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和玻璃化冻融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围生期结局,评估玻璃化冻融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出生儿随访数据,分别比较6786例玻璃化冻融周期和14672例新鲜周期单胎出生儿和双胎出生儿的围生期结局,包括流产、孕龄、早产、出生体质量和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对于单胎分娩,在生产方式、平均孕龄和极早产率(孕龄<32周)方面两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组的早产率高于玻璃化冻融周期组(12.42%vs 7.66%,P<0.05),玻璃化冻融周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新鲜周期组(3349.63 g vs 3265.37 g,P<0.05)。对于双胎分娩,在生产方式、平均孕龄、早产率、极早产率和平均出生体质量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组的低出生体质量比率明显高于玻璃化冻融周期组(P<0.05)。无论单胎分娩还是双胎分娩,两组的围生期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生期结局方面,无论单胎分娩还是双胎分娩,玻璃化冻融对卵裂期胚胎并未增加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选择性经阴道减为单胎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获得妊娠的患者,其中单胎妊娠2760例,双胎未减胎1258例,三胎未减胎15例,减胎后单胎18例。比较各组的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等。结果:减胎后单胎组与多胎未减胎组比较,早产率、剖宫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降低(P0.05),分娩孕周延长(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P0.05)。单胎妊娠组与减胎后单胎组患者的年龄、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胎妊娠孕早期实施选择性经阴道减胎术,仅保留一个胎儿,可有效降低母婴早产及剖宫产导致的风险,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单胎妊娠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于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沈阳二0四医院3所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并确诊临床妊娠的孕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随访资料。共收集确诊单胎早孕妇女11 444例,其中新鲜周期胚胎移植(鲜胚组)7083例,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冻胚组)4361例,比较分析新鲜周期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单胎妊娠的异位妊娠、早期流产、晚期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和性别比等。结果冻胚组平均年龄及平均不孕年限均低于鲜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冻胚组早期流产、晚期流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增高(AOR 1.171,95%CI 1.068~1.285;AOR 1.243,95%CI 1.064~1.453;AOR 1.266,95%CI 1.098~1.459;AOR 1.492,95%CI 1.055~2.109),而异位妊娠风险降低(AOR 0.775,95%CI 0.622~0.967)。结论冻融周期胚胎移植早期流产、晚期流产、巨大儿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升高,异位妊娠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双胎妊娠实施早期选择性减胎术或胎儿发生自然减胎后对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常规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新鲜及冻融胚胎移植获单胎或双胎妊娠的患者共6535个周期(653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1∶4)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手术减胎组与初始单胎组分别纳入128个周期和510个周期,自然减胎组与初始单胎组分别纳入511个周期和2038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指标。结果:PSM后手术减胎组及自然减胎组的移植胚胎数多于初始单胎组,分娩孕周早于初始单胎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初始单胎组,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高于初始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减胎组及自然减胎组的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与初始单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因PSM模型调整后数据缺失,按调整前计算,手术减胎组及自然减胎组的早期流产率均低于初始单胎组(P<0.05),自然减胎组晚期流产率低于初始单胎组(P<0.05);手术减胎组及自然减胎组的活产率高于初始单胎组(P<0.05);手术减胎组及自然减胎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与初始单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所致的多胎妊娠者,即使在孕早期实施减胎手术或发生自然减胎后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有限,但早产率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率增加;减胎并不能完全逆转妊娠结局,限制移植胚胎数目才是解决ART助孕妊娠不良结局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移植2枚胚胎后发生三胎妊娠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灭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灭术的三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术后一般情况,并对比术后仍保留双胎妊娠的与同期非减胎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减胎术后有12例(44.44%)发生自然减灭仅留一胎;保留双胎组与非减胎双胎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及平均胎儿出生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均无流产发生,晚期流产率分别为6.67%和10.00%,抱婴回家率分别为93.33%、90.00%,早产率分别为21.43%和37.04%,低体质量儿出生比例分别为21.43%和33.33%,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0.0%和3.7%,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减胎后双胎组和非减胎双胎组均无畸形儿出生。结论:行减灭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的减胎术有近一半的患者另一胎会发生自然减灭,余保留双胎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一般情况与非减胎双胎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行多胎妊娠减胎术中单卵双胎(MZT)的发生和三胎妊娠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胎术保留双胎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ART治疗后行经阴道多胎妊娠减胎术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MZT在不同分组中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其中伴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减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者(A组)与不伴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减胎后保留双胎者(B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1)196例患者中MZT所占比率为44.39%(87/196)。MZT占比率在体外受精(IVF)组(0.85%)、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0.66%)、冻融胚胎移植(FET)组(0.78%)和人工授精(AIH/AID)组(0.16%)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辅助孵化(AH)组(1.48%)和无AH组(0.44%)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MZT占比率在高龄(≥35岁)和非高龄患者中(P=0.330)及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组间(P=0.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新生儿的平均胎龄、平均胎儿出生体质量、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活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妊娠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患者中MZT所占几率很高,为减少MZT的发生,尽量选择单胚胎移植;A组和B组患者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胎术可能是安全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卵双胎妊娠早期减胎为单胎的妊娠结局。