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野战部队新兵眼部疾病谱及危险因素情况,为部队征召合格的兵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及北京部分地区20320名野战部队新兵为研究对象,进行眼部详细检查,获得眼部疾病谱及危险因素。结果眼部明显异常的占3.47%,不符合军人体检标准,主要包括视力及色觉不合格、上睑下垂、角膜疾病、急性色素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眼底疾病、青光眼等;眼部有潜在疾病隐患的占5.18%,主要包括急性结膜炎、干眼症、陈旧性色素膜炎、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蜗牛迹变性。结论现行眼科入伍体检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进行重新修订;加强武装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接兵人员和体检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业务能力,提高检诊水平;对各种近视手术治疗后的青年,应进行严格筛查或禁止该人群入伍。在征召青年入伍体检时,必须加强眼科检查,这对确保向部队输送合格兵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326倒(63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其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是角膜瓣制作不良所致,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视觉光学质量问题包括屈光回退,眩光不适等。结论: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省战士干眼症的发病情况,为部队战士预防和治疗干眼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省总队所属的各地战士做抽样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干眼的相关检查,确定受调查的战士干眼症发病率,以及分析影响战士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被调查的战士干眼症发病率为16.52%.LASIK手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及室外站岗时间长短与干眼症发病率增高有关联.[结论]加强高寒地区基层部队干眼症预防的宣传和教育,减少对部队干眼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500例980眼,术中均使用博士伦自动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不完全角膜瓣、角膜瓣皱褶、沙漠综合征、角膜上皮内生和植入、高眼压症等。结论 LASIK术后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发生率很低,熟练所用设备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岳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45-3847
目的调查煤矿职工对干眼症的认知状况,指导医疗保健工作。方法对我矿5642例参与2012年职工健康体检的在职及退休职工对干眼症的认知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无眼表疾病(眼睑、角结膜病变)及角膜屈光手术史,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等。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有眼表疾病(眼睑、角结膜病变)及角膜屈光手术史,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等人群对干眼症的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我矿职工对干眼症的认知度还较低。对其应加强干眼症知识的宣教和普及,预防和减少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苗琴  罗浩  黄小珍 《浙江医学》2010,32(3):308-310,37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远期干眼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3组患者[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29例(58眼)、角膜瓣蒂位于鼻侧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N—H—LASIK)组51例(102眼)、角膜瓣蒂位于上方的LASIK(S—H—LASIK)组13例(26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出现干眼症相关指标[包括末次随访等效球镜、角膜曲率以及角膜切削厚度、残留角膜厚度、中央角膜敏感度(CCS)、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I)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等]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术式下出现CCS、STI、BUT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无上述干眼症指标异常的中位时间均为PRK最长、S—H—LASIK最短,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为PRK最高、S—H—LASIK最短。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CCS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随访时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STI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眼别、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以及手术方式:BUT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结论近视激光手术可导致术后远期干眼症的发生,相对于PRK,LASIK尤其是S—H—LASIK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术中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的面积和深度也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LASIK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燕一 《微创医学》2007,2(3):190-191
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385例(761眼)LASIK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记录、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边缘出血、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术后并发症为角膜瓣皱褶、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和干眼症。结论LASIK手术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并发症应予以重视。提高手术技巧、完善手术方案、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法(Ortho-k)是指配戴专用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降低角膜表面屈光力,以达到矫正近视的一种方法。我院从1998年11月开展此项工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配戴OK镜矫正近视共232例,416眼,男性90例,女性142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32岁,平均年龄17岁。2戴镜前检查与准备2.1数据准备首先完成眼科一般检查眼部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排除眼部疾患、电脑验光、测出角膜曲率、屈光力、角膜直径、经精确试片后得出相关数据。2.2戴饨前准备经检查后适合我OK M者,应向患者及家…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LASEK手术矫正近视时会破坏角膜的上皮下神经及基质层神经。这一过程在手术后早期会引起角膜知觉减退和泪膜功能异常。本研究旨在评价近视患者接受LA SEK手术后早期的泪膜功能、角膜感觉及干眼症相关的主观症状。方法:对10例连续性近视患者的20只眼实施LA SEK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治疗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t回顾分析1896例(3712眼)近视患者的LASIK术,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处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术中并发症75眼,其中,瓣的并发症17眼(O.45%),包括不完全瓣、薄及碎瓣、小瓣,严重偏中心切削1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早期视力不稳定、干眼症、眩光及过矫和欠矫。晚期并发症主要是屈光回退、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sual aeuit,BCVA)下降及角膜瘢痕。结论tLASIK术作为治疗近视散光的主要术式,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如严格筛选病例、注意手术技巧和手术参数、术后严密观察,可将手术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军事应激状态下部队官兵的胃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消化内窥镜、光学显微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胃黏膜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军演后官兵内镜下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军演前增加,并新出现了胃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P〈0.01);组织活检标本的光镜结果显示军演后官兵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增多,出现溃疡者胃黏膜上皮破坏严重,细胞界限不清、坏死脱落;胃黏膜Hp感染率在军演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军事应激可导致官兵胃黏膜病变。