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积气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积气极少见,最近我们遇到4例,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67岁,腰腿痛反复发作10余年。无腰椎穿刺史。CT检查:定位片上示L3轻度向前滑移。L4~5椎间隙变窄,其内前方见气体影,L4椎体下缘和L5椎体上缘骨质呈高密度。横断层扫描示L4椎体前下缘、L5椎体前上缘骨质呈不规则高密度,L4~5和L5~S1椎间盘变窄,其内前方大量积气。L5椎体上缘平面椎管内硬膜囊右前方(侧隐窝)有一气体影,CT值为-224Hu(图1),S1椎体上缘平面椎管内硬膜囊左前方(侧隐窝)有气体影,CT值为-547Hu(图2)。CT诊断:L4~5,L5~S1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内积气,椎管内积气…  相似文献   

3.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误诊2例分析如下。 1 病历要 例1:女,55岁。因腰痛合并双下肢疼痛,行走时加重6个月在其当地医院行腰椎CT检查示:L4~L5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遂给予“椎板切除减压及L4~L5椎间盘髓核除”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应用2周,卧床休息1个月,症状未见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另外伴有发热、夜间盗汗症状,转入我院住院治疗,给予CT及MRI检查示:L3及L4椎体有破坏征象,腰大肌后方脓肿形成。诊断为“腰椎结核合并冷脓肿形成”。经过抗痨治疗2周后,行经腹部腹膜后入路给予脓液吸出及椎体病灶清除,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病椎处应用异烟肼。术后患卧石膏床制动,给予预防一般感染同时继续抗结核治疗。1周后患双下肢放射痛较术前明显减轻,出院后卧床3~4个月,抗结核治疗1a,1a后复诊患腰腿痛症状消失。行走无障碍,但遗留腰椎轻度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怎样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例,32岁男性,反复发作的下腰痛伴双侧臀部疼痛10余年,近1年来明显加重,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物理检查发现L5、S1棘上和棘间有明显压痛,双侧棘旁有轻度压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和反射正常.腰椎X线片未见异常(见图1),MRI T2加权见L5、S1椎间盘信号明显减弱,无腰椎管狭窄和明显椎间盘突出(见图2).对此病人我们怎样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夏睿  王彬  孔荣  徐玮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60-1360,F000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腰痛3个月不能行走,3个月前有腰部扭伤史,一直卧床,下地时腰疼加重.入院时述左大腿外侧酸胀,体检双下肢无感觉减退,膝腱反射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80°,双下肢肌力5级,腰骶部有压疼.入院前X片显示髋关节正常,双侧L5峡部裂,CT显示腰部椎间盘变性,L4~5椎间盘膨出(图2).入院后主任查房指示行MRI检查,结果为T12椎管内肿瘤.MRI增强后显示:T12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考虑神经源性.转至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脊髓右前方,2 cm×2 cm×1.5 cm大小,与神经根紧密相连,完整切除肿瘤后送病理检查,结果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6.
