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7年2月间发现的35例早期胃癌患者行EMR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共计38个病灶均行了EMR。直接用圈套器切除34个病灶;另4个用透明帽切除。36个病灶取到组织进行病理检查,34个病灶(90.0%)获完全切除,其中2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3次分割切除;2个病灶未完全切除;另2个病灶无病理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切除和进行病理分型。全组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MR治疗早期胃癌简单、安全,病灶切除完全。  相似文献   

2.
吴和顺  李文芳  施广石 《广东医学》2003,24(10):1115-11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减轻患者外科手术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ll例患者根据病变的形态及部位的不同,病变呈隆起的,单纯用息肉切除法进行,对于扁平隆起型、凹陷型的,则需用黏膜切除法进行。结果 1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EMR术后全部均进行病理组织检查,证明均未浸润肌层,术后定期随访1~36个月,未发现复发,无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早期胃癌行黏膜切除术,既经济又减轻患者外科手术的痛苦,并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冰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5):537-538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开腹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近期效果。方法38例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22例,开腹切除手术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及胃穿孔、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组和开腹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及胃穿孔、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较开腹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黏膜壁无瘢痕、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早期胃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01~2013-06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并怀疑早期胃癌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9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将其余49例行胃镜下单纯活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病理检出结果,以此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对Ⅰ型和Ⅱ型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84%和85.7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921 6,P=0.337 0);实验组对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检出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9,P=0.000 1)。结论对怀疑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能够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治疗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122例符合条件的可疑病灶随机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组(实验组)和单纯活检组(对照组),实验组直接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并送病检;对照组常规方法取活检.结果 实验组62例,Ⅰ型病变35例,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和早癌共10例,检出率为28.6%;对照组60例,Ⅰ型病变31例,癌前病变和早癌共3例,检出率为9.7%.实验组Ⅱ型病变27例,癌前病变和早癌共20例,检出率为74.1%;对照组Ⅱ型病变29例,对照组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8例,检出率为27.6%.实验组Ⅰ型+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30例,检出率为48.4%;对照组Ⅰ型+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11例,检出率为18.3%.实验组中Ⅰ型病变、Ⅱ型病变、Ⅰ型+Ⅱ型病变总数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ESD治疗的19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肿瘤残留和复发率。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ESD后病理有较大差异,19例病灶全部一次性完整剥离,手术时间40~220 min,平均80.5 min;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84.2%,未发生急性大出血、消化道穿孔、输血治疗及死亡病例;平均随访16.2个月,无局部残留、异时病灶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老年早期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唐龙  张炜  蔡奇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68-4369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早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病灶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切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灶切除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复发率更低,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根治早期胃癌的技术。方法 :对经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的 2 8例早期胃癌 30处病灶行内镜切除术治疗及随访 ,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切除率与内镜下病灶大小、深达度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1无淋巴结转移、病灶最长径小于 1cm的粘膜层癌 (m癌 )完全切除率为 10 0 % ,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病灶大于 1cm的癌及粘膜下层癌完全切除率分别为 6 0 .0 %、86 .7%和 83.3%。 2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治疗疗效较好 ,总体完全切除率为 85 .7%。结论 :1内镜根治的早期胃癌最好为无淋巴结转移且小于 1cm的 m癌。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 ,但凹陷型早期胃癌尤其 或 c+ 型应慎行内镜根治术。2未完全切除的原因与操作者手技、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判断失误、病变部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EGC)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日本和韩国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早期的数据证明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并发症较少且具有很好的疗效,之后更易于操作、安全性更高的EMR-L和EMR-C也相继出现,但上述改良仍存在无法整块切除大面积病变的问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弥补了上述不足,能整块切除面积较大的病变,标本的病理分期更为准确.然而它的并发症仍多于标准EMR,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EGC)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日本和韩国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早期的数据证明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并发症较少且具有很好的疗效,之后更易于操作、安全性更高的EMR-L和EMR-C也相继出现,但上述改良仍存在无法整块切除大面积病变的问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弥补了上述不足,能整块切除面积较大的病变,标本的病理分期更为准确。然而它的并发症仍多于标准EMR,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早期胃癌病人均行内镜检查、粘膜染色、病理检查、小探头超声检查,证实为早期胃癌后,行粘膜切除术。结果:10例患者均得到完全切除,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小探头超声对病变深度的判断以及无淋巴结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红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6,12(23):1469-147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早期诊断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各种检查手段中内镜检查配合病理组织活检仍为目前早期胃癌诊断最主要及可靠的方法。因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专科医生对内镜下早期胃癌诊断技术的认识,并加强对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随访,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早期胃癌患者42例,以上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患者均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活检钳钳取组织,直径小于1.0cm全部取材,直径大于1cm较多取材.取材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和胃镜下形态:胃窦10例,胃体9例,胃角15例,贲门8例.胃镜下形态:Ⅰ型1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型24例;Ⅲ型11例.②病理组织学检查:腺癌19例,占45.2%.粘液细胞癌12例;印戒细胞癌1例.鳞癌10例.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多表现为浅表凹陷和溃疡型,胃壁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重视内镜检查并准确行粘膜活检有助于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张钢志  戴宁 《医学综述》2008,14(7):1009-1011
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普通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荧光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窄谱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各种方法在EGC的诊断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以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预后好,病死率低。内镜检查是诊断及筛查早期胃癌简单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而提高内镜下发现病灶的能力并精准活检是早期胃癌诊断的关键。随着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等内镜技术的不断兴起及逐步普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了解各项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师全面、有效、合理地制订早期胃癌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10月经外科手术证实和内镜下切除证实的14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常规内镜检查确诊124例,超声内镜检查确诊20例.病变部位以胃窦部(46例,31.9%)最多,其次是胃角部(44例,30.6%)、胃体部 (24例,16.7%)、贲门部 (14例,9.7%)及胃底(16例,11.1%).肉眼观察以Ⅱ型(表面型)(105例,72.9%)为主,其中Ⅱa型34例,Ⅱb型15例,Ⅱc型56例;其次是Ⅲ型(溃疡型)(24例,16.7%)和I型(隆起型)(15例,10.4%).本组病例1次内镜检查确诊100例(69.4%),2次或2次以上内镜检查才确诊44例(30.6%).结论 早期胃癌以Ⅱ型病变多见,且胃窦部为好发部位,内镜检查及黏膜多点活检为早期确诊的主要手段;另外,超声内镜检查也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和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治疗,采用FACSAriaⅢ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治疗前、后免疫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2组淋巴结清扫数、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CD3~+、CD4~+、CD8~+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胃癌切除术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期及免疫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的文献资料,对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探讨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等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等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