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科 《大家健康》2016,(11):72-72
目的:探究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3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救治过程中为其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即入院前医护人员和目击者在事发地对患者的救治,入院后进行医生的专业救治,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结果:在123例实验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入院前经心脏复苏救治无效后死亡,有21例患者在接受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后死亡,其中14例患者死于手术过程中,7例患者死于手术后的体内器官衰竭,还有8例患者是在急诊室接受了紧急救治转入普通病房后死亡,剩余57例患者被治愈后出院。结论:对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创伤危重病人在急诊室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将直接影响患者入院后的救治效果。我院1988~1994年,在急诊室抢救创伤危重病人106例,现将抢救护理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创伤危重病人共106例,男性90例(84.91%),女性16例(15.09%)。年龄2.6~87岁,其中:≤19岁15例,占14.15%;20~39岁67例,占63.21%;40~59岁11例,  相似文献   

3.
徐欣   《中国医学工程》2013,(7):47-47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成年危重病患者24 h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9月间在我院急诊室抢救及急诊室抢救后转至其他科室后24 h内死亡180例成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分析急诊成年危重病患者24 h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创伤是导致急诊成年危重病患者24h内死亡的主要因素,占57.2%,而创伤又以交通伤为主;急诊成年危重病患者多在送达<0.5 h和0.5 h相似文献   

4.
危重创伤近十年来明显增多。护士在急救室做好抢救配合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统计我科三年来危重创伤病人200例,其救治脱险率87.5%,较好的完成了危重创伤病人在急诊室的抢救配合及护理。现就急救室的配合及护理谈几点体会。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男152例,女4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74岁。其中18—59岁144例,占72%。 二、病情分析 濒死、呼吸困难、脉搏微弱、血压零者26例,死亡15例,死亡率为58%;昏迷或窒息者86例,死  相似文献   

5.
421例危重伤员的急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42 1例创伤危重病人在急诊室抢救维持生命 ,初步明确诊断 ,尽早住院救治。结果 :治愈 2 5 9例 ,死亡 10 1例 ,以车祸致脑外伤死亡最多。结论 :车祸为外科危重急诊的主要致伤原因 ,急诊医生应争分夺秒、高度负责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 ,是抢救生命 ,改善预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75-2376
目的总结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经验。方法针对8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实施紧急救治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8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系统的紧急救治和综合护理,死亡4例,包括院前、院内各有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82例患者获救,其中43例患者急救后转入病房继续治疗,32例急救后行急诊手术,7例患者急诊室留观,抢救成功率为95.35%。结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规范的急救与护理配合,是挽救患者生命,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急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77例严重创伤患者成功脱险71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92.21%。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比如说入院前急救护理、急诊室护理及加强患者病情监测等,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栗莹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34-3534
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者是在一个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环境中从事急诊护理专业的群体。急诊病人一来,急诊护士即可分诊,同时进行急救处置,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稍慢一步就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幸。因此,急诊室护士风险尤为突出。现就我们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对急诊室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讨论如下。1急诊室护士风险因素1.1急诊室病人特点危重、突发、疑难由于急诊病人其疾病往往是突然发生、突然加重及非常棘手的疾病。如: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的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患者。急需行心、肺、脑复苏及复苏后的患者。急性物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急性创伤患者进行简易分型及分级护理的工作效果。方法将急性创伤患者简易分为重型、中型、轻型损伤三类,分别实行一、二、三级护理。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与上年度比较,在急诊室或转运途中死亡例数及医疗纠纷发生例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诊分级护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急性创伤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尹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72-1473
目的探讨重症胸创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救治的271例重症胸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71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和精心护理,267例痊愈出院。2例因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死亡,1例因心脏大血管损伤死亡,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重症胸创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91-3592
目的总结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分析60例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观察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通过紧急救治及后期治疗护理,58例获救,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达96.7%。结论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实施有效、及时的急救和护理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的措施。方法对近半年来10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积极、合理的护理,有效提高了抢救的成功机率。100例报告中有48例经急诊抢救后转病房治疗,42例经抢救在急诊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8例在急诊室留观,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及配合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提高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720例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同时,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伤口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720例患者中有700例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抢救后成功转送入病房,20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减少了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 在急救现场对外伤患者及时准确评估伤情,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妥善创面处理,运送途中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处理,安全转运,是提高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纪莉莉  徐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69-670
创伤患者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护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化为不可逆阶段而死亡.运送创伤患者是救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而且对后续治疗也有很大影响.2009年1月-12月我院共运送严重创伤患者12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波 《吉林医学》2011,32(27):5808-5809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抢救过程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有70例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抢救后成功转送入病房,2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急救现场及时评估伤情及正确的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基础,运送途中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吴琳 《现代医学》2011,39(3):367-368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1]。急诊室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收治的危重病人多,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是医患矛盾易发生的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患者在急诊室留院观察时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方法 选择留院观察室收治的87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存在的问题.结果 急诊室留院观察的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患者因素、护理告知行为及操作不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等;观察组的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士素质,合理调配急诊护理力量,注重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积极预防医院感染,针对性地采取临床护理对策,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秋玲 《中外医疗》2013,(32):129-130
目的探讨多发伤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方案、处理原则和护理。方法对该院收治的72例严重复合创伤病人(颅脑外伤、胸腹连合伤、多发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方法做回顾式的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痊愈58例,死亡6例,伤残8例,痊愈率80.5%,伤残率1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必须做到果断、迅速、准确、及时,首先抢救生命。保证生命体征稳定,对多发伤的评估要全面,抢救要及时,手术准备充分,经过精心的护理,才能提高多发伤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死亡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和效果.方法 对116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体化救治.结果 116患者中,在急诊科复苏失败死亡21例;63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例;32例患者在急诊科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6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 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