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33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术后X线显示全部解剖复位,内固定取出后无再脱位,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期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43例急性期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用单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肩锁关节韧带修补重建(1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喙突上移(20例)三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8年,对其自觉症状、上肢肌力、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间隙等改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33%(3/9)、50%(7/14)和74%(15/20).单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肩锁韧带修补重建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喙突上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急性期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应达到:清除关节内嵌入软组织及软骨碎片;修补重建关节纵向与水平稳定性;施以有效的内固定直至韧带修复,牢固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尤其Ⅲ度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治疗18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其中12例Ⅲ度脱位病人中有10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2例无法修复,用喙肩韧带代替喙锁韧带,所有病例根据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了10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优良16例,满意2例,优良满意率为100%。18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X线提示复位满意,拆除内固定后无再脱位情况。结论肩锁钩板内固定结合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Ⅲ度肩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肩关节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肩锁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8月~2005年8月共收治1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年龄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单纯脱位10例,合并锁骨远端骨折3例。结果 13例均随访到钢板取出术后2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发现所有病例肩锁关节愈合优良,其中有1例肩关节上举功能稍差,按Lazzcano标准评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无感染。结论 肩锁钩钢板固定是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6~2008年,共收治肩锁关节全脱位12例.均用锁骨钩板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局部无疼痛,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本文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1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
目前最常用的是Rockwood等分型^[1]为I型:肩锁韧带扭伤或部分撕裂但仍保持完整,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稳定。X线检查正常。MR检查可以发现肩锁韧带扭伤的征象。Ⅱ型: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扭伤。锁骨远端水平面上不稳定。X线片可见肩锁关节破坏,轻度增宽并有纵向分离和喙锁间隙轻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尤其Ⅲ度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治疗18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其中12例Ⅲ度脱位病人中有10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2例无法修复,用喙肩韧带代替喙锁韧带,所有病例根据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了10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优良16例,满意2例,优良满意率为100%。18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X线提示复位满意,拆除内固定后无再脱位情况。结论肩锁钩板内固定结合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Ⅲ度肩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肩关节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刘爱民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3):312-312
肩锁关节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认识不足,常易漏诊。以致错失手术时机,造成后期残留肩锁关节脱位,半脱位畸形,影响外观,且易导致退行性关节炎,造成肩关节疼痛,肩锁关节僵直。本科于2004年起对18例肩锁关节损伤Ⅲ-Ⅵ型病人行切开复位,肩锁钩钢板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估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者,其中4例合并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随访6~12个月,平均8.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肩关节无肌肉萎缩,外观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X线片示无再脱位征象,利用Karlsson术后疗效分级:A级13例,B级2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少,关节恢复好,对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病人更具有独特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内固定取出的必要性。[方法]对31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按Constant and 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对各型肩峰患者的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及内固定取出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患者得到随访,I型,II型肩峰患者评分高,内固定取出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I型、II型肩峰患者的肩锁关节脱位较好的治疗方法,并建议术后取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钧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钧钢板固定,并随访评估疗效。结果:依据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81.25%。良:15.63%。差:3.12%。术后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佳,并发症少。结论:锁骨钩钢板的应用,取得满意疗效,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肩锁关节脱位的常用手术方法。方法: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6例,锁骨钩钢板治疗16例。结果:用前者术式优4例,良2例;用后者优14例,良2例。术后均无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克氏针分叉后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氏针分叉后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将克氏针后半段分叉后固定和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TossyⅢ开型肩锁关节脱位50例。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21例,男14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2例。锁骨钩钢板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左侧12例,右侧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治疗费用、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2-2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按Kaxlsson标准评定: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2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3.1%,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12.8±1.4)cm,B组(9.8±1.2)cm。A组术中出血量(134.9±12.3)ml,B组术中出血量(128.9±11.4)ml。A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5770±750)元;B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12830±950)元。结论克氏针分叉后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符合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但前者费用更低,后者创伤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CHP)与克氏针内固定术(TBF)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患有肩锁关节脱位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46例,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患者50例,术后平均随访一年(9—32个月进行随访,平均为12个月)。根据Karlsson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恢复评定。观测两组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P组的优良率为(98.00%)明显高于TBF组的优良率(71.74%),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TBF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相比具有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机率小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有优点,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楼国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2(6):534-536
目的 探讨改良的Weaver-Dunn技术在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方法 对19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改良的Weaver-Dunn技术进行治疗,并予6~26个月的随访,采用宾西法尼亚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了解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按照满分为200分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在术后12、24个月,治疗结果分别为182.6±5.9,188.3±5.3。结论改良的Weaver-Dunn技术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