肺癌脊椎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病例资料男,68岁。因腰痛4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入院。4个月前出现腰部疼痛,站立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未做特殊处理。1个月前腰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腰椎X线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腰4椎体轻度楔形变,腰4、5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待排除。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入我院。行腰椎CT扫描示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膨大,硬膜囊受压,腰椎退行性改变伴小关节增生。摄X线胸片及查血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均正常。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予综合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椎间盘炎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炎的特征。方法选择1988—06/2000—05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椎间盘炎患者15例。L4-5椎间盘手术12例,L5~S1椎间盘手术3例,其中同时行L4-5和L5-S1两个节段手术2例。发生感染间隙L4-5,12例,L5-S1 3例。于发病后1~7周,14例患者进行血沉和白细胞检测;9例患者进行X射线检杏;7例患者进行CT检查;11例患者MRI检查。结果纳入15例患哲,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14例血沉平均为(38.0&;#177;2.7)mm/h;9例白细胞增高为11.8&;#215;10^9L^-1。②X射线片检查结果:6例无明显变化,3例椎体边缘模糊,终板破坏。③CT检查:5例椎间隙密度减低,2例异常软组织影突入椎管内,起病后45d1例见椎体终板破坏,边缘有硬化骨形成。③MRI检合:11例,T1W像感染椎间隙、临近椎体、硬膜信号明显减低,椎板及附近软组织信号也有减低;1、2W像感染椎间隙及临近椎体、硬膜囊信号明显增强;在横断面上,椎管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影突入,层次分界不清。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又重新出现剧烈腰腿痛,伴不规则低热,血沉升高即应想到椎间盘炎。MRI对早期确诊椎间盘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铎  孟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1910-1911
对我院近10 a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6~55岁.本组术前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例外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症状加重转入本院.另外2例早期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各种非手术治疗,如小针刀、卧床牵引、脱水药、神经营养药、椎管内注药等方法, 均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最后确诊为椎管内肿瘤.其中T1-2水平椎管内肿瘤1例伴L4-5间盘膨出,L5~S1突出;T8-9水平1例;T11-12水平1例;L2-3水平2例;L3-4水平1例.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科收治的带状疱疹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6岁。因右下肢外后侧疼痛、麻木5d于2006—05—21门诊收治入院。5d天前无明显诱因觉右下肢外后侧疼痛、麻木,以右骶髂关节外侧、大腿、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明显,持续性疼痛,查体:脊柱曲度尚可,L5S1椎旁右侧压疼,有直腿抬高实验60度(+),右跟腱反射减弱。腰椎CT扫描示:腰5骶1椎间盘向右后突出0.5mm。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 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 > 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例1】 男,44岁。因腰及右下肢痛并双下肢麻木10个月,有明显间歇性跛行及大小便费力。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正常,活动略受限,腰5骶1棘突右侧压痛,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迟钝,鞍区皮肤感觉消失,膝、跟腱反射正常,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X线平片见椎体前缘轻度增生,CT片示腰5骶1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临床诊断腰5骶1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做腰5椎板切除术,探查椎管容积可,硬膜无明显压迹,硬脊膜膨隆可,椎间盘无明显突出,双侧神经根松弛,触硬膜下有局限性韧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椎间盘炎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炎的特征。方法选择1988-06/2000-05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椎间盘炎患者15例。L4-5椎间盘手术12例,L5~S1椎间盘手术3例,其中同时行L4-5和L5~S1两个节段手术2例。发生感染间隙L4-512例,L5~S13例。于发病后1~7周,14例患者进行血沉和白细胞检测;9例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7例患者进行CT检查;11例患者MRI检查。结果纳入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14例血沉平均为(38.0±2.7)mm/h;9例白细胞增高为11.8×109L-1。②X射线片检查结果:6例无明显变化,3例椎体边缘模糊,终板破坏。③CT检查:5例椎间隙密度减低,2例异常软组织影突入椎管内,起病后45d1例见椎体终板破坏,边缘有硬化骨形成。③MRI检查:11例,T1W像感染椎间隙、临近椎体、硬膜信号明显减低,椎板及附近软组织信号也有减低;T2W像感染椎间隙及临近椎体、硬膜囊信号明显增强;在横断面上,椎管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影突入,层次分界不清。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又重新出现剧烈腰腿痛,伴不规则低热,血沉升高即应想到椎间盘炎。MRI对早期确诊椎间盘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髋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22岁。腰部及双下肢疼痛1个月。患者于2000-03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在外院行腰椎X线及CT检查,报告为:L3-5椎间盘膨出。到我院行门诊康复治疗。经牵引、电脑中频治疗治疗2个月后,腰痛症状缓解,但双髋及股外侧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并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4.
陈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64-16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本院收治的79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部分病例行植骨内固定手术。共计125个椎间盘,其中L3-4 14个,L4-5 65个,L5~S1 46个。【结果】随访1~5年,术后原有症状体征消失42例,基本好转33例,3例症状无改善,差1例,优良率94.9%。【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单纯开窗,丰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部分截瘫病人同时加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对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2005年4月,我院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34~7岁,平均44岁,其中L3~4椎间盘突出症8例,L4~5椎间盘突出症2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17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14例,9例合并腰椎管狭窄,住院时间3~7d。患者多表现为腰腿痛,腰部活动受限,感觉、肌力、腱反射改变等病理症状与体征。腰椎X线正侧位片可有腰椎生理凸减小或消失,腰椎侧凸,病程较长者,相应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俯卧位,X光机定位,棘…  相似文献   

16.