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体外受精及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双胎妊娠早期(孕45~75 d)减胎为单胎者102例(A组),三胎妊娠早期减胎为双胎者73例(B组)以及双胎妊娠未减胎者4 638例(C组),比较其中晚期流产率、早产率等进一步的妊娠结局。结果 IVF/ICSI-ET后A组与B组和C组比较,早产率(10.8%,58.6%,42.1%)、低出生体质量儿率(6.8%,44.1%,30.3%)明显降低,孕周[(38.0±2.0)周,(35.7±2.3)周,(36.4±2.1)周]、出生体质量[(3.17±0.53)kg,(2.51±0.59)kg,(2.69±0.53)k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ICSI后的双卵双胎妊娠,于孕早期行减胎术安全,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绒毛膜双胎(DCDA)之一自然减胎的发生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DCDA妊娠病例共4162例,其中双胎自然减灭一胎组745例;未发生自然减胎的3661例作为双胎对照组;同期单胎妊娠的14521个周期作为单胎对照组。首先描述双胎之一自然减胎的总体发生率以及其在不同孕周的发生率;然后比较其与双胎对照组、单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结局;最后通过回归模型明确双胎之一自然减胎是否降低抱婴回家可能性的高危因素。结果双胎之一自然减胎的总体发生率为17.9%,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早孕期。自然减胎组在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抱婴回家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各方面的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未发生自然减胎的双胎对照组;活产率、抱婴回家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主要结局与单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未发生自然减胎时,抱婴回家的可能性显著下降(OR=0.73,P=0.008);自然减胎不是降低抱婴回家可能性的高危因素。结论自然减胎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DCDA的常见现象。自然减胎对存活胎儿的影响不大,其临床结局良好,不降低抱婴回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sIUFD病例58例,包括sIUFD发生孕周、胎死原因、不同孕周及不同绒毛膜性存活儿的新生儿结局及脑损伤情况,并随访其神经发育情况。结果:58例孕中晚期发生sIUFD的病例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27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31例。死亡原因中脐带、胎盘异常占25.9%(15/58),胎儿发育异常占5.2%(3/58);存活儿的早产率为70.7%(41/58),其中最小孕周28+1周。与DCDA双胎组比较,MCDA双胎组分娩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较低。与孕中期比较,孕晚期发生sIUFD的早产率、MCDA双胎数及急诊剖宫产率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更低。新生儿出生后头颅超声脑异常9例,其中新生儿脑损伤3例(5.2%,3/58),分别为2例脑软化,1例脑室内出血Ⅲ级。存活儿目前的存活率为91.4%(53/58),随访时间平均28个月,3例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监测可疑。结论:绒毛膜性、死胎发生孕周、终止妊娠的孕周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需加强产前、产后神经影像学检查及远期标准化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的一胎儿结构畸形双胎胎儿畸形种类差异及不同孕周减胎术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20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因一胎儿结构畸形行孕中期减胎术的双胎病例,分析双绒毛膜双胎(双绒双胎组)及单绒毛膜双胎(单绒双胎组)胎儿畸形种类及不同减胎孕周的妊娠结局。结果 双绒双胎组颈部畸形占比高,两组其余胎儿畸形种类顺位基本一致。双绒双胎组A(12~13+6孕周)、B(14~19+6孕周)、C(20~27+6孕周)3个亚组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减胎孕周的增加早产率增加,出生体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早产率低于C组,A组及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C组(A、B、C 3组的早产率分别为3.7%、13.9%和25.6%)。单绒双胎组A(12~19+6孕周)、B(20~27+6孕周)2个亚组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新生儿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高于B组[分别为38+2(37+4,40)v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周期法与自然周期法准备内膜在复苏囊胚移植中的效果。方法:在复苏囊胚移植周期,分别采用外源性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组192个周期)和自然周期法(自然周期组54个周期)准备内膜,比较周期取消率、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周期取消率、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分别为:人工周期组7.3%(14/192)、53.9%(96/178)、11.5%(11/96)、38.8%(131/338);自然周期组16.7%(9/54)、68.9%(31/45)、16.1%(5/31)、52.9%(45/85),二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相似,自然周期组的周期取消率和种植率明显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但人工周期组中非PCOS患者的妊娠率(57.2%,71/124)和种植率(40.9%,95/232)与自然周期组相似。结论:在复苏囊胚移植周期,采用人工周期法准备内膜能够取得与自然周期法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融人第3天卵裂期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77例130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患者年龄、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等因素分组,比较各分组的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复苏3598个胚胎,存活3462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4.1%,出生婴儿291个。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组间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准备方案、胚胎的复苏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相同不孕年限亚组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12.0mm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不同FET次数组间,1次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1,OR=0.43)、FET次数(2次组P<0.01,OR=0.30;3次组P<0.01,OR=0.19)、新鲜周期结局(P<0.01,OR=9.01)、移植胚胎质量(P<0.01,OR=3.52)与移植结局相关。结论:年龄、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等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高反应患者新鲜移植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了解促排卵药物对新鲜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促排卵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582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再行FET(167例)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胚胎停育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 582例促排卵周期新鲜胚胎移植与167例FET周期比较临床妊娠率(42.44% vs. 69.46%),生化妊娠率(7.22% vs. 2.99%),种植率(28.27% vs. 48.99%),胚胎停育率(8.10% vs. 7.76%),异位妊娠率(5.26% vs. 4.31%),流产率(8.10% vs. 6.90%),持续妊娠率(34.19% vs. 59.88%),多胎率(35.22% vs. 37.93%)。