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58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麻醉。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尼卡地平、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酚丁胺、山莨菪碱等用于调整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分别是(110±50)min、(4.5±3.5)h、(12.5±6.5)h。术毕45例病人在4.5h内拔管。所有病人均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缩短ICU停留时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麻醉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心血管手术的快通道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应用快通道麻醉技术行心血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丙泊酚、维库溴铵及芬太尼麻醉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术后常规镇痛,尽早拔管。结果:术中芬太尼平均用量(13.2±1.6)μg/kg,异丙酚用量(550±25)mg,平均麻醉时间(232±26)min,CPB时间(109±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5+29)min。术毕即气管拔管2例,ICU6h内拔管48例,平均拔管时间(243±30)min,术后均顺利恢复。ICU停留时间(2.7±1.6)d,术后住院时间(10.1±4.9)d。结论:高龄患者也可安全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行心血管手术,术后早期拔管、早期活动可加快身体康复,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麻醉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10 min,之后维持剂量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B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2组患者麻醉诱导和药物维持相同.记录和测定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和拔管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及丙泊酚总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在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拔管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P〈0.05~P〈0.01);术后呛咳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可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应用腹腔镜诊治急腹症40例的临床资料,将该院同期进行开腹探查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2~96 min,平均(70±2.5)min,而开腹探查组手术时间55~133 min,平均(90±5.5)min;在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4~13 d,平均(7.5±0.5)d,而开腹探查组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9.5±1.2)d。经t检验,以上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发热方面,腹腔镜组有1例,而开腹探查组有5例,经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可在直视下对于腹腔内的病变进行全面观察,不仅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与开腹探查组对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寻求麻醉安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全凭静脉麻醉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IL-6、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DR)的浓度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P〈0.05),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4 h血清ADR、NADR浓度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血清ADR、NADR浓度有所下降,术后24 h升高(P〈0.05);两组患者BIS在术中较麻醉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5.47±2.27)min]、拔管时间[(8.92±2.1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5.81±5.9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8.97±2.51)min]、拔管时间[(13.45±4.9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4.14±7.25)min],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比较,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少,拔管期更加平稳,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王文 《当代医学》2014,(14):92-93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6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59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手术,1例于腹腔镜手术转开腹,术后出血1例(1.7%),盆腔感染2例(3.3%),膀胱损伤1例(1.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子宫全切术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59.42±18.12)mL,平均手术时间(79.21±16.2)min,平均伤口愈合时间(5.4±1.1)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91±2.62)d。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平均切口长度为(1.34±0.25)cm,术中平均出血量(20.3±3.26)mL,平均手术时间(26.22±9.8)min,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23±2.91)d。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切口长度为瘤体的4/5,术中平均出血量(45.12±23.78)mL,平均手术时间(88.62±29.35)min。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疾病医疗效果显著,其手术的创伤性较小、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春蕾  吴文冬  赵辉 《海南医学》2010,21(18):28-29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使BIS值维持在50-60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5min(T5)的循环指标,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拔管后1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皮、术中探查时和手术结束时的SDP、DBP和HR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以预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运用腹腔镜手术治进行良性胃肠肿瘤的同时,探讨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300例良性胃肠肿瘤手术病例,分成两组,15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150例采用普通开腹手术,并且翻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00例患者手术获成功,普通开腹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术后3-7 d下床活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6 h; 腹腔镜手术平均时间120m in.