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靳心昱  何伟明  李延生 《吉林医学》2008,29(23):2173-2174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CT表现的新分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6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型,并分析CT分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新的cT分型与预后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新的cT分型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正确判断预后,确定恰当的治疗原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CT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型,对临床预后做出评估和判断,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颅脑外伤的CT分型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即CT分型越高,临床预后越差。结论:CT分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峰涛  李明  冯奇  李国利 《吉林医学》2010,(24):4145-414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分型越高,临床预后越差(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CT分型是科学有价值的,对判断损伤轻重程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附7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认识.方法对CT有环池改变的7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环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环池明显狭窄、闭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态改变恶化者死亡率为55.6%,较改变好转者死亡率5 3%明显增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颅脑外伤后CT环池改变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环池动态改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影响的认识。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有环池改变207例进行分析。研究CT环池改变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07例中CT环池明显狭窄、闭塞,蛛血致高密度铸型及动态改变恶化死亡率50.6%,明显高于好转死亡率5.6%。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CT环池改变及动态观察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糖变化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糖的变化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变化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血糖升高组患者的未愈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加强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估计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以检查快捷无创,诊断准确发挥重要作用,对2年来我院诊治12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CT表现进行总结,并将急性颅脑外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经我院诊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1例。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CT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中,急性硬膜下血肿33例,死亡9例,病死率27%,较其他颅内血肿明显增高(P<0.05)。颅内血肿容积>30 mL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30 mL患者(P<0.05);>50 mL者,其病死率71%。中线结构移位>10 mm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0 mm者(P<0.05),>15 mm者,其病死率达75%。环池、四叠体池重度受压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 CT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脑改变与临床预后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收集184例急性颅脑外伤病例进行头颅CT扫描,根据Glasgow昏迷分级作临床分级评定,就其CT表现与临床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部分轻、中度颅脑外伤CT未见异常;异灶性与弥散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级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局灶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级因颅内出血量及脑中线移位距离不同有所差异(P<0.01);单纯性与复合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级差异显(P<0.01),但单纯性外伤的损伤类型与临床分级无明显关联,复合性外伤是否合并颅骨骨折与临床分级无关联。结论:颅脑外伤的病变分布方式、损伤的类型、颅内出血量及脑中线移位距离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中造影剂外渗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将65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平扫及CTA检查,并在发病24h后复查CT平扫。有两名放射科医师在CTA原始图像中寻找点征,同时对比两次检查的血肿体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38.1%,血肿形态、糖尿病血凝血酶原时间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A原始图像预测血肿扩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1%、97.4%、95%、88.37%。点征阳性患者初诊与复诊的血肿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CTA检查中,造影剂外渗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有明显相关性,可预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治疗过程中CT动态变化,进行CT的综合评分,探讨两者相关性,为临床诊治AP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20例,观察患者病程变化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淀粉酶(AMS)、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及其变化。对MAP及SAP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段行CT检查,观察胰腺的CT影像变化,并进行影像学综合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CRP、IL-6、TNF-α及CT影像学评分在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与SAP在影像及WBC、CRP、IL-6、TNF-α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SAP比MAP表现严重。在AP病程中,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相比,存在时间滞后性,SAP的临床表现早于影像3~4 h;临床表现的高峰早于影像的高峰,影像的高峰变在7 d左右。结果表明CT检查可以作为AP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有时间和临床的局限性,不能作为诊断SAP病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即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骼系统外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500例存在骨骼系统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后所采集的容积数据在GE工作站中应用软件功能行MPR、MIP、VR图像重组进行观察损伤细节,同时与X线片及CT二维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和VR重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系统骨折地细节,同时VR重组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是诊断骨骼系统骨折的有效手段,是复杂性骨骼系统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病毒性脑炎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检查,并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86.7%,头颅CT异常率为25.0%,脑脊液异常率为58.3%,采用配对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没有创伤及副作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CT分级在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动态观察4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hs-CRP水平,并与其相应的Balthazar CT分级相比较分析。结果48例MAP患者hs-CRP水平在正常值的10~20倍之间,其Balthazar CT分级为A级12例,B级28例,C级8例;51例SAP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0倍以上,其CT分级为D级29例,E级2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CT分级成正相关(r=0.864,P=0.000)。轻症与重症组之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thazar CT分级可以准确反映SAP的病理变化,但对MAP的诊断有一定困难。动态监测hs-CRP水平可作为AP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46例经临床和手术明确诊断的急性胰腺炎CT征象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CT分级。结果4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42例首次扫描诊断为急性胰腺炎,1例在复查CT扫描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3例在首次及复查时CT均表现为正常。40例A、B、C级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6例D、E级患者,其中4例非手术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发现并发症,而且还可以准确地进行CT分级,对临床判断预后、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闭合性肠和系膜损伤(BMI)的诊断能力和限度。方法搜集39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腹部闭合伤病例资料,由3位放射科诊断医师在不知手术结果的情况下回顾分析螺旋CT图像,并对BMI进行评价,分为无损伤、轻微损伤(不需立即手术治疗)、严重损伤(需要立即手术治疗)。螺旋CT评价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证实BMI 21例,螺旋CT诊断的准确度87.2%(34/39),敏感性90.5%(19/21),特异性83.3%(15/18),阳性预测值86.4%(19/22),阴性预测值88.2%(15/17)。螺旋CT正确鉴别轻微和严重损伤14例(66.7%)。结论螺旋CT对BMI诊断敏感,但螺旋CT还不能准确评价BMI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5例加CT增强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MPR、CPR重建图像。结果18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CT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61%),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4例(22%),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2例(11%),可疑急性阑尾炎1例(6%)。结论MS—CT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出现单侧脑梗塞症状体征、起病时间在20h内患者对疑拟脑梗塞缺血病灶进行动态CT扫描,选取可疑病灶及对侧相应位置进行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绘制,记录曲线峰值(H)、曲线峰值出现时间(T)、曲线下面积(S)及计算它们的差ΔH、ΔT、ΔS值,比较两侧有无差异,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征象和参数。结果50例患者中,44例H值低于对侧(P<0.01);39例T值迟于对侧(P<0.01);41例S值小于对侧(P<0.01)。随访至病情稳定,预后好23例,一般17例,差10例,三者ΔH、ΔT、ΔS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早期脑梗塞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