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0名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人体测量参数、血压,检测生化指标、血清RBP4、空腹血浆胰岛紊(FINS)、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CRP(hsCRP)、性激素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肥胖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男性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总体分析,血清RBP4水平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nhsCRP、ln睾酮(T)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APN、性别、性激素结合蛋白(lnSHBG)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性别、BMI、ln黄体生成素(LH)是血清RBP4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同性别组内,肥胖亚组血清RBP4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亚组,lnT和lnE2呈与性别相反表达,且lnSHBG降低、lnLH及lnFSH增高;在男性,BMI、WHR、APN是影响血清RBP4水平的独立因素;在女性,BMI、lnLH是血清RBP4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肥胖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血清RBP4水平存在性别特异性差异,与血浆性激素及SHBG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抽样调查湘潭市13,702名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将69名肥胖自愿者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体重指数(BMI)、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P)、空腹血糖(FPG)、空腹纯胰素(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肝脏B超,比较两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B超检查脂肪肝等肝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7,P=0.01);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栽脂蛋白A(Apo—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肥胖组hsCRP、INS、LP、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hsCRP与FPG、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01);LP与IN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01),INS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1),ISI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01),UA与INS(P〈0.001)、BMI(P〈0.005)呈显著正相关,与ISI(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IR)、瘦素抵抗(L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存在肝脏受损、脂代谢紊乱、血压、血UA升高。CKP等炎症因子在肥胖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46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积分表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患者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FPG)、TC、TG、LDL-C、HDL-C等。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血浆APN水平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PPI、FPG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血浆APN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血浆APN水平与年龄、PP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APN、年龄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脉压指数、血浆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浆APN与PPI呈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危险性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ANA)制定的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报告修订版(ATPⅢ2005)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制定的的三个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应用上的异同,探讨将IDF标准中的男性腰围(WC)切点下调至85cm[IDF(test)]后的应用价值;并分析WC与BMI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1363例)进行MS各组分测量、检验、计算和记录;分别用IDF2005、ATPⅢ2005、CDS2004标准及IDF(test)诊断MS,比较MS总患病率,分析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同时分析WC与BMI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1)根据IDF2005、ATPⅢ2005、CDS2004标准确定的男性MS总患病率分别为6.69%、11.60%、12.40%,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女性分别为4.32%、4.90%、2.31%。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根据IDF(test)标准诊断的男性MS总患病率为13.9%,与ATPⅢ2005、CDS2004标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下MS患病率较低,40岁以上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达高峰;一致性分析诊断一致率达90%以上,女性IDF2005和ATPⅢ2005标准呈高度一致,其余均呈中度一致。(2)WC与BMI呈高度正相关性;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WC≥90cm或≥85cm与BMI≥25的诊断一致率分别为80.71%、8514%,女性WC≥80cm与BMI≥25的诊断一致率为90.77%。结论(1)IDF2005、ATPⅢ2005、CDS2004的三种标准诊断男性MS患病率存在差异,IDF2005标准患病率较低,将IDF标准中男性WC切点下调至85cm,可明显提高MS的诊断率,并与其他两个标准非常接近,而女性则无显著差异;IDF标准中男性WC切点过高,不利于MS防治。三个标准诊断MS能达到中度一致;中老年人群是MS的主要患病人群。(2)WC与BMI间关系密切,但两者不完全代表同一肥胖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之间的联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354例和正常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BG)、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BMI、WHR、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各时相INS均存在显著差异,全部样本BMI、WHR与BG、INS、TC、TG呈正相关,与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中心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两者共同参与了2型糖尿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脂联素(adiponectin,APN)、肾素(renin,PRA)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在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0-05/2013-02月在作者医院就诊的初治肥胖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就诊的初治单纯性高血压者80例及单纯肥胖者40例为对照。