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8 h.两组患者手术中无大出血现象,但少数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结论 在腹腔镜下进行良性胃肠肿瘤手术不但创伤小,患者康复快,恢复效果好,手术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孙正波  靖梅芳 《中外医疗》2012,31(10):45-4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择期胸科食道癌手术;有高血压病人42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21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手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HR.BP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且A组在插管、切皮、探查、拔管时均较B组明显增高。术毕至苏醒、拔管时间A组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病人术后3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降低,2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少,清醒快,复苏快。结论全身麻醉复合更膜外阻滞是高血压患者胸科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李文明 《中外医疗》2013,32(1):33+35-33,35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早期手术组40例及延期手术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早期手术组入院至手术平均时间为(0.9±0.3)d,平均住院时间为(24.9±5.6)d。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45%,胆总管探查率为95%。延期手术组腹腔镜手术者入院至手术平均时间为(12.7±0.9)d,平均住院时间为(15.6±4-3)d。无并发症发生。开腹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4±1.6)d,平均住院时间为(22.7±3.9)d。术后1例切口感染。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90%,胆总管探查率为40%。腹腔镜手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早期手术组,且可使探查的阳性率提高。结论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较轻的患者为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炎症发作消退,首次住院期内2周内实施为宜.但采取保守治疗期间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明显腹膜炎表现.为防止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需及时行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较为适宜的液体温度。方法选取行双髋或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术中输入温热(36.5—37.5℃)液体、库存血,并采用37℃恒温液体冲洗术区;对照组术中输入室温(22—24℃)液体及库存血,并使用等温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区。观察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期的循环功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0.42±4.66)min、(17.21±10.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min起,对照组各观察指标在术后各时相均较麻醉诱导后增快/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肌耗氧量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收缩压在术后30min亦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实验组在麻醉恢复期循环功能较为稳定。结论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使用温热液体有利于缩短其麻醉苏醒时间,且可稳定其麻醉恢复期循环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ASAⅠ-Ⅱ级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为对照组(n=20),组2为试验组(H=21)。试验组使用30ml/kg的琥珀酰明胶在LCVP下进行AHH,对照组按常规麻醉管理进行。围术期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ECG、CVP、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AHH前(T0,组1为麻醉诱导前)、AHH后1h(T1,组1为麻醉诱导后1h)、手术结束时(T2)记录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结果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LA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出血量(482±122 vs 932±263)和输血量(206±105 vs 536±15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量(835±160 vs 565±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输血患者明显增加(16/21 vs 8/20,P〈0.05)。结论AHH联合LCVP技术能够安全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并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氯普鲁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进行剖官产手术的孕妇征求同意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3%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麻醉,两者均采用单管硬膜外神经阻带,试验后1次注入药物)0mL,观察其麻醉效果,对其麻醉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等指数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3.8±124)min、疼痛消失时间(8.6±3.31)min,运动阻滞时间(13.7±3.14)min以及运动恢复时间(7.88±1.82)min均远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5.3±1.57)min,疼痛消失时间(15.6±3.78)min,运动阻滞时间(19.84±4.65)min,运动恢复时间(8.79±1.95)min;两组患者痛觉恢复时间相似,痛觉恢复后5min试验组疼痛程度试验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末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短、运动阻滞效果以及恢复效果均好于利多卡因。且无不良反应,相对于利多卡因更适合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王淑伟 《现代医学》2014,(8):902-90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手术娩出新生儿的影响,寻求不适于椎管麻醉产妇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出生后1、3、5 d神经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6.5±6.7)min,对照组手术时间(38.4±7.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5 d神经行为评分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椎管麻醉均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不会对新生儿的安全产生影响,可用于不适用椎管内麻醉的产妇。  相似文献   

15.
