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车文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对150倒肝硬化标本胶原纤维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者呈带状分布。且向肝实质扩展形成假小叶结构,常伴有活动性病变,肝细胞坏死较明显.无活动性痛变者,则胶原纤维束较细,肝细胞变性坏死较轻微.纤维连接蛋白免疫酶标提示在肝组织内沉积与肝内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成平行关系,电镜观察发现,在活动性肝硬化纤维化区发现贮脂细胞形态异常,并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而形成胶原纤维.说明肝内脏原纤维形成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组织增生,即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的共同病理变化。引起肝纤维化的因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血吸虫病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及肝纤维增生本是自然修复过程,但纤维增生到一定程度即引起中央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纤维间隔,肝脏正常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形成假小叶,病情即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可见,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汁性肝纤维化时胆管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表型转变的特点.方法 制作胆管结扎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术后1周和2周时肝内胆管细胞的上皮和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胆管结扎后胆汁淤积,引起肝内汇管区胆管细胞显著增生以及围胆管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基质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大鼠胆管细胞均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蛋白CK19,但胆管结扎组肝内胆管细胞也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FSP1/S100A4.胆管结扎1周时,汇管区内新生小胆管呈Vimentin强阳性,2周时增生胆管周围许多细胞也呈Vimentin阳性.但两组大鼠胆管细胞均不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α-SM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胆管细胞周围.结论 在胆汁性肝纤维化进程中胆管细胞增生并发生一定程度的上皮一间质表型转变,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用电镜、免疫组化对CCl_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贮脂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Ⅲ型胶原的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实验早期在坏死灶周围即有贮脂细胞增生,中期贮脂细胞增生达到高峰并形成主要由贮脂细胞的过渡型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早期纤维间隔.晚期贮脂细胞数目基本降至正常,形成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纤维间隔,结合电镜观察结果,提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可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并具有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而纤维粘连蛋白则可能在趋化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合成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不同病因 (如病毒、酒精、寄生虫等 )引起肝脏慢性损伤的病理过程不同 ,但各种不同病因肝纤维化发生最终共同途径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 ,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学者提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内存在与胶原生成有关的“肝星状细胞 -纤维母细胞 -成纤维细胞”效应细胞系统 ,引起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增多 ,降解相对不足 ,过多沉积在肝内引起纤维化 ,若进一步发展造成肝小叶重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 ,则进入肝硬化。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肝纤维化在一定情况下可被逆转 ,本文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指各种病因作用下肝内纤维增生,可伴有纤维隔形成。当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增生的胶原包绕形成假小叶则称肝硬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过程是治愈许多难愈性肝  相似文献   

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255-257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1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RAPA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RAPA干预组.以四氯化碳花生油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RAPA干预组于实验第6周灌胃给予2mg/kg RAPA,每日1次,持续2周.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型对照组和RAPA干预组MMP-2,MMP-1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常规染色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肝组织呈混合性脂肪变性,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纤维间隔明显增生,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增生浸润;RAPA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组织结构清晰.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RAPA干预组MMP-1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RAPA通过上调肝组织中MMP-13表达及下调MMP-2表达从而缓解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大鼠正常及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大鼠正常及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方法:用60%CCl4加5%乙醇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T-MMP,MMP2,TIMP1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在纤维化肝脏中,MT1-MMP,MMP2,TIMP1主要表达在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中,以纤维间隔及汇管区最明显,血管内皮细胞有低水平表达。而正常组中仅有内皮细胞有低表达,明显弱于肝纤维化组。结论:在肝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是MT1-MMP、MMP2、TIMP1表达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诱发破坏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被动员→过度纤维增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由此可见,整个过程始作俑者是乙肝病毒。如果能长期控制病毒复制,就可以防止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结合基因工程药(干扰素)对抗乙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综合症,若造成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的则为肝硬化。任何病因造成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均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在肝内沉积,而形成肝纤维化。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明  相似文献   

11.
StudyontheRoleofMastCellsintheDevelopmentofLiverFibrosisDuringDiethylnitrosamine(DEN)-inducedHepatocarcinogenesisinRatsXUXian...  相似文献   

12.
组织纤维化的典型特征是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蓄积。近年来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是一组高度异源的细胞群体,除了由局部静止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而来外,还可由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和骨髓起源的循环祖细胞、单核细胞等转化而来,其中源自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是成纤维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亦是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实验胆汁性肝硬化形成机制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扎Wistar大鼠胆总管制备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取结扎术后1~86d不同时间的肝脏,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肝硬化形成过程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探讨了肝硬化胶原纤维增生和结节形成的机制:胆总管结扎后胆汁郁积造成肝细胞损伤、坏死、激发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增殖并分化演变,大多数变成小胆管,少数变成小结节状肝细胞。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和小胆管上皮细胞具有合成胶原纤维的能力。增殖的小胆管、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等和伴随其增生的胶原纤维一起形成结缔组织,隔包围、分割、改建原来的肝小叶而形成假小叶,终于导致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免疫组化、组化、电镜及图象分析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硬化过程中结强白(desmin,DM)阳性细胞、溶菌酶(lysozyme,LZ)阳性细胞和纤维联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的演变作了动态观察,发现实验早期DM阳性细胞增加明显,DM表达增强;中期形成以DM阳性细胞为主的细胞纤维间隔;晚期纤维间隔中DM阳性细胞仅存在于间隔边缘部。FN除峰值前移外,与DM阳性细胞的演变基本平行。LZ阳性细胞经历由递增到递减的变化过程。结果提示DM免疫组化染色为Ito细胞及其过渡型的良好标志;Ito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可能属于同一细胞系统的不同阶段形式,它们肝硬化的组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能受FN及Kupffer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研究姜黄素(Cur)和维生素E(VE)联用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ur和VE及两药联用预防后观察肝左叶HE染色和Masson染色下形态学变化。结果 HE染色与Masson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以药物联用组尤为显著。结论 Cur和VE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均有预防作用,两者合用预防肝纤维化效果更佳,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南血竭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I、Ⅲ型胶原蛋白沉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产生肝纤维化模型,设置模型组、空白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海南血竭总黄酮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实验末期,取肝,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意义.方法 对18例肝纤维化、18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6例对照组(为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外的正常肝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VG染色,以及TGF-β1、TGFRI、胶原纤维、IGFBP-2,-6,-7及CD1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将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正常肝组织IGFBP-2,-6,-7的表达表现为极少数肝细胞、中央静脉和胆管上皮细胞有阳性染色,在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的表达主要见于肝窦内和纤维间隔.并且IGFBP-2,-6,-7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肝组织的表达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肝组织IGFBP-2,-6,-7的表达分别与肝组织胶原纤维、TGF-β1、TGFRI、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GFBP-2,-6,-7在人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赖氨大黄酸(RHL)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阐明RHL治疗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及赖氨酸组,每组7只大鼠。通过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以及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HE染色对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数量;使用试剂盒通过酶标仪测定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BA和TBIL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纤维异常增生,Hyp水平亦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着色于胞膜和胞浆且表达增多;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SM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BA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纤维成分数量减少,Hyp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 RHL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减少(P<0.05)。结论:RHL能抑制肝星形细胞激活、肝脏纤维变性和蓄积以发挥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RHL有望成为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高锋  曹曼林 《上海医学》1994,17(5):249-25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过程中层粘连蛋白的演变作了动态观察,发现实验早期LN在肝组织内的分布无明显增多,晚期则显著骤增,广泛出现于肝血窦中,并随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形成而共同分布,提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LN合成增多,参与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但可能是一个缓慢过程,肝血窦中LN沉积,对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及门脉高压改变可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