收集3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waistcircumference,WO、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抽取空腹卧位静脉血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APN以及血浆PRA、AngⅡ。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PN、PRA、AngⅡ与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从单纯肥胖组、单纯高血压组到肥胖性高血压组PRA和AngⅡ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性高血压组APN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直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PN与BMI(r=-0.487,P〈0.01)、WC(r=-0.441,P〈0.01)、DBP(r=-0.436,P〈0.01)、PRA(r=-0.328,P〈0.01)、AngⅡ(r=-0.271,P〈0.020)呈负相关。PRA与BMI(r=0.334,P〈0.01)、WC(r=0.381,P〈0.01)、SBP(r=0.526,P〈0.01)、AngⅡ(r=0.571,P〈0.01)呈正相关。AngⅡ与BMI(r=0.348,P〈0.01)、WC(r=0.397,P〈0.01)、SBP(r=0.534,P〈0.01)、PRA(r=0.571,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低下以及RAS激活可能与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内脂素浓度与成人单纯性肥胖及其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71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BMI和WHR;测定血清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水平,分析其与BMI、WHR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肥胖组的BMI、WHR、FPG、Fins、UA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HDL-c显著低于非肥胖组;(2)肥胖组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臀围、收缩压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臀围是肥胖者血浆内脂素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者血浆内脂素浓度与非肥胖者无显著差异.臀围是肥胖者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儿童肥胖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单纯性儿童肥胖设为观察组,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TNF—α、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酯(T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HOMA—IR、TC、TG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与HOMA—ISI、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单纯性儿童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TNF-α与单纯性儿童肥胖的BMI、胰岛素抵抗、TC、TG等指标密切相关。TNF-α可作为一个潜在性的临床判断单纯性儿童肥胖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吡格列酮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APN、HOMA-IR、TG、HDL、BMI,同时利用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MD及APN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吡格列酮治疗后FMD显著改善(7.15±3.20 vs10.36±4.55,P〈0.01)、APN升高(6.94±2.58 mg/L vs 9.77±3.16 mg/L,P〈0.01)。多元相关分析显示,FMD与APN、HDL呈显著正相关(r=0.592,r=0.306,P〈0.01),与FBG、HOMA-IR呈负相关(r=-0.285,r=-0.291,P〈0.01),与年龄、性别、BMI、TG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及低脂联素血症,吡格列酮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42例(G1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43例(G2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9例(G3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浆APN水平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对各组间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FPG、TG、HDL、FINS、BMI、C-P、APN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APN、C-P水平及ISI值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PG、C-P、TG及BMI显著负相关,与HDL及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A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降低更明显,提示血浆APN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脂谱、肝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NAFLD患者BMI及WHR显著高于健康组,TC、TG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FBG、FINS、ALT、AST、HOMA—IR及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AP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PN与TC、TG、AST、FINS、ALT、HOMA—IR、TNF-α及WH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TNF-α与FBG、FINS及HOMA—IR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结论APN和TNF-α在过度肥胖的患者中表达异常,导致高血症及炎症增加,改变了胰岛素抵抗,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人血糖异常检出及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6830名老年人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尿病(DM)组,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臀围、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及空腹血糖受损情况与其它因素相关性分析,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检提供依据.结果 NGT 3200例(46.85%),IFG 2575例(37.70%),DM 1055例(15.45%);随着BMI的增加,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IFG与DM组中超重与肥胖人群所占比例最高;按NGT、IFG、DM顺序,BMI、WHR、WC、TG、HLD-C与SPD平均水平依次升高,HLD-C平均水平依次降低,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与NGT组LDL-C、DBP和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与DM组的LDL-C和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HR、WC、SBP、LDL-C、TG成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空腹血糖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WHR、WC、SBP、LDL-C、TC和年龄对空腹血糖受损有较大影响.