非那雄胺在前列腺电切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电切围术期应用非那雄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围术期间服用非那雄胺和不服用非那雄胺的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服用非那雄胺组手术时间平均(41.1±17.3)min,不服用非那雄胺组平均(54.2±1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服用非那雄胺组失血量平均(133.6±91.6)ml,不服用非那雄胺组平均(238.21±166.8)ml,术后服用非那雄胺组平均每分钟失血量(2.67±1.55)ml,不服用非那雄胺组为(4.33±1.78)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服用非那雄胺组术后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8.8±1.35)ml/s增加到(14.9±6.2)ml/s,不服用非那雄胺组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9.2±4.2)ml/s增加到(12.1±5.2)ml/s,与服用非那雄胺组比较有差异。结论围术期口服非那雄胺患者行TURP治疗BPH时,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出血量减少,术后最大尿流率增加。非那雄胺对手术效果有明显影响,可作为TURP围术期常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6.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O.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 Ⅰ~II级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各25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B)的HR、MAP、SpO2、RR,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麻醉镇痛质量。结果两组在各时间段的HR、MAP、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时间:L组为(4.6±1.2)min,R组为(4.9±1.4)min(P〉0.05);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L组为(485±140)min vs (220±30)min,R组为(445±130)min vs (186±38)min(P〉0.05)。两组麻醉镇痛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30mL皆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两者麻醉起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麻醉镇痛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引起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术前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的肝脏移植手术患者53例,分别于术中及术后抽取血标本进行血肌酐及尿素氮的测定,并根据Rimola等的诊断标准分为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组和非肾功能衰竭组。记录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用量及术中是否发生低血压、是否发生肝缺血再灌注后综合征,对以上数据进行单因素及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术中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周内共有14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表明术中无肝期时间、出血量、血制品输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以及低血压事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及逐步回归分析,无肝期时间长(≥60min)是术后早期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中无肝期时间≥60min是术后早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无肝期、减少术中出血、增加组织灌注压有利于减少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曾敏  邢燕  金旭  董佳 《中国医药导报》2013,(33):107-110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应用右美托眯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介入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首先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啶静注(10 min注射完毕),C组给予相同方法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10 min之后开始诱导麻醉.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5 min (T2)、10 min(T3)、插喉罩前(T4)、插喉罩成功后即刻(T5)、插喉罩后1 min(T6)、3 min (T7)的心率(HR)、有创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及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观察停止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初醒(呼之睁眼)、清醒拔除喉罩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Dex组在给予右美托咪啶后BIS值比基础值降低(15.9±5.8)%(P<0.05),OAA/S评分比基础值降低(1.4±0.5)分(P<0.05),Ramesay评分比基础值升高(1.4±0.6)分(P<0.05),而C组无明显变化.与T0相比,两组MAP和HR在T4-7时刻均明显降低,而Dex组降低幅度小于C组(P<0.05).诱导所需丙泊酚血浆靶浓度Dex组为(2.5±0.4)μg/mL,C组为(3.7±0.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Dex组为(601±253)mg,明显小于C组丙泊酚用量[(795±219)mg](P< 0.05).Dex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5.2±3.7)min]、清醒拔除喉罩时间[(8.3±4.2)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9.8±4.4)min]明显快于C组患者[(7.1±3.5)、(10.2±3.9)、(12.1±4.1)min](P< 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抑制麻醉诱导及术中心血管反应,降低丙泊酚用量,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次骶管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进行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B组,A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进行单次骶管阻滞,B组进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分别观察诱导前、摆手术体位后、扩张肛门、游离肠管、拔管后5、15 min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坐位下行上胸段硬膜外穿刺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或胸前壁手术的患者31例,在助手的帮助下,按拟定好的要求摆好体位,并按程序进行硬膜外穿刺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记录局麻开始到置管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和穿刺次数,手术结束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并更换穿刺点敷料;在术后的第三天回访,以痛觉模拟评分(VSA)询问患者穿刺点局部疼痛情况并测量穿刺点敷料渗出面积。结果 31例患者中有30(96.8%)例患者在30min内穿刺成功,1例患者因为穿刺时间过长(〉30min),改成全身麻醉,平均穿刺时间为(12.3±7.2)min,最短穿刺时间为3min,最长穿刺时间为28min;平均穿刺次数为(2.1±1.8)次,最多穿刺次数为6次,有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6例患者述在平卧位穿刺点有中度疼痛,其余患者均为轻度疼痛;穿刺次数与穿刺后VSA的疼痛评分正相关(r=0.525);所有患者穿刺点均无明显出血,敷料渗出面积为(2.2±1.1)cm2,且呈正态分布。结论坐位下行上胸段硬膜外穿刺30min成功率高,无明显穿刺后疼痛和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