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消渴目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目病患者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初步探讨消渴目病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受到影响。消渴目病患者各证型生存质量得分都较低。在各证型中痰瘀阻滞型得分最低,而阴虚燥热型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3.
消渴目病在西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五轮学说"结合脏腑辨证,探索消渴目病的诊疗方案,以期为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缘于"肝"与目的特殊联系,亦在于由糖尿病(消渴)发展至消渴目病过程的病机演变规律。消渴日久,耗竭肾阴,肾为肝之母,肾亏日久,"母病及子",累积肝脏,并发目疾。消渴与消渴目病的防治,均宜"壮水清火",消渴以肾虚为本,治宜"壮水",以肾为主;合并目病以相火为标,治宜"清火",以肝为先。故临床防治消渴目病常在补肾经方基础上,辅以清泻肝火之品,巧用其归经特点与轻清上浮之性,使药达病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消渴目病证候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渴目病的证候分布特征及主要临床证型。方法:对245例消渴目病患者从证候组合形式、证型分布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消渴目病证型组合分布频次中以3证组合形式最多,占47.35%;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脾虚痰湿、阴阳两虚5证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8.37%。结论:消渴目病证候组合形式复杂多样,而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与各兼夹证的组合证型为消渴目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明目十六味丸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目十六味丸,蒙药名萨拉吉得,系蒙医验方,由枸杞、当归、菊花、通经草、决明子等16味药组成,具有清血、明目的功效,多用于肝热引起的眼病,目赤痒病,流泪等。其中菊花为其主药,绿原酸是菊花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为控制明目十六昧丸的质量,将绿原酸作为控制指标,采用高效液棚色谱法测定明目十六丸中绿原酸的含量,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说明本试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消渴目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名称,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致盲率较高,是目前中西医治疗的难点,中医学对之多有论述,本文通过整理中医文献,总结出津液学说、气阳学说、玄府闭塞、瘀血阻络为消渴目病的主要病机,为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素乱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消痹"等病范畴。前人多诊断消渴病理主--阴阳两虚及久病必瘀的过程。我们应用温肾祛瘀法治疗晚期糖尿病人获得初步的疗效。现取2例报道如下。三典型病例例1:男,46岁,患者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史Ic年。8年前在市红会医院测空腹血糖11.lmmol/L,最高时达到22.Zmmol/L,诊断为糖尿病I型,平素口服降糖灵、优降糖治疗,后效果不佳,但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此次患者因腹胀痛伴目黄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于1995年1月22日收入我区。入院后给予糖尿病饮食,予消渴丸5丸,后增…  相似文献   

10.
尿崩症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其中厥阴消渴属于六经病阴阳胜复、寒热错杂的证情,治宜清上温下。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善治寒热错杂证诸病。文中所举例的1则病在厥阴,上热下寒的尿崩症验案,患者以乌梅丸加减后尿量显著减少,口渴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王吉耀 《湖南中医杂志》1996,12(3):29-29,32
蚁蚣丸治疗疑难杂症120例疗效观察临澧县中医院(415200)王吉耀主题词内科杂病/中医药疗法,@蚁蚣丸/治疗应用疑难杂症系指病程日久,病情日深,一般治疗罔效的沉疴痼疾,诸如肺痨、喘病、消渴、痹、水臌等。笔者以自拟蚁蚣丸对多种疑难杂症采用异病同治的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消渴丸中药组分与消渴丸、消渴丸化药组分(格列本脲)对GK大鼠心、肾的影响,探索消渴丸中药组分在消渴丸中的作用。方法:消渴丸中药组分、消渴丸、格列本脲连续给药24周后观察心脏、肾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消渴丸中药组分、消渴丸均能够明显改善GK大鼠心脏和肾脏的组织形态学以及超微结构,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消渴丸中药组分在消渴丸处方中的作用可能与预防糖尿病心肾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消渴病机证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剑 《四川中医》2001,19(4):14-15
以津液生理病理对消渴加以辨析,概括其病机为津液的不足与不运,由此提出消渴治则为补其不足,运其不运。并以脏腑辩证为目,结合临床,一一论其证治。  相似文献   

14.
于越 《家庭中医药》2014,(12):22-22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接触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个词,它和糖尿病足一样,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多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中晚期引起的眼底出血性病变被中医称为消渴目病。 消渴目病为双眼先后或者同时发病,除了消渴病的典型症状以外,严重时还可伴随着目系症状,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检查时也会发现眼底异常。消渴目病可以对视力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15.
消渴目病,即现代临床所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情发展后所表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消渴微血管病变所能展示的主要表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外治方面治疗消渴目病的诸多治法,如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耳穴、针灸等。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流程,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糖尿病知识教育联合消渴丸合理应用对2型糖尿病(NIDDM)血溏控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42例门诊患者分甲、乙两组进行对比。甲组: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联合消渴丸治疗患者。乙组为未接受糖尿病知识,单纯用消渴丸治疗的患者。结果:NIDDM病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联合消渴丸合理治疗,血糖控制满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是消渴病变证,消渴病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与上、中、下三焦脏腑均有关联,尤以肾为关键。初起由于肾阴虚累及三焦脏腑,病久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俱虚。肾与三焦相通,目居高位,眼部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需要肾与三焦脏腑的相互协调。肾化元气助三焦气化,肾主水液,协同三焦决渎。肾阳蒸腾使气、血、津液经三焦流注周身,肾与三焦功能正常,气、血、津液生之有源,布之有向,行之有道,运行流畅,目有所养。反之,肾之阴阳失调必会影响三焦功能,使眼部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出现气虚、血瘀、水停,导致消渴目病的发生。因此确立以“滋阴补肾、疏利三焦”为消渴目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8.
益气明目丸有关药理实验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10007)李传课胡宏主题词益气明目丸/药理学血液流变学/药物作用气虚/中医药疗法血瘀/中医药疗法动物疾病模型益气明目丸为我院眼科治疗脾胃气虚型眼病退变的新制剂,具有补脾益气、活血明目作用,主治脾胃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渴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DR患者74例,随机分为消渴明目汤组38例(74眼)及羟苯磺酸钙组36例(71眼),分别予消渴明目汤和羟苯磺酸钙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和眼底变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消渴明目汤组及羟苯磺酸钙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72.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渴明目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同期羟苯磺酸钙组(P<0.05)。结论消渴明目汤能有效缓解DR患者眼底微循环障碍、血管及血流改变、出血、渗出等。  相似文献   

20.
消渴丸是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一种中西药合成制剂,注册商标为“中一牌”(带有GP字样的五边形图案),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功能,主要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证。由于疗效显著,不法分子为利益所引,大量制售假冒“中一牌”消渴丸。最近笔者在基层检验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批号为01022036的消渴丸,经检验为假药。现将真假消渴丸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以帮助基层药监管理部门怏速识别伪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