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后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40例下腹以下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清醒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为0%(0/20),对照组中则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为1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以下手术中,实施基础麻醉之后采取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方式的操作简单,且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麻下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A组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观察比较2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B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快(P<0.05),氯胺酮用量、术后嗜睡、苏醒时烦躁均少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可靠,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泊酚辅助下骶管阻滞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分为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手术开始前(T0)、手术切皮(T1)、手术开始30min(T2)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记录氯胺酮、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组内组间比较HR、SBP、DBP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麻醉后HR、SBP、DBP、RR变化不大,而B组患儿麻醉后均有SBP、DBP升高,HR加快,且呼吸抑制发生率较A组高.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A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B组(P<0.05),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 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苏醒快,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100例行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与心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未见明显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与心率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的血压、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更平稳(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更加平稳,且安全性较高,优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5.
辛卫朝 《当代医学》2011,17(18):62-6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2~7岁手术患儿静脉全醉后行骶管阻滞,观察其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单纯氯胺酮全身麻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清醒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镇痛完善,肌松满意,操作简单,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与氯胺酮全身麻醉相比,具有全麻药用量少、清醒时间短、术后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2~8岁行下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按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和P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2组均辅助骶管麻醉,观察惠儿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MAP、HR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R、Sp02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PK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PK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围术期安全性高,其临床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35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同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剂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84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氯胺酮1.0 mg/kg(分2次静注),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吸入七氟烷诱导(初期比例为8%,后期调至3%),同时静注给予丙泊酚1 mg/kg,复合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期严密监测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麻醉后观察患儿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手术麻醉后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HR及MAP均呈下降趋势,但与麻醉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麻醉后对照组Tb、Tc、Td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11.76±4.28)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9.43±6.38)min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5.04)min、(28.38±7.2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18.9±5.3)min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5±7.7)min(P〈0.05)。结论在疝气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100例小儿外科实施手术的患儿,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氯胺酮麻醉)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患儿使用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患儿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远远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过程中麻醉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清醒时间短,是小儿临床麻醉中效果比较理想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启祥 《大家健康》2016,(3):166-167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100例小儿外科实施手术的患儿,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氯胺酮麻醉)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患儿使用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患儿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远远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过程中麻醉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清醒时间短,是小儿临床麻醉中效果比较理想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儿科住院的下腹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7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为35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0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廖历兴  梁大顺  杨作天 《河北医学》2010,16(10):1196-1198
目的:观察比较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加0.25%罗派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脐以下部位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2例拟行脐以下部位手术的小儿患者,年龄2-6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B组: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加0.25%罗派卡因骶管阻滞。结果:术中B组循环、呼吸功能较A组平稳(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较A组短,术后不良反应亦较A组少(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加0.25%罗派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脐以下部位手术麻醉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麻醉更加平稳,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氯胺酮全静脉麻醉;B组行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记录患儿MAP、HR变化,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均可达到手术麻醉效果。B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两组MAP波动差异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B组HR波动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患儿呼吸循环更加稳定,可显著提升术中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大大减少后术中呕吐、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极大较少等优点,安全、经济、实用,为基层医院小儿麻醉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人β 淀粉样蛋白1-42 (Aβ1-42)、人β 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2 月-2017 年4 月在儿童医院行下 腹部手术的患儿73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 例)和观察组(37 例)。对照组患儿 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 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Aβ1-42 和Aβ1-40 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 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组内、组间及时 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小;麻醉前后两组患儿Aβ1-40 和Aβ1-42 水平的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丙泊酚联 合骶管阻滞对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时,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清Aβ1-42、Aβ1-40 的影响小, 因而发挥作用更为平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为小儿手术麻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7年1月期间行下腹部手术的112例患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对照组(56例)以及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的实验组(56例)。对比两组下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以及平均手术时间、氯胺酮用量、平均苏醒时间。结果相对于MAP、HR基础值,实验组患儿在术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患儿的MAP、HR影响较小,且降低氯胺酮使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 3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组(B组)和氯胺酮复合为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A),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与麻醉前及A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R)显著增快,而A组与麻醉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骶麻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10日至2019年4月10日到我院进行下腹部手术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骶麻复合静脉全麻的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静脉全麻的麻醉方式。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时心率、血氧饱和度、麻醉清醒时间、以及氯胺酮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10 min及20 min的时候,心率相对于对照组比较慢,而血氧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进行小儿下腹部手术时,采取骶麻复合静脉全麻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采取单纯静脉全麻的对照组患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择期进行下腹部手术的96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持续泵入丙泊酚进行麻醉,给予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间歇性追加芬太尼麻醉,对比手术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脉搏饱和度(Sp 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1、T2、T3时,观察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T1时MAP、HR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观察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0、T2、T3时,对照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无Sp O2<95%情况发生,对照组有8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后,Sp O2回升至100%;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次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能给小儿下腹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等。方法:两组患儿手术前半个小时进行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半小时后再注射氯胺酮5mg/kg,在患儿入睡后,开放其外周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和咪达挫仑0.2mg/kg。观察组患儿行骶管麻醉,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手术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刺激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中HR、MAP变化较小,对照组患儿HR、MAP的波动较大,SpO2均无较大差别,较稳定。观察组明显使用氯胺酮量少,清醒也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减少,患儿术中管理方便,术后清醒较快,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实验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并伍用瑞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术中与术毕阶段实验组患儿MAP、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与氯胺酮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0.00%,P<0.05).结论:针对小儿麻醉过程中,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并伍用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显著提升镇痛效果,且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小儿手术麻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