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临床分析黄良生赵若华(武警医学院天津市300162)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老年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首要因素。为此,应积极加以监测,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是降低AMI...  相似文献   

2.
马智 《医学文选》2000,19(5):664-66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老年人 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现将我院 1990~ 1999年收治的 AMI并发心律失常 89例进行临床分析对比 ,以了解老年 AMI并发心律失常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0~ 1999年近十年 AMI中资料完整的 89例 ,其中老年组 (≥ 6 0岁 ) 5 1例 ,男 42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6 7± 2 .2 2 )岁 ;非老年组 (<6 0岁 ) 38例 ,男 3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0 .2± 1.5 2 )岁。二组梗塞部位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 5 h,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人肺心病伴发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肺心病伴发AMI较少。老年人肺心病伴AMI与老年人单纯冠心病AMI的梗塞部位无显著差异,但疼痛发生率前者低于后者,老年人肺心病对其伴发AMI时其心律失常仍具有肺心病的特性,老年人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应高度警惕发生AMI可能,同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7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79例小于7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对比。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女性的比例较70岁以下者明显增多(P〈0.01)。老年人梗塞前心绞痛的发生率并不比非老年人少。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较多。老年人房性心律失常较多,而室性心律失常并未增加。老年人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较非老年人为低。老年人住院期间死亡率并不比非老年人明显增高。结论老年人虽然心脏储备功能下降,但在卧床休息,和基础代谢率下降的情况下,而并未出现更严重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率也未明显增加。所以老年人在良好的医疗环境及精心的诊断、治疗下和非老年人能有一样的存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按年龄分为高、低年龄组进行分析对比,以便了解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以引起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自强 《海南医学》2003,14(7):42-4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水平、给予及时抢救、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92例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它们的初发症状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半数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起病时可无胸痛、而以上腹痛、意识障碍、休克、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个别牙痛突出,因而误诊率高;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仅心脏并发症多,且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并发症也相当常见,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 对老年患者出现的急性腹痛和意识突然改变以及牙痛,应常规立即作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通常是指65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待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演变凶险以及病死率的特点。近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倍受重视。为了总结经验,笔者对68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符气刚  许云 《海南医学》2001,12(5):30-30
我院自 1986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共收治 AMI190例 ,其中老年 (≥ 6 5岁 ) AMI90例 ,非老年 (<6 5 )岁 AMI10 0例。本文就其二者的差异及其机制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1、临床资料1.1 临床分组老年 AMI组 ,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6 5 - 91岁 ,平均 73.48岁 ;非老年组 ,男 83例 ,女 17例 ,年龄 38- 6 4岁 ,平均5 8.6 7岁。1.2 临床特点2组临床特点见表。从表中可看出老年 AMI有如下特点 :(1)症状不典型 ,无痛者多。老年组2 0例 ,占 2 2 .2 2 % ,非老年组无 1例 (P<0 .0 0 1)。 2 0例无痛老年 AMI中 15例是以心衰、晕厥、抽搐或休…  相似文献   

11.
对56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复习了有关文献。作者认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基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乒发症以及预后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低年龄纽患者的特点,如老年患者住院病死率高,多数死于泵衰竭,临床症状不典型等,这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95例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提高对该病的深入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1年2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95例,对其临床特征加以分析。结果 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约97%,男女之比约为4.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占4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约占38%,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占8%。Q波心肌梗死约占91%,非Q波心肌梗死约占9%。80%病人出现胸痛,26%有心力衰竭,15%并有心房纤颤。Ⅲ度AVB在AIMI中的发生率约34%。治愈率约76%,好转率10%,死亡率约7%。结论 急性心梗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胸痛多见,前壁梗死近半数病人,部分出现并发症,以静脉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对3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进行了临床分析。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病年龄以51~60岁组最多,占36.3%。男:女为3.8:1,比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发病的高峰期在冬季。1978年以来,AMI病死率下降的原因是开展冠心病心律监护,加强了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综合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1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7例行静脉溶栓、14例行冠状动态内容栓(PTCR)、1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2.6%,其中,AMI发生〈6h者再通率为67.6%,〉6h者再通率仅为20%。PTCR再通率为50%。急诊PTCA手术成功率为91.7%,2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如何加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方法:对我社区2003年4月-2011年3月诊治的DM合并AMI患者40例(DM组),与同期非DM的AMI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M组60.0%的患者AMI症状不典型,胸前区无明显疼痛,症状、体征多样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多。DM组5例在社区进行溶栓治疗,无死亡病例;其余35例转入住院部住院治疗,死亡10例。结论:DM合并AMI患者病情较重,症状复杂,预后较差。社区是诊疗DM合并AMI的第一道屏障,在社区应早期发现确诊,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复习本院 1 998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AMI病人 4 70例 ,选取年龄≤ 4 0岁的病人 5 0例为A组 ,年龄≥ 6 0岁的病人 5 5例为B组 ,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③结果 与B组比较 ,A组病人以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而多无心绞痛、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为特点 (χ2 =9.4 2 2~ 4 7.70 2 ,P <0 .0 1 )。A组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 (χ2 =5 .2 72 ,P <0 .0 5 ) ,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B组 (χ2 =1 7.4 5 5 ,P <0 .0 1 )。B组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组 (χ2 =37.6 75 ,P <0 .0 1 ) ,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A组 (t=7.30 6 ,P <0 .0 1 )。④结论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是年轻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痉挛可能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建圻 《海南医学》1992,3(3):12-14,24
我国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患病率一般认为北方高于南方,而作为最南方的省份海南省情况如何?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十年间(1980—1989年)我省十四间县级以上医院的285例患者资料,以了解其概况。 方法 所有病例接统一表格进行登记。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是根据病史、肯定的心电图改变及/或肯定的血清酶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对 8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发生的时间分成 1~ 3h组、3~ 6h组、6~ 12h组 ,分别用尿激酶 15 0万u 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中快速静脉点滴 ,30min内滴完。之后用生理盐水 2 0ml加肝素 5 0 0 0IU静脉推注 ,2次 d ,连续用3d后停药。结果 1~ 3h组与 3~ 6h组相比 ,再通率无明显差异 (χ2 =2 .34,P >0 .0 5 ) ,而两组分别与 6~ 12h组相比 ,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χ2 =9.99,P <0 .0 1;χ2 =3.99,P <0 .0 5 )。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AMI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1~2012-12间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A组)16例与对照组(B组)15例。A组在药物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首剂6粒,以后常规2粒/次,3次/天口服,疗程15d;B组按常规溶栓治疗方案治疗。观察A、B两组开始溶栓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及60d后EF值测定,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效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EF值大于B组,A组并发症小于B组,A组酶峰前移并明显下降。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药物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对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有明确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临床确诊为AMI的54例青年组(<45岁)及108例老年组患者(≥60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诱发因素:青年组76%(41/54),老年组22.2%(24/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青年组中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史、家庭史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很少累及左主干,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戒烟、降低血脂、规范青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助于预防青年人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