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针逆转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大鼠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M)引起血压降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枢核团微量注射和微透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等技术观察Ang(17)及其选择性受体拮抗剂(D-Ala7)-Ang-(1—7)(Ang-779)在大鼠CVLM引起血压改变时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变化以及电针对血压和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在CVLM微量注射Ang(1—7)可引起血压降低,同时伴该区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释放增多和抑制性氨基酸牛磺酸(Trau)释放减少;相反,在CVLM微量注射Ang779则可引起血压升高,同时伴Glu释放减少和Tau释放增多。在相当于人”足三里”穴位电针20min,可分别抑制在CVLM微量注射Ang—(1-7)或Ang779所引起的血压降低或升高,同时也能部分抵消注射Ang-(17)或Ang779所引起的Glu、Tau释放的改变。结论:电针逆转Ang(1-7)或Ang-779在CVLM引起的降压或升压作用可能与Glu、Tau释放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刺逆转血管紧张素-(1-7)在大鼠延髓尾端引起降压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逆转血管紧张素-(1-7)FAng-(1-7)]在大鼠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M)引起血压降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枢核团微量注射和微透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等技术观察Ang-(1-7)及其选择性受体拮抗剂(D-Ala^7)-Ang-(1-7)(Ang-779)在大鼠CVLM引起血压改变时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变化以及电针对血压和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 在CVLM微量注射Ang-(1-7)可引起血压降低,同时伴该区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释放增多和抑制性氨基酸牛磺酸(Tau)释放减少;相反,在CVLM微量注射Ang-779则可引起血压升高,同时伴Glu释放减少和Tau释放增多。在相当于人“足三里”穴位电针20min,可分别抑制在CVLM微量注射Ang-(1-7)或Ang-779所引起的血压降低或升高,同时也能部分抵消注射Ang-(1-7)或Ang-779所引起的Glu、Tau释放的改变。结论电针逆转Ang-(1-7)或Ang-779在CVLM引起的降压或升压作用可能与Glu、Tau释放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降压和褪黑素(Mel)在下丘脑前核(AHA)引起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降低的作用是否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改变有关,并分析Mel降压机制与针刺降压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的方法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针刺应用电针的方法,穴位取双侧足三里;采用中枢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给药,观察动脉血压的改变,同时应用脑内微透析的方法取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的方法,分析透析液中氨基酸含量的改变.结果大鼠在接受应激处理后,血压升高,rVLM内谷氨酸(Glu)释放量增加,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在经针刺处理后,血压回降,rVLM内Glu释放量回减.微量注射Mel至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AHA能使血压降低,rVLM内Glu释放量也减少,而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酸(Tau)释放量则增加.在rVLM微量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则可部分阻断Mel在AHA引起的降压效应.结论针刺降压与rVLM内Glu释放量减少有关,而Mel在AHA引起的降压效应则与rVLM内Glu释放量减少,以及GABA和Tau释放量增加有关.针刺降压和Mel在AHA引起的降压机制都与rVLM内Glu释放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5.
