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窒息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从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选取 70 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5 ,行常规护理措施)与观察组( n=35 ,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 NBNA )改善情况和护理后 Apgar 评分。 结果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后,患儿复苏 5 min 后 Apgar 评分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干预后两组 NBNA 值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NBNA 值,促进了患儿的病情康复,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曾建娟 《求医问药》2014,(17):18-18
目的 :探讨分析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急救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窒息的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为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A、B、C复苏方案,为观察组患儿在实施上述方案的同时,为其进行系统性的抢救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5min Apgar评分为(8.6±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2.00%(3/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实施A、B、C复苏方案的同时,对其采取脐静脉穿刺、清理呼吸道、进行肢体保暖及改善微循环等系统性抢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改善其Apgar评分,减少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抢救护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中的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技术抢救,其主要是给予新生儿患儿ABCDE的复苏模式及时进行抢救,实验组使用综合的技术进行全面抢救,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抢救及护理,观察组新生儿患儿抢救的成功率是91.7%,并发症的发生率是4.2%,但对照组新生儿患儿抢救的成功率是75.0%,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6.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通过全面且综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方法将分娩时发生窒息的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对窒息患儿进行助产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对照组仅给予产房常规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约为95%,死亡率约为5%,对照组新生儿对窒息抢救成功率约为75%,死亡率约为25%,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实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提高窒息患儿的复苏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实施预案管理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及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in、10min后,观察组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预案管理护理措施,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儿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为样本,在随机情况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组,对其进行一般性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优质护理。通过NBNA评分及患儿生命体征情况来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成效。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患儿的NBNA评分指数和生命体征情况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其效果显著。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采用优质护理,具有极高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复苏教程在新生儿窒息抢救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整理在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抢救的新生儿窒息患儿64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初步复苏、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抢救等措施;实验组由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和气管插管术的专职儿科医生陪产,对两组抢救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面的准确地掌握流程图、加强专业人员和抢救准备是正确运用新生儿复苏教程抢救新生儿窒息和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Apgar评分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病例纳入时间顺序,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10月收治的52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救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Apgar评分结果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救治时效性、Apgar评分、救治效果、并发症、家属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预警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呼吸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Apgar评分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救治时效性和救治效果,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的成功率。方法:将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ABCDE传统的复苏方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护理。治疗组采用综合技术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护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7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70例,占总例数的93.3%,对照组7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62例,占总例数的82.7%,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且过后患儿的并发症,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的传统ABCDE复苏方案相比,综合技术抢救优于传统ABCDE复苏方案,可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过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林素红 《大家健康》2016,(2):212-2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以及分析新生儿复苏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复苏抢救治疗,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总结复苏抢救经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复苏抢救前后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复苏抢救后 Apgar 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苏抢救结合综合性护理方法是保障新生儿窒息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避免了因窒息而引发的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病症,也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近年在该院产科经剖宫产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的218例患儿分组予以不同复苏抢救及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均得以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儿均复苏成功,总复苏成功率均为100%,但观察组5 min内复苏成功者相对较多,占66.1%;两组5 min内复苏患儿的 NACS评分均较>5 min复苏患儿NACS评分高,同组间不同时间NA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在加强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复苏抢救的同时,需加强抢救护理配合,以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顺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出现剖宫产窒息症状的新生儿及90例出现顺产窒息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新生儿采用ABCDE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观察剖宫产与顺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复苏抢救后的Apgar score评分均较复苏抢救前显著提高(P0.05)。在复苏抢救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Apgar score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预后良好率为91.1%,较对照组的78.9%显著提高(P0.05)。结论:ABCDE复苏抢救法应用于剖宫产与顺产新生儿窒息抢救具有良好效果,但顺产患儿的抢救效果优于剖宫产患儿,临床应加强对剖宫产窒息患儿的复苏抢救,提高复苏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75例进行观察(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随机分成两组后给予A组37例患儿实施一般护理,给予B组38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护理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实行有效分析.方法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时期未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Apgar评分以及相关体征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复苏抢救前后的窒息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实行经普通鼻导管吸氧进行抢救的概率(73.33%)较对照组高,经复苏气囊加压给氧进行抢救的概率(46.67%)较对照组低;重度窒息患儿和轻度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后,发展为重度、中度和轻度肺动脉高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平均动脉血压、体温和血糖水平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存在低体温、低血糖、低血压以及酸中毒等情况均可能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呼吸支持方法和对症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57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8例,实验组为2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助产护理干预,记录对比其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96.6%)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对其实施助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其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风险,提高新生儿存活机会,避免了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出现失误.具有良好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杨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29-129
目的观察纳洛酮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80例1min 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分成两组,纳洛酮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新法复苏抢救,复苏药物严格按给药指征给予,对照组未用纳洛酮,治疗组于出生时脐静脉推注纳洛酮0.1mg/kg,后按此量以0.03-0.05mg/kg.h速度静滴,连用三天。两组患儿均于生后1-2天脑CT检查,生后7天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率以及NBN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HIE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重度HIE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7天NBNA评分〈35分者,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新生儿窒息患者实施临床急救和整体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新生儿的重度窒息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例数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新生儿窒息患者实施整体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缓解患者的窒息症状,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小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28-2429
目的:总结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给予复苏前、复苏中以及复苏后的护理,对其Apgar评分以及抢救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5 min快速复苏,12例重度窒息患儿的Apgar评分在8~10分之间;29例轻度窒息患儿的Apgar评分在8~10分之间,抢救成功率达到100%。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及时进行抢救,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病例资料,对窒息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窒息患儿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95.2%.其中复苏1~3 min恢复正常者3例,4~7 min恢复正常者20例,8~10 min恢复正常者17例.结论 新生儿复苏过程中进行积极配合,复苏后进行细致观察及护理,对患儿成功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应用头颅CT影像判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患者150例,根据具体病情分为损伤组、窒息组、窘迫组三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在同一时期身体特征正常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儿出生后2~7 d为其做脑部CT检测,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损伤组、窒息组、窘迫组、对照组四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异常率和NBNA评分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四组每组间的CT异常率和损伤组与其他三组CT异常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相比之下,对照组、窘迫组、窒息组两两相比,其C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50例患儿中,临床分度表现包括:轻度25例,中度18例,重度7例。CT分度表现包括:正常10例,轻度27例,中度6例、重度7例。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临床分度与CT分度的数据并不完全协调一致。结论: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宫内窘迫、宫内窒息引起的轻微脑部损伤的判断并不具备完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