组间比较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胚冷冻再行冻融周期移植可显著提高卵巢高反应患者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不增加多胎率的发生,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新鲜周期高雌激素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鲜移植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移植(190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97例)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结果:190例刺激周期新鲜胚胎种植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47.4%(90/190)、30.2%(103/341)、10.0%(9/90),97例全部胚胎冷冻后行FET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60.8%(59/97)、47.0%(86/183)、10.2%(6/59),组间妊娠率与种植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OHSS风险等不适宜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患者,选择全部胚胎冷冻并择期进行FET,并不降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预防迟发型OHSS的发生,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超促排卵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全部胚胎冷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胚胎移植的52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3个周期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72个周期为同期的复苏胚胎移植周期。纳入的促排卵方案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A组)和GnRH-a短方案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以及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复苏胚胎移植周期中2种方案妊娠结局。结果 A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A1组)和FET周期(A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95%和47.71%(P0.05);B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B1组)和FET(B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94%和46.30%(P0.05);A1组和B1组的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平均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A2组和B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ET并不能显著改善长方案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但可显著提高短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提示短方案患者可考虑采用全部胚胎冷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性内膜刺激胚胎移植(stimulation of endometrium embryo transfer,SEET)技术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首次行单囊胚FET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方式分组:A组(实验组)57个周期,FET时采用SEET技术;B组(对照组)56个周期,FET时采用传统囊胚移植技术。结果 A组采用SEET技术后的胚胎种植率(64.9%)和临床妊娠率(64.9%)显著高于B组(44.6%,44.6%)。结论 SEET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为改善IVF结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ors of postthaw blastomere survival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blastomere survival to the outcome of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 cycles. DESIGN: Retrospective study. SETTING: An IVF unit in a tertiary care facility. PATIENT(S): Infertile women undergoing FET cycles with embryos cryopreserved on day 3 postinsemination. INTERVENTION(S): FET cycl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Embryo survival postthaw, pregnancy (PR), clinical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RESULT(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postthaw blastomere survival on the outcome of FET cycles was noted. The thawed embryos in the low survival tertil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impaired implantation rat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PR compared to embryos in the high survival tertile. An inverse association was noted between serum P levels on the day of hCG administration and postthaw blastomere survival. CONCLUSION(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ostthaw blastomere survival is predictive of success of FET cycles. The relationship of poor postthaw embryo survival in the setting of elevated P is novel and not hithert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降调节后激素替代方案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使用垂体降调方案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18例的291个冻融周期。其中GnRH-a垂体降调节周期131个周期(A组,118例),非降调周期160个周期(B组,95例)。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周期特点及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既往冷冻周期数高于B组(2.40±0.10个vs1.76±0.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BMI、基础FSH、窦卵泡数及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转化日或排卵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流产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明原因RIF不孕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使用垂体降调节方案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9.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卵裂球损伤程度与有丝分裂的恢复对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71例患者共进行冻融胚胎移植206个周期,采用慢速冷冻法冻存d3胚胎,快速解冻法复苏后继续培养4h后移植,根据复苏后卵裂球的损伤程度分为完整组、混合组和损伤组,另根据复苏后4h胚胎进行分裂的情况分为分裂组,混合组和未分裂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单胚着床率。结果:206个周期共复苏胚胎632枚,复苏存活率85.44%(540/632),移植胚胎508个,周期妊娠率36.41%(75/206),单胚着床率19.88%(101/508),完整组与损伤组间、分裂组与未分裂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单胚着床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卵裂球的损伤程度与有丝分裂的恢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微刺激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中的效果及医疗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中心行IVF/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86例,其中微量长方案(A组)53例,微刺激方案(B组)33例,比较2种方案的妊娠结局及费用。结果:A组的周期取消率为7.55%,每刺激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0.2%,流产率为6.3%;B组则分别21.21%、24.2%和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无宫外孕发生。A组的每周期总费用为17 930±3 628元,B组为5 654±2 083元,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每获得1例临床妊娠所耗费的成本为23 324.4元,明显低于A组的59 392.7元。结论:微刺激方案治疗卵巢低反应者疗效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