针刺耳甲区对自发性高血压及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耳甲区耳穴的降压作用及降压机制。方法:22只正常SD大鼠和15只自发高血压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注射麻醉(1.0 g/kg),观察迷走神经完整和颈部切断迷走神经干后耳甲区电针(75~100 Hz,疏密波)和手针(约2次/s)刺激对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同时记录左侧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放电的变化。选取“内关”穴作对照。此外,在正常大鼠沿动脉插管推注1%阿托品(0.05 mg/kg)后刺激耳穴以及电刺激正常大鼠迷走神经时,记录血压和心率及神经放电指标。结果:在自发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电针和手针刺激耳甲区能有效降低动脉压(P<0.001),抑制心率(P<0.001),同时在个例动物观察到迷走神经放电增加而交感神经放电抑制。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内关”穴也有降压效果(P<0.05),但与耳甲区针刺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正常动物的降压效果在动脉注射阿托品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消失,而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类似耳针的降压和减缓心率的效果。结论:耳甲区针刺能有效降低动物的血压,这种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降压的可能机制.方法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束缚性应激组仅做捆绑处理,SHR对照组、SD对照组做空白对照,测量2个疗程后颈动脉插管的平均动脉压及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1.2个疗程后,电针组血压159.67±17.05mmHg,束缚性应激组195.83±19.08mmHg,SHR对照组188.33±24.63mmHg,SD对照组127.5±7.15mmHg,电针组血压较SHR对照组血压显著下降(P<0.05),但仍高于SD对照组大鼠的血压(P<0.001);2.电针2个疗程后,电针组血清NO含量39.6±11.6μmol/L,明显高于SHR对照组的24.68±2.82μmol/L(P<0.05),与SD对照组的40.18±11.22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降低SHR血压及调整外周NO含量.通过调整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从而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降低血压,可能是电针降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7种中药鼻吸嗅给药后对中暑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第1~7组为7种不同中药给药组,第8组为空白对照组。先用BESN-Ⅱ型多通道尾动脉无创测压系统测定大鼠在室温(25℃左右)下的血压,然后将大鼠放入温度为(42±2)℃的自制高温仓内,30min后测定大鼠的血压,随后第1~7组通过鼻腔给药,给药时间持续5min,然后测定大鼠的血压,观察给药前后不同组别大鼠血压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厚朴、白芷、石菖蒲给药后收缩压的数值小于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白芷给药后舒张压的数值小于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厚朴、白芷、石菖蒲这三味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中暑大鼠的血压,具有开发成抗中暑中药新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瘦素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成模后的14只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7只;另将7只ZL大鼠设立为对照组。治疗共4周,每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BG)和体质量。4周后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等血脂指标;观察血清瘦素(LE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项血糖、血脂、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糖、血脂、瘦素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控制肥胖大鼠体重,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血脂和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by needle manipulation at acupoints, SP3-HT7, on the blood pressure, plasma rennin, and plasma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for cardiac hypertrophy induced in hypertensive rats by using two kidney one clip (2K1C).Methods: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wenty-five Sprague Dawley rats. The 2K1C hypertension model was prepared by constricting the left renal artery with a sliver clip.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control, AC-1a and AC-2a (acupuncture at SP3-HT7Bilaterally with the needle being twirled and rotated forward with the thumb and the forefinger of the right hand 6 times), AC-3a (acupuncture at SP3-HT7 bilaterally with the needle inserted in a direction (body direction) opposite the channel), and AC-4a (acupuncture at SP3-HT7 bilaterally with the needle inserted in a direction (body direction) opposite the channel and being twirled and rotated forward with the forefinger of the right hand 6 times). The treatments in the rats were started 4 weeks after inducing 2K1C and were performed two times a week for 3 weeks.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4 times in Acu-1a, and cardiac hypertroph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Acu-2a and the Acu-3a groups. The activity of plasma renin was decreased in all groups but the control and Acu-1a groups, and that of plasma ANP was decreased in Acu-2a and Acu-3a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upuncture on SP3-HT7 mostly cause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ontrolling renal hypertension induced by 2K1C in rats.Key words: 2K1C; hypertension; acupuncture; SP3; HT7 相似文献
10.
