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statins)调脂外的多向性效应已使其在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冠状血运重建术等广泛领域取得明显进展。Statins所表现出的免疫调节活性,在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发性硬化(MS)、系统性红斑狼疹(SLE),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等治疗方面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试就其免疫调节机制及临床试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他汀类药物(Statins)问世,开创了调脂治疗的新纪元。业已证实,Statins调脂外的多向性效应使其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血运重建术。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等广泛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快速。近年来,statins所具有的抗炎、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张艳丛 《医学综述》2012,18(16):2616-2618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调脂药,其主要调脂机制为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进入体内不需代谢即具有生物活性,具有见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研究发现,除本身的调脂作用外,该药尚具有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增殖、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多项非调脂功能。现对其近年来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降低甘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5.
王苗 《海南医学》2012,23(6):119-12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邵芳  王龙安 《医学争鸣》2003,24(19):1824-封三
0 引言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且可能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1]. 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物,在迅速降低胆固醇(CH)水平的同时可减少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2]. 我们探讨了氟伐他汀调脂作用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2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及血脂康对其的影响,探讨血脂康调脂以外的动脉血管功能保护作用.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TM),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血脂康口服,12周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 6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IMT有明显变薄趋势[治疗前(1.13±0.21)mm,治疗后(0.95±0.13)mm,P<0.01].结论 国产调脂药血脂康具有较好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血管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英  涂维 《吉林医学》2012,(29):6494
<正>他汀类药物(Statins)系3-羧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其多向性效应也为本类药物在其他临床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他汀治疗可诱发包括良性肌痛、更为严重的肌炎以及罕见的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除调脂作用外,非调脂作用亦引起大家的重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脂质代谢及各种脂质成分的作用。 2.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高脂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 影响。 4.调脂治疗的原则。 5.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调脂作用。 6.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脂质代谢及各种脂质成分的作用。 2.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高脂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 影响。 4.调脂治疗的原则。 5.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调脂作用。 6.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试: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脂质代谢及各种脂质成分的作用。 2.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高脂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 影响。 4.调脂治疗的原则。 5.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调脂作用。 6.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理 《西部医学》2005,17(1):19-19
目的观察辛伐他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调脂及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探讨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UPA)病人30例,空腹抽静脉血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CRP;给予辛伐他丁20-40mg/d,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患者血清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给予辛伐他丁治疗不仅有调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调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96例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调脂组和调脂组。调脂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及辛伐他汀口服;强化调脂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改进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改进TLC)及辛伐他汀、维生素C口服。治疗前后采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情况,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流频谱、血脂等项目,与治疗前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经治疗8周后,调脂组患者颈动脉彩超结果(颈动脉IMT、颈动脉血流的Vmax、RI、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检测结果 TC、TG、LDL-C均有下降(t=2.21、2.56、3.34,P<0.01),HDL-C无显著性差异(t=1.42,P>0.05)。强化调脂组患者颈动脉彩超结果(颈动脉IMT)变薄,有显著性差异(t=3.30,P<0.05),而该组颈动脉血流的Vmax、RI、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强化调脂组患者的TC、TG、LDL-C有显著性下降(t=4.38、3.51、5.23,P<0.01),HDL-C无显著性差异(t=1.19,P>0.05)。结论:强化调脂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安全可靠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调脂药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系中甲羟戊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除调脂作用外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促进凋亡、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等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调脂药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系中甲羟戊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除调脂作用外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促进凋亡、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等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脂质代谢及各种脂质成分的作用; 2.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高脂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 影响; 4.调脂治疗的原则; 5.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调脂作用; 6.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测试: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脂质代谢及各种脂质成分的作用; 2.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高脂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 影响; 4.调脂治疗的原则; 5.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调脂作用; 6.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脂质代谢及各种脂质成分的作用. 2.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高脂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4.调脂治疗的原则. 5.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调脂作用. 6.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