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腹膜透析中心行CAPD的89例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腹膜透析液与血中肌酐比值(D/Pcr)将患者分为LA组(低平均转运)和HA组(高平均转运),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CA)、瘦体质量(LBM)和标准化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并对D/Pcr与营养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A组D/Pcr显著高于LA组(P<0.01);HA组患者ALB、PA、TF、Hb和SGA均显著低于LA组患者(P<0.01),但两组患者的nP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D患者D/Pcr与ALB、TF、Hb和SGA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是与PA、LBM和nPNA不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高平均转运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较低平均转运者差,故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腹透患者和20名健康人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mg/L和hs-CRP〉3mg/L将45例腹透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腹透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升高组患者ALB、PA、TF和SGA水平均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腹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CAP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指标的表达,探讨炎症因子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CAPD患者分别送检hs-CRP、IL-6、TNF-α,同时测定肌酐(Cre)、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计算分值,观察腹膜透析患者炎症因子与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P〉5 mg/L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RP〈5 mg/L组;血清Hb、Alb水平及SGA均显著低于CRP〈5 mg/L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Ca、P、Chol和Cr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高转运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高于其他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腹膜高转运功能患者炎症因子升高明显,炎症与低蛋白血症、营养状态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稳定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36例,检测其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h)。根据CRP水平分为升高组(CRP〉10mg/L)76例及正常组20例(CRP≤10mg/L),分别观察CRP水平与Hb、Alb、TF之间的关系。结果升高组Hb、Alb、TF均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CRP水平与Hb、Alb、T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CRP水平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腊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收集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尿的尿毒症患者21例,用腹膜平衡试验测定其腹膜转运功能,以尿素KT/V及肌酐清除率(Ccr)评价透析的效能,观察腹转运功能对透析效能的影响,结果:高、低转运及低平均转运患者的尿素KT/V和Ccr明显低于高平均转运患者,结果表明;腹膜转运功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效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及炎症反应对腹膜透析及未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调查45例CAPD治疗患者(腹透组),32例未透析患者(未透析组)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三组的血清脂联素,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评估三组人群的炎症状态,采用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以评估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腹透组、未透析组患者的血清ADPN、CRP水平升高,而血清ALB水平下降,且腹透组的ADPN明显高于未透析组(P〈0.05)。②腹透组中,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56.5%,与营养良好的患者相比,营养不良患者的透析龄长、ADPN、CRP明显升高,ALB、PA明显下降(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APD患者中,ADPN与ALB显著负相关,与CRP无统计学相关,CRP与ALB、BM I显著负相关。④未透析组中,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34.4%,与营养良好患者相比,未透析组中营养不良患者的ADPN、CRP(P〈0.05)升高,ALB、PA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未透析组中,ADPN与ALB、PA、CRP无相关性,CRP与PA、ALB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及未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ADPN、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腹膜透析患者的ADPN水平明显高于未透析者;不论是腹膜透析还是未透析的ESRD患者,营养不良组的血清ADPN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ALB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黄承国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31-131,13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采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O)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216例,根据透析液剂量4~6L为低转运组110例.≥8L为高转运组106例。观察两组病例的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13(Hb)、总蛋白(TP)、测量右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髂皮褶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观察内容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透析液用量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着深刻影响,大剂量的透析液应用是引起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腹膜透析治疗中不应该过于要求过高的透析充分性,应综合选择合适的,能够长期坚持应用的透析剂量,防止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 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58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平衡 试验评价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并将其分为高平均转运+高转运组(A组,n=84)和低平均转运+低转运组(B组,n=74), 并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生物化学指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 者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4 h透 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的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D/Pcr与 BMI,hs-CRP和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分别r=0.179,0.373和0.426,均P<0.05);与ALB呈负相关(r=–0.393,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1.178,P<0.05)、心血管并发症(OR=5.035,P<0.01)以及低血清ALB(OR=0.852, P<0.01)为患者腹膜高转运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LB水平、BMI和心血管并发症与腹膜高转运相关, 可作为预估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5例CAP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的结果分为高转运组(24例)和低转运组(31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透析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Kt/V、TCcr、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尿量、血糖、残余肾功能(GFR)、体重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透析龄、透析剂量、超滤量、BUN、Scr、TCcr、Hb、GFR、体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低转运组比较高转运组D/P4肌酐(0.56±0.55 vs 0.77±0.42)显著升高,Kt/V(2.11±0.57 vs 1.71±0.49)、TP(69.51±6.06 vs 65.93±7.57)g.L-1、Alb(35.24±3.75 vs 31.45±4.42)g.L-1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83,P<0.01),D/P4肌酐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呈负相关(r=-0.286,-0.341,P<0.05)。结论 CAPD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状况较低转运者差。  相似文献   

10.
