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1zheimer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障碍和智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免疫炎症机制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索用免疫的方法治疗AD已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Alzheimer病与NO/NO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9,(2)
Alzheimer病(AD)时神经元、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胶质细胞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NO)。NO通过介导和放大氧化应激、炎性级联、兴奋性毒性反应,选择性损伤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元、促进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并使AD的病理变化进行性发展。有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D的病理机制,也将为其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曲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9,(6)
褪黑素(Melalonin,MT)主要产自松果体,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或抗氧化酶基因表达、调节免疫及生物时钟等多种功能。随着年龄增加,Alzheimer病(AD)发病率升高,而血及脑脊液中MT的水平则下降;MT能通过多条途径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松果体功能减退致MT分泌减少参与了AD的发病,补充MT可望成为防治AD的有潜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Alzheimer病大鼠局部脑血流量与行为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Alzheimer病大鼠的局部脑血流量及学习记忆的改变及尼莫地平对其影响。方法β-淀粉样蛋白注入大鼠迈特基底核建立大鼠AD模型,氢清除法动态观察海马,额叶局部脑血流量,三等分Y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尼莫地平至实验结束。结果 实验组大鼠额叶和海马的rCBF的下降,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治疗组rCBF均有改善,至第2周接近注射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差异。β-AP注入NBM能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应激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特点是隐匿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病理特点为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肽(Aβ)聚集形成的神经斑或称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许多假说,如Aβ产物过多、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过氧化作用、炎症因素、金属与细胞内钙紊乱、遗传因素等[1]。近年来因蛋白质折叠障碍造成的异常蛋白质的聚集在神经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lzheimer病(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变性病。其病理特征为:(1)老年斑(SP),散在于病变部位,由退变的神经轴突围绕β-淀粉样蛋白(β-AP)组成。(2)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存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元胞浆内... 相似文献
7.
S100β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100β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在脑内它是轴突生长因子。正常情况下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含量过高则具有神经毒性。本文综述了S100β在Alzheimer病(AD)各种可能的发病机制中的介导作用,尤其是它与炎症介质及β-淀粉样蛋白(A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参与轴突变性和老年斑的形成,促成了AD的重要病理变化,值得高度重视。进一步探明过高水平的S100β对神经元的影响,将有助于阐明AD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1例AD患者、2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8例神经变性病患者及30名健康老年人血小板APP免疫强度和APP异构体比率。结果 APP免疫活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P130/APP106比率AD组明显低于VD组、神经变性病组和健康老年组(均P〈0.05);AD组APP130/APP、06比率与其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 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降低可用于临床对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皮肤β-AP蛋白进行光镜免疫组比研究。AD组8例;MID组8例;NDC组24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的皮肤角质层和毛囊以及部分汗腺、皮脂腺和血管有阳性免疫反应。3组间比较在角质层、毛囊、汗腺及皮脂腺阳性着色反应无显著差异,而皮肤血管阳性反应呈现AD>MID>NDC趋势,提示β-AP在皮肤血管的阳性免疫反应可能对AD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Aβ42和tau蛋白的联合测定——有望成为Alzheimer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参数(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lzheimer病 ( AD)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 ,而且各种辅助检查对早期 AD诊断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 AD典型病理改变——老年斑 ( SP)和神经纤维缠结 ( NFT)的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 ,近几年人们将研究焦点汇集到脑脊液 β淀粉样蛋白 ( Aβ4 2 )和 tau蛋白的定量分析研究上 ,希望找到 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参数 ,为此本文对脑脊液内 Aβ4 2和 tau蛋白定量分析方法学的敏感性、特异性、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对临床早期AD诊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Aβ_(1-40)海马注射对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 β淀粉样蛋白 (Aβ)神经毒性及阿尔茨海默病 (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Aβ1 4 0 注射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含nNOS神经元计数为 8 96± 0 35个 /视野 ;生理盐水注射后局部含n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 (8 97± 0 2 9个 /视野 ) ;Aβ1 4 0 注射后 ,注射区周围含nNOS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 (2 98± 0 2 4个 /视野 )。正常及生理盐水注射组脑内未见iNOS表达 ;Aβ1 4 0 注射后 2d、10d和 30d ,注射区持续出现大量含iNOS的胶质细胞 (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 ) ,反应面积分别为 0 90 5± 0 0 82、0 96 2± 0 16 1、0 935± 0 12 5mm2 。结论 Aβ1 4 0 海马注射可损伤局部含nNOS神经元及诱导胶质细胞iNOS表达 ,NOS在Aβ神经毒性和A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Alzheimer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脑组织损伤模型和转基因动物等几个方面讨论并比较这些动物模型在复制AD病理和行为改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制作出更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Alzheimer病(A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老年常见的进行性变性疾病。研究表明,胆固醇在A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胆固醇及与AD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并对胆固醇和AD之间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AD的可能病因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Alzheimer病(简称A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减退和痴呆,最终导致死亡。AD的主要神经病理改变为含有淀粉样蛋白(A4)的老年斑块和主要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相似文献
16.
Alzheimer病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lzheimer病 (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在我国及西方国家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之后人类第四位死亡因素。该病的临床特点是近期记忆和智力功能进行性恶化。神经病理学特征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出现大量的老年斑( senileplaque,SP)和神经纤维缠结 ( neurofibrilary targle,NFT) ,并伴随出现神经元丧失。就发病机制而言 ,AD似乎是一种多原因引起的 ,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出现多种病理表现的多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表明 ,免疫炎症机制在 AD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3 ] 。细胞因子 ( cytokines,CK)是一组… 相似文献
17.
Alzheimer病与老年脑中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β-AP)与Alzheimer病(AD)、脑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经过临床与病理确诊的3例AD与6例非痴呆老年对照(NAD)脑组织广泛部位中β-AP的沉积,并且与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的方法如刚果红、爱先蓝(SAB)染色相对比。结果发现1AD脑组织中β-AP的沉积较NAD不仅部位广泛,而且程度严重。2β-AP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方法敏感而可靠。结论β-AP在脑中的沉积可能与神经元的变性以致智能衰退、AD的发生有关。β-AP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AD组织学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Alzheimer病在早期或发病前存在脑局灶性血流量、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说明存在脑葡萄糖代谢障碍,其机制主要是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导致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抵抗与Alzhimer病的关系尚无定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Alzheimer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Alzheimer病的临床分析发现,全部起病潜隐,10.4%有痴呆家族史,病初最常见的症状是记忆障碍。精神症状表现为知觉障碍33.3%、妄想35.4%、情感障碍77.1%、行为障碍64.6%.幻觉、妄想大多出现在疾病早期,持续时间短。治疗好转率仅43.8%。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