石锐  刘浩  汪玉中 《华西医学》2005,20(2):221-223
腰椎的硬膜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lumbardiskhemiation,ILDH)是一种少见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近年来有零星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手术中确诊的ILDH。男性患者,50岁,左侧腰腿疼痛无力9月,加重伴左下肢麻木1月入院,神经检查发现左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减退,膝踝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肛门感觉及反射正常。磁共振提示L3-4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行L4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L3-4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发现硬膜前方广泛粘连,突出的髓核穿透硬膜进入硬膜囊,纵行切开硬膜囊清除游离的椎间盘后,发现一个1.5×1.0×0.5cm3团块,神经根从其中穿出,病检提示为变情髓核。术中摘除L3-4椎间盘及占位团块。术后患者腰腿疼痛消失,术后2月下肢感觉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本文总结以往相关文献,对ILDH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表现,影像特征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骨淋巴管瘤病误诊为椎脊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骨淋巴管瘤病误诊为椎脊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6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行走困难3个月,于2008—09—16入院。人院检查: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运动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营养正常,有不自主抽搐,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双下肢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双侧指鼻试验正常,跟膝胫试验不合作,双侧踝关节内收,双脚有不自主抽动,RM:T2WI及T1WI矢状位、T2WI横断位示多个胸腰椎骨质信号异常,呈跳跃性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大小不一,增强扫描强化明显,部分上胸椎水平后背部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附件亦见类似信号影。部分椎体压缩变扁后凸,压缩相应脊髓,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CT:左肾、输尿管上段可见多发大小不等高密度影。入院诊断:多发胸腰椎转移性肿瘤伴不全瘫痪。2008—09—28在全麻下行经后路胸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见T6~T8椎管内肿瘤组织5cm×2cm×2cm,椎板结构蜂窝样破坏,术中快速切片诊断为淋巴管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术后椎间盘炎较少见,且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康复科此类患者更少见。本科接诊 1例这样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男 30岁。因腰痛 40 d加重伴活动受限 2 d。于 1999年 5月 18日入院。患者 4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在当地经腰椎牵引、按摩、针灸、药物治疗无明显缓解。 2 d前症状加重,平卧床上不能活动而来院就诊。 MRI示 L 3~ 4、 L 4~ 5、 L 5~ S 1椎间盘突出伴有硬膜囊受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 1997年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入院体查: T 38.3℃, P 110次 /分, R 20次 /min, BP 120/80mmHg…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与形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景仰学改变与临床症状是否有一定相关性,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影像学技术CT扫描检查14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L3-4、L4-5、L5-S1),并根据影像学提示,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lt;0.5cm和&;gt;0.5cm两组。分别以视觉模型评分法(VAS)和腰及下肢压痛点的计数率检查评估疼痛的程度以及与上述景仰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变。其中未见明显突出仅提示退行性病变者9例,仅L4-5椎间盘突出56例;仅L5-S1椎间盘突出67例;L4-5,L5-S1 2节椎间盘同时突出(包括膨出)者11例;L3-4,L4-5,L5-S1 3节椎间盘突出(包括膨出)者2例。突出伴椎体滑脱14例;突出伴退行性病变89例。突出程度&;lt;0.5cm 55例,&;gt;0.5cm81例。VAS评估椎间盘突出&;lt;0.5cm和&;gt;0.5cm两组的平均积分无明显差异(x^2=0.12,P&;gt;0.05);两组压痛点的计数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也不成正比(x^2=1.31,P&;gt;0.05)。结论 昨夜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影像学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完全等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一结论只有与临床所见相吻合时,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恩岐 《新医学》2005,36(3):173-173
患者,男,67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2个月。门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收住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腰椎局部压痛明显,沿坐骨神经走向区压痛阳性,双下肢肌力Ⅲ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CT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中央型)、腰5~骶1椎间盘向右后脱出伴腰5右侧椎弓骨质疏松吸收改变。手术探查:腰5椎管内见暗红色肿块充填,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腰5右侧椎弓及右侧横突骨质呈筛孔样破坏。病理切片报告:腰5椎管内转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