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崔国旺 《大家健康》2016,(11):63-64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结合该院2014年4~11月间入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案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对患者选择急诊溶栓与院内溶栓两种方式,其中35例患者发病突然采用急诊溶栓治疗设为观察组,37例患者入院后基本并且能够得到控制,采取院内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有所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1.43%(32/3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8%(29/37),可见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第一时间采用急诊溶栓,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同时,急诊溶栓能够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和院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差别。方法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均为院内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就诊我院急诊科的患者。结果院前组30例再通28例(93.33%),失败2例(6.67%);院内组再通25例(83.33%),失败5例(1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瑞通立(注射用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67-68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或无2型糖尿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5.8%和76.4%(P〈0.05);轻度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和3.9%(P〈0.05);5周死亡率为21.74%和5.73%(P〈0.05);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5.8%和33%(P〈0.05);心肌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3.24±10.6)和(61.6±10.7)(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2型糖尿病患者且近期预后荠。  相似文献   

4.
早期溶栓与延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54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运玲 《广西医学》2009,31(2):244-24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至开始溶栓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6h内)30例及延期溶栓组(6~12h)24例,均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早期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延期溶栓组的66.7%(P〈0.05);早期溶栓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室壁瘤、乳头肌功能失调)10.0%,反复心绞痛发生率3.3%,而延期溶栓组分别为37.5%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病死率早期溶栓组为3.3%,延期组为20.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溶栓血管再通效果最好,可降低住院并发症、反复心绞痛发生率及5周病死率,但发病时间超过6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剖析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随机等分50例患者:实验与对照.前者行急诊溶栓治疗,后者行院内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以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依次为80.0%、12.05,对照组为64.0%、32.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院内溶栓法相比,急诊溶栓法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中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既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又能减少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入进再灌注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配合生脉注射液40ml静滴、曲美畸他嗪20mg口服,3次/d。对照组只做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患者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CK-MB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再灌注心律失常;随访6个朋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再通者CK和CK-MF峰值浓度分别为(1265±728)和(114±6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9±713)和(159±67)U/L(P〈0.05);治疗组CK和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治疗组9例(30%)再灌注心律失常,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53.5%(P〈0.05)。③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降低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45例)和直接PCI组(33例),对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53.3%)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98.0%;2组开通率分别为91.1%和87.9%;住院期间2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57.5%(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联合PCI治疗AMI合并2型DM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向智铨 《重庆医学》2006,35(10):939-940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时是否给予溶栓、不同溶栓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2h)、B组(2~12h)和C组(未溶栓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3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45.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死亡率分别为0%、20%、35.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192例患者给予静滴天普洛欣(尿激酶)150万u,并辅以阿斯匹林、肝素及常规治疗,观察冠脉再通及心脏事件发生率、5周死亡率及出血倾向。结果:①冠脉再通62例,其再通率67.4%;②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6h患者,冠脉再通率达81%,>6h者仅50%(P<0.005);③冠脉再通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65%,5周死亡率为4.84%,而未通患者分别为53.33%和20%(P<0.025~0.05);④出现出血倾向10例。结论: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AMI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次AMI患者211例,12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5例溶栓患者4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0.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 3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d,直接PCI组为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充分、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有效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与静脉溶栓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及缺血心肌,更好地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AMI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29例)和非溶栓组(27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结果溶栓组患者在溶栓开始后1、2、4、6周血清PⅢP含量分别为(92±14)、(90±11)、(86±8)和(82±7)ug/L,较同期非溶栓组患者PⅢP(118±11)、(112±11)、(104±11)和(95±9)ug/L明显降低(P〈0.05或P〈0.01);溶栓未再通组血清PⅢP含量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或P〈0.01)。血清PⅢP含量与左室重塑(LVRM)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4314,P〈0.05),与左室舒缩功能呈负相关(r=-0.4233,P〈0.05;r=-0.4542,P〈0.05)。结论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AMI患者血清PⅢP水平,减少LVRM发生,改善患者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静滴2周。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记录每例患者入院即刻和7 d1、4 d的12导联心电图,用QRS记分法进行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于治疗14 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功能。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后14 dQRS记分、梗死面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具有降低AMI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且能改善近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保守治疗组,早期组及中期组给予静脉溶栓、保守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AMI后2~3周各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HRV指标:24h时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时间段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早期组TO明显低于,TS、SDNN、SDANN明显高于中期组及保守治疗组(P均〈0.01)。结论早期静脉溶栓可有效地改善AMI心肌缺血,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发生。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英  汤洪顺  王绪亮 《吉林医学》2010,31(13):1774-177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EMI)的疗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根据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A组,6~12 h为B组。比较6 h溶栓时间窗内与6~12 h溶栓再通率的差别。结果:两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0.4%和30.9%,择期(1~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CAG)进一步证实溶栓的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NSEMI患者,若医院不能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降低AMI的近、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溶栓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100例AMI住院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32)和非糖尿病组(n=68),均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DM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非DM组(39.5%vs67.6%,P〈0.05)。(2)与非DM组比较,DM组的空腹血糖(11.2±2.9mmol/Lvs5.4±1.3mmol/L,P〈0.05)、高血压(53.1%vs48.5%,P〈0.05)、高血脂(62.5%vs58.8%)、心源性休克(15.63%vs10.29%,P〈0.05)、出血(9.38%vs5.88%,P〈0.05)及死亡率(18.75%vs10.29%,P〈0.05)显著升高。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T2DM的近期疗效较差,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莉莉 《中外医疗》2014,(33):55-56
目的:探究溶栓后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直接PCI治疗,研究组行溶栓后PCI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前术后TIMI3级血流与开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TIMI3级血流与开通率94.00%、96.00%,均高于对照组78.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LVEF(57.28±4.13)%高于对照组(50.14±3.86)%,LVEDD(44.35±2.86)%低于对照组(50.18±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后PCI治疗AMI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室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28例AMI患者随机分成维生素c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维生素c组在溶栓治疗前予维生素C注射液5.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比较两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再通率相似(61.76%和58.33%),而维生素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5);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8.82%和7.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8%和16.67%)(P〈0.05);休克及总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c注射液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8例给予瑞替普酶10mU+10m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98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比较两组再通率、4周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通率高(P〈0.05),4周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高效、安全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的作用。方法: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09年2月行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16例,随机分为超早期(≤3h)溶栓组56例,非超早期(3~12h)溶栓组60例,以问接指标判断其溶栓成功率,并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超早期溶栓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分别为82%、43%;而1年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溶栓大大提高了AMI的再通率,挽救了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