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当固定修复中修复体的边缘设计于龈缘下方时,如何在牙体预备时尽量避免损伤牙龈组织,以及取得清晰完整的印模,是修复过程中的难点。排龈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排龈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5种常用的排龈技术:机械方法、机械化学方法、旋转磨除法、电刀手术法和激光切除法。  相似文献   

2.
排龈技术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林 《口腔医学》2005,25(2):119-121
介绍排龈技术的重要性,并就各种排龈方法、排龈线、特殊条件下的排龈技术及排龈时使用肾上腺素产生的不良反应、排龈线中酸性止血剂、排龈时间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排龈膏在老年人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糊剂型排龈材料在老年人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在对60例门诊患者140颗牙进行固定修复时,采用Expasyl排龈膏于取模过程压排牙龈。对排龈止血效果、印模清晰程度、修复体就位后与牙体的适合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排龈糊剂压排牙龈的患牙,在排龈止血效果、印模清晰程度及修复体与牙体的吻合程度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应用糊剂型排龈材料进行老年人固定修复临床排龈操作,高效省时、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修复体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排龈线在固定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制作固定义齿修复时使用排龈线对颈缘制作的精密度和适合性是否有明显提高。方法:在178例患者的前牙及双尖牙固定修复中使用排龈线,并观察其牙体颈缘预备及制取模型的效果。结果:临床效果满意,成功率98.7%。结论:固定修复中使用排龈线可以明显提高颈缘制备的精度和密合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排龈技术减少临床牙龈损伤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当需要将固定修复体的边缘放置于龈下,如何才能在牙体预备时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组织,采集准确印模以获得精美持久的修复效果是临床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方法:作者在对47例门诊患者128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预备牙及取模过程中应用排龈线排龈,结果:取得良好结果:结论: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健康的牙龈及细微的操作是减少损伤,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双线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线排龈获取精细印模,减轻牙龈损伤,保护牙周组织健康,提高固定修复体的质量。方法:62例冠桥修复病例168个牙随机分成两组,31例按常规单线排龈,另31例牙体预备时,取模前使用双线压排龈法排龈。结果:97.7%双线排龈的印模非常清晰,边缘线均匀连续,模型肩台与游离龈之间出现肉眼可见间隙。修复体戴入后边缘适合性及美观效果均较单线组好。观察6—10个月后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应用双线排龈法,可取得清晰的印模,减少牙龈出血,可提高修复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排龈膏和排龈线在固定义齿修复中对牙龈保护、牙体预备、印模清晰度及修复体适合性的作用。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中文口腔医学杂志。偏倚风险评价由2位评价者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独立完成,同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1153例,9个研究均为中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排龈膏能够明显保护基牙牙龈健康[RR=1.05,95% CI (1.00,1.11),P=0.04],提高临床医师对牙体预备满意度[RR=1.17,95% CI (1.07,1.28),P=0.0008],提高印模及模型清晰度[RR=1.08,95% CI(1.03,1.13),P=0.0009],且与排龈线相比,有相似的修复体适合性[RR=1.07,95% CI (0.96,1.19),P=0.21]。结论:排龈膏在保护基牙牙龈健康、提高口腔医师对牙体预备满意度和提高印模及模型清晰度方面优于传统排龈线,在提高修复体适合性上也不逊色于传统排龈线,但还需要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排龈时间下的排龈效果,为临床上排龈时间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名志愿者的59颗前磨牙或尖牙,于颊侧龈沟分别进行三种时间的排龈(5、10、15分钟),两次排龈间隔至少2周。制取排龈后的印模并灌制石膏模型。根据模型上牙龈不同位置牙龈与牙面的分离情况,对排龈效果由好到差进行0~3分的评分,其中0分及1分记为满意,比较不同排龈时间下排龈效果得分及满意率间的差异。结果三种排龈时间的排龈效果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排龈时间的延长排龈效果满意率逐渐增大,排龈10分钟即可达到较好的排龈效果满意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印模制取前使用单线机械法排龈至少需要10分钟。  相似文献   

9.
不同排龈取模方式对固定修复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排龈取模技术对固定修复模型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对门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107例144颗牙中,随机分为3组,分刖采用不同排龈取模技术,制取印模,完成修复体。对排龈止血效果、牙预备体肩台、模型清晰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备牙前排龈组与备牙后排龈组的牙体预备有显著性差异,备牙前排龈组印模质量明显高于备牙后排龈组。结论:正确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印模。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分析国产排龈线对冠桥修复后牙体、牙龈、牙周组织、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因前牙缺损或缺失做冠桥修复的患者52例(109颗基牙),随机分为3组,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阴性对照组32颗牙,不排龈;阳性对照组37颗牙,备牙后采用美国进口的UltraPak排龈线排龈;试验组40颗牙,采用南阳齿康研究所研制的国产排龈线排龈。完成灌注印模后,通过肉眼及探针对牙预备体、牙龈和修复体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国产排龈线、进口排龈线和未采用排龈技术的满意率:牙预备体分别为93%、95%、17%;牙龈分别为83%、76%、14%;模型分别为80%、81%、14%;修复体边缘分别为88%、86%、12%。国产排龈线和进口排龈线满意率相当。结论 国产排龈线与进口排龈线临床应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替代进口排龈线,且成本低,副反应小,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Expasyl排龈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1名患者的38颗上前牙区患牙在固定修复牙体预备后,使用Expasyl排龈膏进行牙龈处理2分钟,排龈膏去除后取硅橡胶印模,观察牙龈出血的状况和评估模型上牙龈排开的效果。结果:牙龈止血的有效率为90%,排龈有效率为58%。结论:Expasyl排龈膏有较好的止血性能,对于较薄的牙龈有较好的排龈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固定义齿阻力降低印模法,并通过与常规印模法比较,验证阻力降低印模法是否可以减小因印模问题造成的修复体的咬合误差。方法临床随机选取60例第一、第二磨牙牙体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阻力降低印模组和常规印模组,分别用聚醚硅橡胶制取固定义齿印模,由同一技工单盲法按照统一标准完成冠的制作。待冠完全就位后调以前,分别用8μm、12μm、40μm、100μm、200μm咬合纸来测量由于冠的戴入使冠前方相邻上下颌牙齿间的咬合高度误差。结果阻力降低印模组咬合高度误差27±50μm,常规印模组咬合高度误差为111±85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阻力降低印模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修复体的咬合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评估一种新型防雾照明口镜在固定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在口镜镜片上增加防雾涂层、在口镜柄部安装5号电池及LED灯,使口镜具有防雾和照明的功能。采用该防雾照明口镜与常规口镜在固定修复的牙齿预备阶段、义齿黏结阶段、咬合调整阶段中进行应用比较,问卷调查23名试用医师的操作情况和使用态度。采用塔方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医师认为使用新型口镜对于牙齿预备阶段(P〈0.05)、修复体的戴牙阶段(P〈0.05)有明显帮助,但是,咬合调整阶段则帮助不大。医师认为新口镜比常规口镜的视野更清晰(P〈0.05)、对于临床操作有更好的帮助(P〈0.05),但是,对于长期使用新型口镜的愿望不强烈。结论:新型防雾照明口镜在临床应用中,在固定修复的牙齿预备阶段和修复体的戴牙阶段,比常规口镜能够获得更清晰视野,更方便操作。虽然调查表明医师并没有长期使用新型口镜的强烈愿望,但大多数医师还是愿意使用新口镜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排龈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减少修复的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排龈技术的生理药理学基础、排龈材料的种类和剂型、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排龈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排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