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裴发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S):60-60,152
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7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6-107
目的: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收治的7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急救护理方法及卫生宣教工作在治疗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作用。结果:本组7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住院天数5~10d,治疗后随访,再次发作患儿12例,余患儿均未再次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配合医生急救。做好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儿家长加强对高热惊厥及其并发症的认识,积极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儿平均年龄(3.96±1.22)岁,惊厥发生时体温(38.83±0.19)℃,发作时间(5.48±4.29)min,单纯型高热惊厥7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例。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止惊、降温、吸氧、降低颅内压、治疗原发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平均随访(19.58±9.90)个月,30例复发占37.50%,平均复发(2.01±0.33)次,2例患儿出现智力障碍,2例患儿转变为癫痫。结论高热惊厥在儿科常见,虽然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并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5.
高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根据其发作的特点及预后不同可分为两型,单纯性高热惊厥(SimpleFebrileConvulsionSFC)、复杂型高热惊厥(ComplexFebrileconvulsionCFC),现将我院1985~1995年10年间住院的CFC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符合CFC诊断标准的病例。1.2一般资料112例中男73例,女39例,首发年龄最小84天,最大10岁,~3岁71例.~6岁21例,>6岁20例,发作时体温(肛温)最低38.2℃.最高39.4℃.~38.5℃53例,~39.0℃46例,>39.0℃13例,首发CFC67例.SF…  相似文献   

6.
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再发性高热惊厥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26例再发性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性高热惊厥共42例(33.33%),热性惊厥转为癫痫38例(30.16%),高热惊厥转为癫痫高危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年龄〈1岁、复杂性热性惊厥有关,统计学有意义(P〈0.01),说明再发性高热惊厥可转为癫痫;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3例(2.38%),热性惊厥患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智力低下及行为障碍发生率低。结论高热惊厥与癫痫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有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冯英 《吉林医学》2010,(26):4515-4516
目的: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急救护理方法及卫生宣教工作在治疗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作用。结果:本组146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住院天数5~10d,治疗后随访,再次发作患儿24例,其余患儿均未再次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配合医生急救。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对高热惊厥及其并发症的认识,积极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患儿预后,找出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和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高热惊厥患儿预后良好率为82.00%,而预后不良率为1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发年龄<1岁(OR=1.67,P=0.000),持续时间≥15min(OR=7.03,P=0.000)和发作次数≥3次(OR=4.92,P=0.000)是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高热惊厥患儿总体预后欠佳,该病患儿预后受众多因素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足量足疗程治疗高热惊厥,发作时最短时间内止痉,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FC)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12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EEG描记与分析。结果:126例患儿1周内及1周后EEG异常率分别为69.84%、32.54%;1周内及1周后均为〈3岁组及抽搐反复发作组异常率高;高热惊厥组及低热惊厥组EEG 1周内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丑周后以低热组异常率高,与高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8例表现为单纯性热惊厥,28例表现为复杂性热惊厥,EEG出现痫样放电的异常率分别是3.06%、25.00%。结论:EEG异常率与年龄、发作次数、抽搐时体温有关。复杂性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大。临床要重视复杂性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小于3岁和低体温抽搐的患儿。  相似文献   

10.
张艳  禚志红 《中原医刊》2007,34(8):83-8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78例不同发作类型的儿童癫痫患儿给与拉莫三嗪单药或联合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总有效率达79.49%,其中控制34例(43.59%)。副作用表现为头晕、头痛、行路不稳、嗜睡,程度较轻,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拉莫三嗪是一种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广谱低毒的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1.
王宇 《中外医疗》2012,31(19):88-8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3例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5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EEG在恢复程度和恢复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可有效控制病情,制止癫痫发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是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妥泰防治复杂型高热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妥泰(TPM)单药预防复杂型高热惊厥(CFC)复发的疗效。方法 定期随访记录26例CFC患儿服用TPM后惊厥复发情况、TPM用量和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TPM完全控制发作的患儿占73.08%,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和事件约46.2%,主要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11/12,91.7%),可能的复发危险因素为发作持续时间(P=0.0057)。结论 TPM可作为预防CFC复发的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能耐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高热惊厥2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探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首发173例与复发79例患儿性别、家族史、高热惊厥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单发性高热惊厥193例均为全身性发作,发作次数1~2次,持续时间≤15min,体温〉/38.5℃,年龄6月~6岁180例(95.3%);复杂性高热惊厥59例中全身性发作56例,发作次数1~2次,持续时间≤15min46例(78.0%),体温≥38.5℃39例(66.1%),年龄6月~6岁47例(79.7%)。首发组与复发组的惊厥发作类型、家族史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热惊厥多发于6月~3岁,男孩较多,多为高热时发生,发生于发热初期,其复发与高热惊厥类型、家族史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4.
许坤  黄希顺 《中原医刊》2011,(16):113-114
目的探讨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添加和替换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挑选75例服用苯妥英钠、丙戊酸或卡马西平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癫痫患者,加用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治疗,加至目标剂量后逐渐减去原用药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换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后,75例患者中,发作完全控制17例(22.7%),显效22例(29.3%),有效17例(22.7%),无效16例(18.6%),恶化3例(2.9%)。仅有8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不影响药物使用。结论拉莫三嗪是替换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添加和替换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挑选75例服用苯妥英钠、丙戊酸、卡马西平而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癫痫患者,加用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治疗,加至目标剂量后逐渐减去原用药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换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后,75名患者中,发作完全控制17例(22.7%),显效22例(29.3%),有效17例(22.7%),无效16例(18.6%),恶化3例(2.9%)。仅有8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不影响药物使用。结论拉莫三嗪是替换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20例高热惊厥患儿与2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进行对比,对两组患儿进行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惊厥发生在24 h以内者占90.00%,发作形式以全身发作最为常见,体温均超过38℃,发生惊厥的患儿血钠含量明显低于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血糖水平则高于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P0.05),本次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结论加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与积极预防对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脑型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变化结合脑电图检查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58例Fc患儿作为Fc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K-BB测定及EEG检查。结果FC患儿血清CK-B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热惊厥(SFC)组CK-B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杂性热惊厥(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FC患儿惊厥发作后第1天EEG异常率为88.77%,其中SFC组78.12%,CFC组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天32.69%,SFC组仅18.75%,CFC组则5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K-BB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CK-BB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热性惊厥后及时检测CK-BB并结合脑电图检查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6月门诊就诊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单纯热惊厥(SFC)30例,复杂热惊厥(CFC)30例;30例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CK-BB。结果:复杂热惊厥组血清CK、CK-MB、CK-BB与对照组和单纯热惊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热惊厥组血清CK、CK-MB、CK-B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血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热惊厥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对复杂性高热惊厥(CFC)患儿细胞免疫紊乱的影响,从而找到一种治疗CFC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6名CFC的患儿采用IVIG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CFC的患儿存在多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PHA皮肤试验明显减弱,T淋巴细胞亚群CD4^ 减少,CD8^ 增高,CD4^ /CD8^ 比值降低,IL-2、IL-6明显升高,采用IVIG治疗总有效率为85.9%。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静脉滴注IVIG是一种治疗CFC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0年8月~1993年8月,临床诊断为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患儿共53例,对其中3岁以上能合作的患儿32例作脑电囤检查,11例出现癫痫放电,表明复杂性高热惊厥中的34.38%,可能为癫痫,高热惊厥与癫痫有密切关系,癫痫病人的脑电图(EEG)有许多特征性表现,对癫痫的诊断颇有价值,EEG经济,简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建议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均应做EEG,筛选出癫痫患儿,尽早治疗,及早控制发作,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