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健芳 《甘肃医药》1995,14(2):101-102
颈椎体裂隙征即在颈椎侧位片上见横贯椎体中部或下部的横行线样透明影,边缘清晰且有硬化。酷似椎体横行骨折,实为颈椎病的一种少见Χ线征  相似文献   

2.
颈椎体裂隙征为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在颈椎侧位片上的一种X线片表现,表现为颈椎体下部横形线样透亮影.由于颈椎体裂隙征较少见,认识不足易误诊为骨折.  相似文献   

3.
颈椎体“裂隙”征为颈椎病的一种少见X线征象,其形成原因为钩椎关节间隙变窄,其上、下缘有骨赘形成及关节面的增生、硬化。在颈椎侧位片上,当变窄的关节间隙和增生、硬化的关节面及骨赘成轴位投影于颈椎体中,下部时,表现为横形成样透明影,似一“裂隙”,故名“裂隙”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讨论浅谈胸部X线诊断与X线征.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胸部X线征(roentgen sign)是指胸部疾病的X线影像的特征,深入研究这些特征产生的机制,并加以认识与理解,我们再应用这些征象,作为影像诊断的依据,不仅可以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性,并且还可以提高诊断的效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乳头征极少见,当腔静脉阻塞引起左上肋间静脉血流增加即可显示此征。本文报告3例,2例经腔静脉造影证实。本文就乳头征的形成机理,解剖关系,X线表现进行了讨论。病例虽少,但国内尚无专题报道,对加深了解和提高与有关疾病的鉴别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8.
上肢,项部疼痛及脑部的某些疾病很多与颈椎形态特点有密切关系,通过X线检查颈椎变化,是重要的方法之一。1颐推X线解剖基础第1、2颈椎与枕骨骼三者构成环枕环枢关节。枢椎齿突伸入到环椎孔之中,X光片见有时它与枢椎体脱离称为齿状骨,有时齿突和椎体之间有椎间盘遗迹,在X线片上能见到1个水平的透明线,可能被误认为骨折。环椎、枢椎和枕骨基底部变异较多,因为这部分和脊椎腰部一样都是骨化较晚部位。  相似文献   

9.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共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30-78龄之间,其中30-40岁共2例占35.7%,41-50岁共8例,占14.28%, 51-60岁共30例占53.57%,61-70岁共10例,占17.95%,71岁以上6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06例不同位置的颈椎片结果分析,发现颈椎的退行性变与地区性及饮食习惯有关。同时提出颈椎退行变年龄上有提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X线颈椎侧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理  向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69-3569
颈椎病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进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及小关节内真空改变较常见,而椎体内真空改变较少见。我们遇到2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以往颈椎X线检查采用常规正、侧、斜位摄片检查,因其自身弱点及操作者人为因素,使得受检部位“盲区”存在和“假阳性”出现。有鉴于此,我们提出“透视下动态观察加适时点片法”这一改良方法,临床应用47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对30例临床上有颈椎失稳症状者及30例无颈部症状者拍颈椎最大屈伸位,中立侧位片,测量颈椎弧弦距,颈椎最大屈伸范围,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发现颈椎失稳症状组弧弦度明显变小(P〈0.05),颈椎弧度变直甚至反曲。最大屈伸活动度变小(P〈0.05),角度及水平位移增加(P〈0.05)。证明颈椎失稳症状者有颈椎失稳X线改变。  相似文献   

16.
颈椎不稳主要X线征象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反屈、轻微滑脱、双边征等,伴有钩突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在颈椎病早期,颈椎不稳是引起颈椎病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46人,男22人,女64人,年龄26~45岁,平均31.4岁。全部病例临床均有典型的...  相似文献   

17.
颈椎双斜位X线摄影是普放工作中常见投照体位,根据循环系统斜位投照法,可将其分为后前斜位(左右)和前后斜位(左右),临床上习惯称为颈椎双斜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小肠气囊肿征的X线诊断依据。方法4例患者保守治疗痊愈后的临床症状;腹部平片及钡餐检查后进行分析。结果小肠气囊肿伴幽门梗阻1例,伴小肠炎2例,伴胃炎1例。结论小肠气囊肿的特征X线表现为小肠出现透亮而形态可变的、多发的、大小不一的、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分析颈椎滑脱时曲度值的改变,并寻找较好的表述方法。材料与方法:选择114例正常及69例C3滑脱的颈椎侧位片,采用Borden法和文献^1测量法测量,分别得出正常组及C3滑脱组的D1、D2值,并计算D1-D2的差值。结果:正常组D1值10.33±4.20mm、D2值3.80±2.03mm;D值6.25±3.17mm,C3滑脱组D1值13.01±3.69mm、D2值2.65±2.00m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