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2011年广州市番禺区水产品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番禺区水产品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在番禺区各水产交易市场、肉菜综合市场和餐饮单位随机采集鲜活鱼(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类、冰鲜、生吃水产品等水产品进行重金属、抗生素、农药、致病菌、肝吸虫等项目检测。结果各类水产品均存在镉超标,总超标率为5.2%。虾蟹类镉平均含量为0.516mg/kg,最高含量为14.300mg/kg;贝类、海水鱼、淡水鱼的镉超标率分别为4.5%、3.7%、2.5%。铅合格率为99.5%,汞和无机砷均未超标。部分水产品中检出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超标,超标率在8.3%~14.3%。各类水产品中六六六、DDT的含量均未超标。冰鲜水产品中甲醛合格率为98.1%。222份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8.5%(41/222),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虾蟹类为41.7%,贝类为33.3%。淡水鱼、海水鱼、虾蟹类、贝类等4类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鱼与海水鱼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生吃水产品未检出致病菌和肝吸虫。结论番禺区水产品镉污染情况较为突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水产养殖和销售中存在不按规定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4年6~8月,笔者对本地区市售水产品(鱼、蟹、海鱼、蛤蜊、河虾、泥鳅等28种水产品)进行致病性弧菌调查,共采集132份样品,检出致病性弧菌29株,检出率为21.9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4年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创伤弧菌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创伤弧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146份水产品中检出创伤弧菌98份,阳性率为67.12%,其中生吃海产品检出率为66.67%(44/66),生吃淡水鱼检出率为67.50%(54/80)。不同季度生吃海产品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月份生吃淡水鱼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4年创伤弧菌在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污染严重,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副深血性弧菌是一种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嗜盐菌。为探索该菌的污染情况及探寻致病性鉴定的简便方法,本文对广州市,珠海市部分市场的食品共129份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株,阳性率为13.95%,按尤氏生化分型为I型4株,Ⅱ型1株,Ⅳ型12株,V型1株。2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尿素酶试验与神奈川现象及动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尿素酶试验有可能作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鉴定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番禺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番禺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方法随机从番禺区的水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餐饮单位采集各类水产品样品,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 4789.7-2008)标准对VP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103份样品中有15份检出VP,检出率为14.6%。各类场所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水产品和海水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4类水产品中虾蟹类的VP检出率最高(34.8%),生吃水产品未检出VP,4类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P<0.05)。阳性样品中VP的平均浓度为7.6 MPN/1 g,虾蟹类样品的VP浓度明显高于鱼类,但与贝壳样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番禺区水产品VP的污染情况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水产品VP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21年3—9月采集南昌市各农贸市场市售小龙虾、淡水鱼蛙及相关涂抹样本17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样品中,仅在小龙虾和小龙虾涂抹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总共分离副溶血性弧菌35株,其他淡水鱼、蛙及其涂抹样品均未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受试的17种常见抗生素,3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有2株显示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35株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tlh基因,但只有1株携带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未发现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阳性菌株;PFGE图谱聚类显示没有PFGE图谱完全一致的菌株,且这些菌株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簇,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论 南昌市售水产品中小龙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这些污染小龙虾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一般不携带tdh等关键毒力基因,对常见抗生素较为敏感,仅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珠海市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共采集市售海产品240份,对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9.2%,创伤弧菌检出率为15.8%,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5~9月份检出率最高,霍乱弧菌未检出.不同种类的海产品中,贝壳类的检出率最高,其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分别高达40%和43.3%,农贸市场和酒店的污染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疾病控制及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市售海产品的卫生监督,合理引导市民的饮食习惯,不生吃或进食未经煮熟的海产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市场上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状况,为避免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方法场抽取各类水产品按照GB/T4789.7-2003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相关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72份样本中,有20份阳性,总阳性率为27.8%。结论水产品中该菌的带菌率极高,对食物中毒的发生存在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银川市鲜冻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7和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统一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从3类70份鲜冻水产品中检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57%。结论在银川市售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建议加大对水产品的监督检查,提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中,如食用了水产品,应考虑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污染状况,为VP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4~11月间采用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对青岛市农贸市场和超级卖场两个采样区共采集152份样品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152份样品中共检出含VP的样品31份,总体检出率为20.39%,各类海产品中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5),两种类型采样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3,P>0.05),7~9月与其它月份的样品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05)。结论 VP食物中毒的防控应采取持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508份标本进行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调查弧菌的生态分布状况,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各类标本进行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对菌株进行溶血素、霍乱肠毒素测定和药物敏感实验,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泻病人粪便、海产品、外环境标本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33.57%、11.54%、65.52%,非O1群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最高。大多数外环境检出的菌株产生霍乱肠毒素。环境因素调查表明,在水温20℃~25℃、水PH值为6.0~7.0时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各类样标本中均广泛存在着多种致病性弧菌,大部分菌株产生溶血毒素和霍乱肠毒素。