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焕荣 《海南医学》2011,22(17):117-118
目的通过对9754例手术或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手术或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或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54份标本中HBsAg阳性814例,占8.35%,抗-HC阳性95例,占0.97%,抗-TP阳性56例,占0.57%,抗删阳性15例,经广西省疾控中。C,,HIV实验室确认为阳性11例,占0.11%。结论手术或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严美芝 《当代医学》2009,15(6):88-88
目的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动力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不加热血清学实验对8689例住院患者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测。结果8689例患者检测总阳性率132%,其中HBsAg阳性857例,抗-HCV135例,抗-HIV阳性2例,梅毒4例。ALT值大干50单位的956例。结论进行输血前5项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乙肝五项和抗 HCV进行检测。结果 :住院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乙肝五项中 1项或多项阳性者感染率为 5 3.84 % ,抗 HCV阳性率为 8.88% ,乙、丙肝重叠感染率为 8.37%。结论 :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乙、丙肝感染是严重的 ,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说明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病毒肝炎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及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8 260例需手术及输血治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 260例手术及输血患者感染性指标共检出986例(11.94%)阳性,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临床治疗、手术用血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医疗措施之一,而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既可导致患者发生新的感染致病情加重、威胁生命,进而引起医疗纠纷,也可造成院内感染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因此,有必要对入院患者在术前、输血前做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常规检测,其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6896例住院患者进行的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1]。通过对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术前、输血前状况,对于避免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对6797例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TPP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1].通过对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术前、输血前状况,对于避免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对6797例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TPP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2864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592例,总阳性率20.67%。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8.82%、1.01%、0.84%和0.00%;HBV和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情况,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10.
周婷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00-100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法、胶体硒标法检测5846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结果:HBsAg阳性率9.7%,抗-HCV阳性率0.72%,TPPA阳性率0.45%,抗HIV为0.07%。结论:为了对患者负责,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纠纷,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测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科室申请输血前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以上四项检测.结果 96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55例(16.14%),其中HBsAg阳性94例(9.79%),抗-HCV阳性10例(1.04%),抗-H I V阳性1例(0.10%),抗-TP阳性50例(5.21%).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可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付麦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19-11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感染情况及送检率,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1560例住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送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送检的130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进行捡测分析。结果:156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1300例(83.3%),未全做者260例(16.7%)。检出HBsAg阳性98例(7.54%),抗HCV阳性13例(1%),梅毒抗体阳性10例(0.77%),抗HIVI/2全阴性。该四项指标共检出121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9.3%。结论:输血前患者常规准确检测四项感染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为减少医疗纠纷,保障输血安全,预防职业暴露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四项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6 042例孕妇及待手术、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分析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结果 16 042例患者中感染性指标共检出阳性1 917例(11.95%),HBs 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4.14%,高于女性患者的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产前及输血前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预防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术前和输血前对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对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TRUST)法.结果 在12870例患者中,HBsAg阳性974例(7.57%)、抗-HCV阳性292例(2.26%)、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认实验室确认)4例(0.03%)、抗-TP阳性114例(0.88%).检测标本阳性总数为1384例,总阳性率为10.75%.结论 对患者进行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检测,不但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另外还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张东航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30-1131
目的调查我院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检测的情况,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所检测的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包括HBsAg、抗-HCV、TPPA、HIV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2份标本中,HBsAg阳性率9.42%,抗-HCV阳性率1.23%,TPPA阳性率1.32%,抗-HIV阳性率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13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查。结果:HBsAg阳性率9.8%,抗-HCV阳性率0.77%,抗-TP阳性率0.15%,抗HIV为0.08%。结论:为了对患者负责,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纠纷,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源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了解本地血源感染疾病的情况,输血前检查对防范院内感染,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我院959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IV1+2型)、梅毒抗体(抗-TP)四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88例,占9.2%;抗-HCV阳性4例,占0.42%;抗-HIV1+2型阳性2例(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占0.21%;抗-TP阳性13例,占1.36%;输血前四项总阳性107例,阳性率11.16%。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源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预防院内感染,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或手术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小华 《当代医学》2011,17(15):160-160
本文对2603例输血前或手术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Ⅰ/Ⅱ、梅毒抗体4项血液指标检测及分析;其对于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4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炎梅  梁太英 《广西医学》2008,30(3):384-385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15 743例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5 743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100例(0.63%),抗-HCV阳性患者156例(0.99%),HBsAg阳性患者1 917例(12.18%),抗-TP阳性患者420例(2.66%)。各指标均存在交叉阳性。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各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指标均有交叉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应成为临床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0.
李凤春  张亚军  李小梅  王娇  王妮 《吉林医学》2011,(33):7078-7078
目的:通过一线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患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的状况,明确四项检查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 896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测。结果:HBSAg阳性患者219例(5.62%),抗-HCT阳性患者46例(1.18%),抗-TP阳性患者72例(1.84%),没有检测出抗-HIV阳性。其中HBSAg和抗-HCT同时阳性3例,HBSAg和抗-TP同时阳性2例,抗-HCT和抗-TP同时阳性的2例。结论:输血前患者的各项血清感染指标都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