辣椒素处理对电针“四白”穴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四白穴针刺效应的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辣椒素组、溶媒组、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电针"四白"穴+溶媒组。游离一侧眶下神经,辣椒素组将浸泡有1.5%辣椒素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溶媒组用浸泡在溶媒中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STN)的c-fos表达。结果:空白组在cSTN各层可见到零星、散在的阳性细胞。溶媒组、辣椒素组以及假手术组cSTN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空白组相似。电针"四白"穴+溶媒组c-fos在cSTN内主要集中在浅层(Ⅰ-Ⅱ层),其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1);cSTN的深层(Ⅲ-Ⅳ层)c-fos数量多于空白组、溶媒组和假手术组(P<0.01,P<0.05,P<0.05)。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cSTN的Ⅰ-Ⅱ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但cSTN的Ⅲ-Ⅳ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纤维可能是四白穴针刺效应(调节胃功能活动)的主要传入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褥疮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肤植入铁片外压磁铁法制造大鼠皮肤压疮模型,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电针组3组,每组25只。观察各组大鼠在接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1天后血清NO及ET-1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天时,3组大鼠血清NO及ET-1含量无显著差异。从治疗3天开始,电针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NO含量逐渐升高,血清ET-1含量逐渐降低。血清NO含量在14天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血清ET-1含量在14天时降至最低点,二者具有明显的拮抗性。结论:电针可提高褥疮大鼠血清NO含量,抑制并降低ET-1含量,有减低组织损伤的程度、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把24只雄性SHR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每组8只,进行相应干预措施;另取8只同龄雄性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两周测1次血压,治疗6周后,ELISA法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生化分析仪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培哚普利组大鼠血压明显下降;血清Scr、BUN,尿mALB、β2-MG含量显著降低;肾脏病理结构损害亦较轻。结论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可降低SHR血压,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采用断尾放血法造成血虚证模型 ,随机分为 7个组 (A、B、C、D、E、F、G组 ) ,每组 10只 ,A、B组为对照组 ,C、D、E、F、G组分别采用不同捻转参数 (捻转幅度、频率和时间 )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血虚证大鼠的“足三里”穴 ,观察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捻转幅度、捻转频率和捻转时间决定的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模型的红细胞计数可产生不同影响。当捻转刺激量≤ 2圈 /次、60次 /min、2min操作时间时 ,呈现补法效应 ,当捻转刺激量大于此时 ,呈现泻法效应。结论 :以刺激量大小决定的捻转补泻法是客观存在的 ,并存在一个临界点 ,当刺激量小于这个临界点时产生补的效应 ,大于这个临界点时则产生泻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不同手法手针刺激大鼠前肢内关穴,观察分析针刺引起的血压波动效应。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后微量注射泵给予1%戊巴比妥钠PBS溶液(0.75~1mL/h)持续静脉麻醉,在人工呼吸及恒定体温控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左侧内关穴的手针手法刺激。手法刺激分为捻转、提插和捻转加提插三种,频率均为1Hz,持续30S。手法刺激同时通过大鼠右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变化。部分动物进行迷走神经切除和颈部(C2)脊髓横切术。结果上述三种手法针刺大鼠内关穴均能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P〈0.05),且此效应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更为明显。其中提插手针组和捻转加提插手针组降压效应强于捻转手针组降压效应。而行脊髓横切术后上述效应消失。结论手针刺激正常大鼠内关穴能够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手针信号的中枢降压作用部位可能位于脊上中枢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下肢气压止血带分次放气减缓血压下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下肢止血带放气速度的控制,减缓松解止血带时引起的血压下降。方法:将在止血带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实验组分三次放气松解气囊止血带,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放气松解气囊止血带。比较在两种方法下,患者血压下降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结果:两组病人年龄、初始血压、充气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止血带放气后,1min、3min收缩压、舒张压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下肢气囊止血带分次放气,能显著减缓血压下降和防止止血带休克。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渴中枢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NIDDM大鼠的变化。结果:NIDDM大鼠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和渴中枢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后NIDDM大鼠FBS、FINS和渴中枢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NA和DA含量均明显回降,而IAI水平明显加升。渴中枢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FBS呈高度正相关,与FINS呈中度正相关,与IAI呈高负负相关。结论:针刺对NIDDM大鼠渴中枢的调整作用可能是纠正胰岛素抵抗(IR),调整其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百会、腰奇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电信号波幅、频率和功率谱密度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机制,为电针的抗痫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大鼠左右海马处植入电极,恢复7 d后进行戊四氮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会、腰奇穴治疗14 d。记录SD大鼠正常时、癫痫发作时、电针治疗时、电针治疗后脑电波信号,对截取的信号强度进行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后进行频域分析。结果:电针百会、腰奇穴可以降低PTZ致痫大鼠发作期的波幅(P<0.01),升高被降低的Beta频段、Gamma频段主频率(P<0.01),降低各频段能量值(P<0.01),重新调整各波段的能量比重,使趋势接近正常大鼠。结论:电针百会、腰奇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抗癫痫作用与兴奋GAB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互联网+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询中文、超星期刊、中国期刊网中文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0日。选取符合标准、关于互联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文献,通过RevMan 5.3统计软件对“互联网+护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成果,涉及高血压患者19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护理”干预后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加权均数差(WMD)=–11.48,95%CI为[–14.43,–8.54],P <0.00001;舒张压WMD=–6.38,效应量95%CI为[–8.95,–3.82],P <0.00001;可认为基于互联网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基于“互联网+护理”的高血压护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因此“互联网+护理”的高血压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