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应激能力,有助于减少军事应激对于官兵胃黏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疆某部边防官兵慢性低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某部边防官兵慢性低血压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新疆某边防部队2330名官兵进行慢性低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信息,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疆某部边防官兵慢性低血压患病率5.24%,其中驻边防一线官兵6.87%,驻边境城镇官兵4.18%。边防一线官兵慢性低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边境城镇官兵(χ2=7.60,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边防官兵慢性低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正常血压者90.43%,高血压者4.33%。结论新疆某部边防官兵慢性低血压患病率较高,影响部队战斗力,应加以医学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78例78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随访3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矫正视力≤0.05者8眼(10.26%),0.06~0.2者19眼(24.36%),0.3—0.6者36眼(46.15%),0.8~1.0者15眼(19.23%)。术后1周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第二、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维和的官兵心理状况及原因,为部队合理选拔维和队员及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0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 (1)第八批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军人常模,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第二批维和官兵人际关系、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也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第二批与第八批比较,躯体化和强迫因子分显著高于第八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第八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进行针对性教育、训练及有维和经历的人员参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炮兵战士生存质量。方法分别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和Zung抑郁自测量表对我国驻北方某炮兵部队120名战士进行调查,并对新老战士生存质量及抑郁评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炮兵战士平均年龄(20.62±1.74)岁,均为男性;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为(646.14±109.16)分,其中60.9%的战士生存质量良好;(2)老战士与新战士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75.863±72.002)分、(619.826±128.695)分,(P=0.004);其中,老战士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维度评分较新战士明显增高,18%的新战士生存质量差,明显高于老战士(0%,P〈0.05),55.7%的新战士生存质量良好,明显低于老战士(66.7%,P〈0.05);(3)炮兵战士抑郁评分为(33.77±8.37)分,16.5%的战士存在轻度抑郁,8.7%的战士存在中度抑郁。其中,新老战士抑郁评分及抑郁百分比无差异(P〉0.05),但老战士中发生轻度抑郁者占22.2%(P〈0.05),中度占5.6%(P〈0.05),新战士中,轻度和中度各占11.5%。结论 (1)总体炮兵战士生存质量良好,老战士优于新入伍战士,以生理职能和总体健康维度明显;(2)25.2%的炮兵战士存在抑郁,老战士抑郁主要与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相关,新战士则不仅与精神健康,而且也与生理健康各维度相关;(3)长期规律的体能训练和军营的规律生活有助于提高战士的生存质量,但无论是对新入伍的战士还是老战士,均应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加强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军事演习前后部队官兵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进行检测,为军事应激所致的胃黏膜病变提供病理生理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血清GAS和sS水平。结果军事演习后官兵血清中GAS的含量明显高于演习前(P〈0.01),而sS含量明显低于演习前(P〈0.01)。结论GAS和ss参与军事应激所致的胃黏膜病变。在军事应激早期检测这两种激素的含量,有助于评估发生胃黏膜病变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军事演习前后部队官兵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和胆囊收缩素(ch01ecystokinin,CCK)的水平进行检测,为军事应激所致的上消化道动力异常提供病理生理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血清MTI。和CCK的水平。结果军事演习后官兵血清中MTI。和CCK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演习前(P〈0.01)。结论MTL和CCK在军事应激所致的上消化道动力异常的发生中发挥作用。监测血清MTL和CCK的水平有助于判断军事应激所致上消化道动力异常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官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关系,为我军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官兵,进行现场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及患病情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92份。根据BMI将官兵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984人,超重组(BMI≥24)208人。统计分析BMI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超重和正常体重组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分别为63.30%和66.49%(P〉0.05),但在正确饮酒、经常主动锻炼身体、不偏食等12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官兵健康知识和技能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3.89%和73.87%(P〉0.05),但在控制体重、健康就是身体强壮、知道正常脉搏数等10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组半年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而1年内外伤和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结论我军官兵的健康知识不够全面,特别是烟酒、饮食营养、作息规律等方面比较薄弱;超重官兵健康行为养成及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较低,健康教育有待加强,是我军卫生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开展官兵体重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高原病(AM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2006--2007年两次进入高原某地进行军事演练,伴随卫勤保障任务,通过在平原集结时之前,进行身体调整,加大训练强度,进人高原后,延长休整天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AMS知识的宣传教育,采用问卷、卫生队、卫生室进行病员登统计、个别问诊、检查的方法,了解部队进入高原后AMS的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9—10月份与2007年9-10月份两次进入高原人员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病率由21.6%下降为13.4%及住院率0.72%下降为0.48%,2007年9—10月份与2006年9-10月份重度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发病率都有所减低。结论在常规的卫勤保障基础上,应调整进入高原的休整期,一般7d左右为宜,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官兵们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AMS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有效地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