加强对海产品和外环境水等的监测工作,预防由该群菌引起的人群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惠州市2007~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酒店、超市、农贸市场近三年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范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T4789.7和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的统一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7~2009三年共检测水产品303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8株,检出阳性率为42.2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虾类和贝类样品显著高于鱼类样品(χ^2=5.35,P〈0.05;χ^2=4.40,P〈0.05)。结论惠州地区水产食品中副溶血性菌的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较大食用安全隐患,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和熟食产品的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市售部分海产品致病性弧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市市售海产品受致病性弧菌污染的情况,我们于1998年4月20日至6月20日对广州市清平市场等6个肉菜市场随机采集5个种类200份海产品进行致病性弧菌的检测。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21株,非O-1群乱弧菌10株,溶藻弧菌17株,创伤弧菌15株,河弧菌22株,拟态弧菌2株,霍利斯弧菌3株,说明广州市售海产品受一定数量的致病性弧菌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东部沿海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弧菌分布以及不同季节弧菌种类的差异,为致病性弧菌环境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别在2019年8月和2020年1月,在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4个监测地市分别挑选2条河流,在入海口采集水样,进行弧菌分离培养,每份水样挑选30个疑似弧菌菌落,通过微生物质谱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阳市市售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为制订预防控制霍乱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采集贵阳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甲鱼、牛蛙及其养殖水标本,培养分离霍乱弧菌和鉴定菌株,对检出的霍乱弧菌采用PCR方法进行CT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234份水产品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20株,检出率8.55%;O1群18株(90%),小川型8株,稻叶型10株,O139群2株(10%);其中甲鱼检出率3.37%(3/89),牛蛙检出率17.05%(15/88),养殖水检出率3.51%(2/57)。牛蛙与甲鱼、养殖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3,P<0.01),牛蛙中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2010年与2008年、2009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P<0.01),2010年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20株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毒力基因。结论贵阳市水产品中存在霍乱弧菌污染,以O1群为主,均为非产毒株,需继续加强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以便积极防控。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枣庄市致病性弧菌的种类,分布,构成特征,并对致病性弧菌进行肠毒素检测。方法:1990-1998年我们采用生化反应VBO血清,对非01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通过生化反应对所检其他致病性弧菌进行鉴定,应用反向血凝法和ELISA法检测肠毒素。结果:9年共检出7种致病性弧菌共291株。以非01群霍乱弧菌为主,占49.83%。类霍乱肠毒素(CT)和耐热肠毒素(NAG-ST)检出率分别为51.20%和44.33%。结论:摸清我市致病性弧菌分布情况,我市致病性弧菌以非01群霍乱弧菌为主。提出类CT是引起急性腹泻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应用ELISA法检测NAG-ST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由海产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溯源工作提供参考,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市售海产品200份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3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闭操作规程进行副溶血性孤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在200份样品中检出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5%。其中鱼类检出率67%,虾类捡出率60%,贝类检出率16%。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群),以O3群居多,占19.0%(20/105),其次为O4、O11、O1群,未定群有32株占30.5%,K抗原未栓出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O3:K6型流行株。结论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孤菌存在着严重污染,以O3群居多。  相似文献   

18.
华德  王少玲  胡伟  吴捷  马焱  金玉明  苏新元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01-203,F0003
目的了解海南省鲜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状况及海南分离株的形态、培养、生化和药敏等特性。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海南省不同农贸市场采集监测样本,用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平板进行分离培养,API20E、API 20NE和VITEC2GN进行生化鉴定,采用AST-GN31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在1 656份鲜水产品和119份涂抹拭子中,分离出6株香港海鸥菌,其生化特点: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酶、硝酸盐还原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对糖和醇类不利用。结论海南省鲜水产品中存在香港海鸥菌污染,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香港海鸥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腹泻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夏秋季急性腹泻中的致病菌的感染情况 ,我们对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源学、血清学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0年 5月~ 10月我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2 试剂 :霍乱、副溶血弧菌增菌液、GN增菌液、SS、MAC、碱性琼脂、TCBS及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 ,各种药敏纸片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霍乱弧菌O1诊断血清、O139诊断血清则由卫生部兰州生物研究所研制。1 3 方法 :(1)实验室常规方法分离鉴定 ;(2 )药敏试验采用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掌握和分析2011-2015年铜川市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平,发现影响食品安全的高危食品,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2015年连续在铜川市餐饮服务环节中采集12大类795份食品样品,依据《陕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指定的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12大类795份样品中共检出各类致病菌62株,总检出率为7.80%,2011-2015年的检出率分别为7.66%、8.21%、9.01%、7.55%和6.67%.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生肉类31.15%、凉拌菜25.93%、地方特色食品16.22%、流动早餐6.67%、熟肉制品5.92%、速冻米面制品2.50%、餐饮食品-米面制品2.20%、婴幼儿食品0.91%、糕点及饼干、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冷冻饮品、酱及酱制品未检出致病菌.不同种类食品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沙门菌2.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89%、金黄色葡萄球菌3.02%、阪崎肠杆菌0.13%、蜡样芽胞杆菌0.75%、志贺菌未检出.在不同种类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高于其它食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生肉类中的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4.75%;凉拌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1.11%;地方特色食品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5.41%.结论 铜川市2011-2015年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定污染,其中沙门菌污染的生肉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凉拌菜及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地方特色食品是高危食品,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