》2002,28(4):284-285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作用,方法:32例UAP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可溶性ICAM-1(sICAM-1),结果:UAP患者经治后血清s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加用他汀类药物组降低更明显,结论:ICAM-1参与了UAP的发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泡沫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观测欧芹素乙(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IMP)对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U937细胞与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h,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在培养基中预加入不同浓度的IMP(0,25,50,100μmol/L),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的蛋白表达;采用Northern blotting检测ICAM-1的mRNA水平。结果:泡沫细胞中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U937细胞。ICAM-1的蛋白和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U937的15和10倍。经IMP50和100μmol/L预处理后,泡沫细胞中ICAM-1的高表达被显著抑制。当IMP浓度达到100μmol/L时,ICAM-1的蛋白水平降低了79%,mRNA水平降低了74%。结论: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后,U937泡沫细胞中ICAM-1呈现高表达,IMP能显著抑制这种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尖锐湿疣患者部分细胞因子及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46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自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IL-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ICAM-Ⅰ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免疫缺路和血清粘附分子水平的异常,可能与本病的复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雨田  潘浩  赵茜  闻心培 《贵州医药》2002,26(9):779-78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吸入皮质激素对哮喘、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30例(COPD I组)和加用吸入激素组30例(COPDⅡ组),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各病例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取静脉血4ml,同时测峰值呼气流速(PEF)。IL-8采用放免法、ICAM-1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ICAM-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P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CAM-1、IL-8水平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或P<0.05),其PEF有明显改善(P<0.01);哮喘治疗前后ICAM-1、IL-8水平显著低于COPDⅠ、Ⅱ组治疗前后(P<0.01或P<0.05),其PEF显著高于COPDⅠ、Ⅱ组;COPD I组治疗前后与COPDⅡ 组治疗前后比较ICAM-1、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OPDⅡ组治疗后PEF改善显著优于COPDⅠ组(P<0.01)。结论:ICAM-1、IL-8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炎症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哮喘急性发作期短期吸入皮质激素可抑制ICAM-1、IL-8表达, 而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短期吸入皮质激素并不能抑制ICAM-1、IL-8的表达,但可以明显改善PEF。  相似文献   

6.
贾青青  王晓玲 《河北医药》2000,22(3):173-17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和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清sICAM-1,肝功能,HBVM进行检测。结果 18例患者中10例完全或部分有效,有效率10/18(55.6%)。10例有效者治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扰素治疗有效者血清sI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苷元( G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ECs,建立HAECs的ox-LDL损伤模型前,用不同浓度GA预处理细胞1 h,用四甲基噻唑兰法检测内皮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激活,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P-1、ICAM-1及VCAM-1水平。结果30~60 mg · L-1 GA预处理组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NF-κB激活( P<0.05),下调VCAM-1、ICAM-1及MCP-1表达( P<0.05)。结论 GA能够有效抑制ox-LDL诱导HAECs炎症因子ICAM-1、VCAM-1、MCP-1表达。  相似文献   

8.
绿谷灵芝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VCAM 1和ICAM 1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ELISA结果显示 0 2 4 g·kg-1、0 72 g·kg-1绿谷灵芝连续灌胃给药 10d后取血分离得到的血清可降低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VCAM 1和ICAM 1表达 (P <0 0 5 ) ,降低ox LDL诱导的ICAM 1表达 (P <0 0 5 )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 0 72 g·kg-1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可降低ox LDL和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 1表达(P <0 0 5 ) ,0 12 g·kg-1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和无药血清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可降低糖化白蛋白和ox 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吴开云 《江苏医药》2003,29(3):173-175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基对同型半胱氨酸作用过的内皮细胞(EC)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5个月龄水囊引产胚胎的下丘脑和垂体组织进行培养,并收集其条件培养基。用其条件培养基培养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用的EC,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其内皮细胞ICAM-1和NOS表达的变化。观察下丘脑-垂体分泌的神经因子对同型半胱氨酸作用后的内皮细胞ICAM-1和NOS表达是否有调控作用。结果:单纯同型半胱氨酸作用EC后,ICAM-1呈高表达,NOS呈略高表达,而用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基培养同型半胱氨酸作用过的内皮细胞后,NOS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对ICAM-1的高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EC受到同型半胱氨酸作用后,下丘脑-垂体水平可能通过上调内皮细胞NOS的表达和下调ICAM-1的表达来起保护作用,其条件培养基中可能存在对内皮细胞起调控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BCMECs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流式细胞仪测定BCMEC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量,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BCMECs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Ang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BCMECsLDH漏出、NO和ET1释放及ICAM-1表达,氯沙坦对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氯沙坦抑制 AngⅡ致体外培养BCMECs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王中  周岱  鲍耀东 《江苏医药》2000,26(11):849-85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既往Willis环处二次注血方法加以改进,在每次注血后行脑膜和颅骨修补,通过脑血管造影测定基底动脉的直径来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基底动脉壁ICAM-1的表达。