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取43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天与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天与夜间比较,四个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昼夜节律性消失,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体位改变前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PD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NC)行直立倾斜试验的同时进行Holter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LF/HF比值。结果在倾斜前及从倾斜位回到水平位的最初5min内,PD组与NC组LF、HF及LF/HF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其支配心脏的迷走和交感神经均受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抑郁状态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以期找到一个对评价COPD抑郁状态有意义的客观指标。方法对42例COPD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状态、通过心率变异测定自主神经功能并进行肺功能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COPD患者中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超过20分20例,占47.62%。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且与FEV1%呈正相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同时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抑郁,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心率变异可以作为COPD抑郁状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调查UC患者42例,并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10例进行比较,观察3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3组均有焦虑、抑郁患者。UC组和IBS组汉密顿抑郁评分和汉密顿焦虑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C组与IB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9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9例给予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9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9个月末,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再次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9.54,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心理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同时检测其HRV时域分析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分值与其HRV各时域分析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焦虑抑郁心理可能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紊乱,HRV随之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伴不同焦虑和(或)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以心率变异性(HRV)为代表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心内科、神经科确诊冠心病患者200例,依据SAS、SDS评分分成A组(伴焦虑障碍)、B组(伴抑郁障碍)、C组(伴焦虑和抑郁)、D组(单纯冠心病),对比四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结果 A组、B组、C组PNN50、RMSSD明显低于D组,B组、C组SDNN明显低于D组,C组SDNNX明显低于D组(P <0.05)。结论伴不同焦虑和(或)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降低明显,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更严重,故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42例OM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1例,治疗前后用数字化24hHoh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OMI患者用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HRV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性趋向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O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对单纯33例糖尿病、30例高血压及76例血脂紊乱患者,进行24h HRV时域、频域分析,同时与34例无明显临床疾病、肥胖或超重及血脂异常的正常成人进行HRV的差异比较。结果 1.糖尿病和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HRV各指标除FL/HL均降低(P〈0.05);血脂异常组HRV各指标除FL/HL也均低于正常组,但仅HF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异常组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组比: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SDNN,SDANN,SDNNindex,LH均降低(P均〈0.05),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PNN50及HF也降低,仅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组HF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组HRV各指标均低于高血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性别、吸烟、We,SBP,DBP,FPG,UA,FATc,Te,TG,HDL-c,LDL-c后上述差异仍存在。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正常人间存在HRV差异。糖尿病和高血压血脂紊乱HRV各指标减低,提示存在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可能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性溃疡伴抑郁性焦虑症患者的效果。方法94例消化性溃疡伴抑郁性焦虑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χ2=9.46,P〈0.05),且治疗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0.75、1.42,均P〈0.05)。结论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治疗前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80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进行24h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测定,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GA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尤其rMSSD、PNN50、SDNN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AD患者治疗前组白天和夜间HRV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AD患者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HRV指标可作为监测GA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量化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贺涛  唐艺佳  陈旸  李刚  陶剑虹 《中国药业》2012,21(14):37-39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9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根据是否应用厄贝沙坦分为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的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并与37例健康体检者的指标作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低于对照组.有房颤组P波离散度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P波离散度低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房颤组的房颤复发次数减少,用药后用药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厄贝沙坦可降低P波离散度,改善心率变异性及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后广泛性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变化。方法 43例广泛性焦虑患者接受盐酸帕罗西汀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日间与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日间与夜间比较,四个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改善广泛性焦虑患者自主神经的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卒中与非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探讨脑卒中对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的HRV监测,于入院后24 h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监测,观察两组HRV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后24 h和治疗1个月后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分钟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次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谱(TP)、低频功率谱(LF)、高频功率谱(HF)较对照组降低,LF/HF较对照组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SDNN、SDANN、rMSSD、PNN50、TP、LF、HF较入院后24 h升高,LF/HF较入院24 h降低(P<0.05).观察组入院24 h日间和夜间H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和对照组夜间HRV均高于日间(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日间和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夜间LF、夜间HF并较入院24h时均显著升高,LF/HF、TP、日间LF、日间HF较入院24 h时降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HRV昼夜间波动节律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严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迷走和交感神经间逐渐平衡调控,HRV节律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CHF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对比分析其HRV,并比较不同程度CHF患者HRV的差异.结果 HRV指标中,CHF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律震荡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的变化 ,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性 (HRV)进行比较 ,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5 0名 AMI患者和 5 0例对照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 ,计算 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 (TO)和震荡斜率 (TS) ,并对TO、TS与 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 TS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而 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TO、TS和 HRV无明显相关性 (P>0 .0 5 )。结论  AMI组患者 TS减低 ,HRT减弱 ,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VT组31例,非VT组30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的DC值、HRV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间DC值、SD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组和非VT组DC值低于对照组,VT组SDNN、rMSSD和pNN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探讨培哚普利治疗C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4例CHF患者,测量治疗前后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HF患者HRV所有成分除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外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LF、HF增加非常显著(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增加(P<0.05),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有减小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5例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予缬沙坦胶囊80 mg,po qd,若血压控制不佳,加至160 mg·d~(-1),连用12周。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HRT、HRV相关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P〈0.05或0.01),而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初始值(T0)和起始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斜率(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TO和TT均较前明显下降,TS较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和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LF)/高频功率(T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SDNN、SDANN和RMSSD均较前明显上升,LF/TF比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EH患者存在HRT和HRV指标异常,缬沙坦除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减轻心脏功能受损,有利于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