结论 老年人血糖异常率随着BMI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升高.BMI、WHR、WC及多种代谢指标与空腹血糖受损成线性相关,对空腹血糖受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42例(G1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43例(G2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9例(G3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C-P)、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浆APN水平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对各组间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FPG,TG,HDL,FINS,BMI,C-P,APN和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PN,C-P水平及ISI值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PG,C-P.TG及BMI呈显著负相关,与HDL及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A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降低更明显,提示血浆APN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父母有无糖尿病将1619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FHD^+)组和糖尿病家族史阴性(FHD^-)组。FHD^+组的腰围(WC)、腰臀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均高于FHD^-组(P〈0.01)。以WC定义的腹型肥胖检出率FHD^+组高于FHD^-组(P〈0.01),以体重指数(BMI)定义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和年龄,FHD^+组单纯WC升高及BMI和WC均高者分别是FHD组的2.029(1.211—3.400)和1.364(1.043—1.784)倍(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13~15岁青少年已存在以腹型肥胖为特点的肥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糖尿病家族史儿童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及G细胞功能状态。方法:随机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所中小学10b15岁的在校学生,随机选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体重儿童37例(A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体重儿童39例(B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超重肥胖儿童32例(C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超重肥胖儿童37例(D组),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采用HOMA—IR、HOMA—B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评价。结果:在正常体重组:有糖尿病家族史儿童与无糖尿病家族史儿童比较存在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随着体重的增加渐出现血糖、血脂、血压方面代谢异常;在超重肥胖组:有糖尿病家族史儿童B细胞功能指数(β-cell function index,HBCI)、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 index,IR)均异常;ISI、IR、HBCI除了与血糖(BG)、胰岛素(INS)密切相关,都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密切相关;ISI与BMI显著相关,IR、HBCI与BMI呈正相关,IR与WHR呈正相关,ISI、HBCI与WHR呈负相关。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儿童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及B细胞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将全部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清25-(OH)-D含量及肥胖程度分组,对比分析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结果 25-(OH)-D缺乏组BMI、HbA1c、C-RP及HOMA-IR含量显著高于不足组,而25-(OH)-D及HDL-C含量显著低于不足组(P〈0.05或P〈0.01)。肥胖组25-(OH)-D水平与BMI、WC、FPG等指标呈负相关,与HOMA-β及HDL-C呈正相关;而非肥胖组的25-(OH)-D水平与WC、FPG、HbA1c等指标呈负相关,与BMI、FINS、HOMA-β等呈正相关。HbA1c与C-RP是与缺乏25-(OH)-D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发生25-(OH)-D含量低下较普遍,25-(OH)-D水平低下与多种代谢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45例。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MM)、单纯糖尿病组(NC)。比较各组间年龄、BMI、WHR、脂联素、血脂、HbA1c、HOMA-IR、HOMA-β、△I30/△G30等指标,观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1);MM组以脂联素为因变量,HbA1c、BMI、WHR、△I30/△G30、HDL-C、HOMA-IR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r=-0.446,P〈0.01)、BMI(r=-0.361,P〈0.05);NC组以脂联素为因变量,HbA1c、BMI、WHR、HDL-C、HOMA-IR、HOMA-β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r=0.587,P〈0.01)、HOMA-β(r=0.434,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时血浆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浆脂联素与BMI、WHR、HbA1c呈负相关,提示肥胖及血糖水平是影响血浆脂联素的重要因素;血浆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腰臀比( WHR )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 )、游离睾酮的相关性。方法40~50周岁的肥胖妇女350例,按WHR≥0.85及<0.85各选出40例记为Ⅰ组、Ⅱ组,测定游离睾酮、SHBG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游离雄激素指数(FAI)作为雄激素活性高低的指标。结果Ⅰ组FAI、WHR均高于Ⅱ组(P均<0.05),SHBG低于Ⅱ组(P<0.05);围绝经期肥胖妇女WHR与SHBG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FAI、BM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围绝经期肥胖妇女WHR与FAI、BMI呈正相关关系,与SHBG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血清瘦素水平以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2型糖尿病3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入选对象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血压、总胆同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eptin),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瘦素与性别、BMI、WHR、TG、SBP和FINS呈正相关(P〈0.03~0.001),与ISI呈负相关(P〈0.0011;性别、WHR、BMI和ISI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最后进入方程(r^2=0.596,P=0.000)。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时血清瘦素水平增高,高瘦素血症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提示瘦素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单纯性肥胖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臀围、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脂、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性肥胖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瘦素及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②瘦素和抵抗素均与BMI、WC、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脂联素则仅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BMI、WC、FBG、FINS、HOMA-IR、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瘦素与抵抗素呈正相关,而脂联素与瘦素及抵抗素呈负相关。③脂联素和抵抗素能较好地预测BMI和WC。结论:脂联素降低、瘦素和抵抗素升高易导致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可能是肥胖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