结果 此模型产生了明显的脑血管痉挛效,应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天时最明显,11例有脑血管痉挛血管壁全部有ICAM-1的表达,且随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加重血管壁ICAM-1的表达也随之增强,而4例无脑血管痉挛仅1例有轻度表达。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血管壁ICAM-1表达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炎症标记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样本均于入院第2d清晨抽取肘静脉血3m l,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sICAM-1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血清中sICAM-1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sICAM-1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ACS患者的一个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安翠  徐凯 《哈尔滨医药》2004,24(5):50-50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是表达内皮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脱落后于血液中的可溶形式,属于细胞粘附分子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表面跨膜蛋白抗原。sICAM-1在乙型肝炎期的过度表达与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检测不同型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浓度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sICAM-1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水平变化和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 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6个月的血清sICAM 1、肝功能、HBVM进行检测。结果  1 8例患者中 1 0例完全或部分有效 ,有效率 1 0 1 8(55 6 % )。1 0例有效者治疗后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下降 ,而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扰素治疗有效者血清sICAM 1明显下降 ,因此可作为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接触性皮炎有无抗炎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小鼠耳部皮肤接触性皮炎试验模型,观察scrhIL110.375~1.5mg·kg-1·d-1,连续10d后皮肤炎症反应程度,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采用生物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rhIL11可显著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并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NO,IL6及皮肤中ICAM1的水平。结论rhIL11可抑制DNFB诱发的炎症反应,并明显降低血清中促发因子TNFα,NO,IL6等的水平及皮肤中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吴岩  田凤石  王金良 《河北医药》2002,24(6):455-45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栓30例、脑出血21例)及健康者30例外周血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1(sVCAM-1)、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结果:脑血栓组发病24h及发病1周时血的sICAM-1、sVCAM-1和PF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栓组发病24h以上各指标高于脑出血组(P<0.01);且发病24h及1周血sICAM-1、sVCAM-1和PF4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初期到发病1周sICAM-1、sVCAM-1表达增强,血小板活性增强,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的异常情况。方法将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轻度梗死组98例,中度梗死组74例及重度梗死组40例。将106例健康观察者作为健康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PAPP-A水平。结果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者、重度梗死组3组较健康组血清hs-CRP、PAPP-A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s-CRP、PAPP-A两者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均显著性地增高,均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及梗死程度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并治愈的尖锐湿疣患者200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71例归为对照组,复发者129例归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无尖锐湿疣病史的健康就诊者30例归为健康组,测定三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补体C3、C4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外周血中CD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D4+、CD8+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各组IgA、IgM、IgG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各组C3、C4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健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治愈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健康者,尖锐湿疣复发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未复发患者,说明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用全自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用魏氏法测定血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ICAM-1水平与RP呈正相关(r=0.252).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H-1水平显著升高,sICAM-1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且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越重sICAH-1的水平越高,sICAM-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可溶性E 选择素 (sE 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 (IL) 1、肿瘤坏死因子 (TNF)、干扰素 (IFN) γ水平 ,探讨sICAM 1、sE 选择素与IL 1、TNF、IFN γ及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检测 3 0例活动期RA患者与 3 0名正常对照者sICAM 1、sE 选择素、IL 1、TNF、INF γ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sICAM 1、sE 选择素、IL 1、TNF、IFN 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sICAM 1与sE 选择素、IL 1、IFN γ水平及类风湿因子 (RF)正相关 ,sE 选择素与IL 1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sICAM 1、sE 选择素、IL 1、TNF、IFN γ水平显著升高 ,ICAM 1及sE 选择素参与RA发病过程 ,sICAM 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