肖寿海 《河北医学》2011,17(2):211-213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其与各种炎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入院的6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ALB水平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正常;B组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比较两组间炎症因子CRP、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60例CAPD患者中,B组腹膜透析患者的患者CRP水平(8.4±1.32)mg/L显著高于A组(2.14±0.87)mg/L(P〈0.01);腹膜炎发生率为6.7%,肺炎发生率为13.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6.7%,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 IA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观察终末期肾衰 (ESRD)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84例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 (CAPD)病人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84例病人中A组(营养良好组 ) 2 6例 (30 95 % ) ;B组 (轻中度营养不良组 ) 4 5例 (5 3 5 7% ) ;C组 (重度营养不良组 ) 13例(15 4 8% )。测量指标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 (DPI)、血清白蛋白 (ALB)、前清白蛋白 (Pre -A)、转铁蛋白 (TF)、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nPNA)、血肌酐 (Scr) ,3组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肌酐清除率 (Ccr)和尿素清除指数 (KT/V) ,C组低于A组与B组 (P <0 0 1或P <0 0 5 )。上臂围 (AC) ,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及上臂肌围 (AMC)、尿素氮 (BUN)及血胆固醇 (CH) ,3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ESRD的CAPD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可能与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前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酸中毒、糖尿病、心理因素及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 mg/L和hs-CRP〉5 mg/L,将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状况指标及透析充分指标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hs-CRP、尿素清除率(Kt/V)、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及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代文迪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49-1750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组(H组)和低转运组(L组),再根据总的尿素清除率(Kt/V)和总肌酐清除率(Ccr)分为透析充分组(HA组、LA组)和透析不充分组(HI组、LI组),根据蛋白质呈现率(nPNA)、清蛋白、主观综合评价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H组和L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V与血清蛋白、nPNA均呈正相关(P<0.05);H组与L组的总Kt/V、总肌酐清除率、血清蛋白、透析液清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N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高转运类型者较低转运者营养状况差,但高转运者中Kt/V达标者的营养状态较未达标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尿毒症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肾病内科尿毒症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A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B组,羟苯磺酸钙治疗,0.5g,3次/天),另选择笔者医院体检中心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C组).其中A、B组患者行常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受试者肾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以及营养学指标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Hb)、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较,A组、B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上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而与C组相比较,A组、B组患者营养学指标(Alb、PA、Hb)均有所下降(P<0.05),SGA评分有所上升(P<0.05);羟苯磺酸钙液治疗12周后,B组患者Alb、PA、Hb水平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GA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羟苯磺酸钙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潘玲  黎伟  廖蕴华 《广西医学》2014,(2):204-206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低钾血症37例(27.0%)。低钾组与非低钾组比较,年龄、血钾、血磷、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尿素清除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血糖、TC、TG、C反应蛋白、血钙、血钠、甲状旁腺素、尿量、超滤量、性别、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腹膜平衡试验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老年组低钾发生率为41.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1%(P<0.05)。营养不良组血钾水平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而低钾患病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血钾与血尿素氮、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评分、肌酐及血磷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超滤量及尿素清除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钾发生率较高。血钾与年龄、营养状态及贫血密切相关,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胡庆  唐勇  刘云报 《西部医学》2014,(7):907-909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采用两种不同透析治疗前后患者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CR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45例(HD组)和腹膜透析45例(PD组)。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MAP、ALB、BUN、Cr、TC、TG、Ca、P及Hb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种透析方案的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透析1年后的Hb、ALB、TG、Ca及P等指标水平均较透析前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在透析前及透析1年后的MAP、ALB、BUN、Cr、TC、TG、Ca、P及Hb等指标水平改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透和腹透的疗效均较好,二者各有侧重点,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透析方式,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6例CAPD患者按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分为Ⅰ组(高和较高转运率)和Ⅱ组(较低转运率),比较其尿素KT/V、蛋白分解率(PCR)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水平。结果:两组在残余肾功能(RRF)透析剂量和尿素KT/V方面无差异,Ⅰ组血清Alb和PCR显著低于Ⅱ组。结论:腹膜透性较高者更易发生蛋白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