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观察发病6~8h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8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取15mL静脉推注后,余85mL在60min内静脉滴注溶栓。溶栓后予降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营养剂等综合治疗。结果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59%,NDS值(12.6±3.7)和BI值(3.24±0.86)都较溶栓前小。结论发病6~8h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超早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 h内),对照组延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6 h),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 h、24 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rPA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贵州益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6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PA溶栓治疗,通过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患者3个月的Rankin改良评分(mRs),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56例患者中,13例(23.21%)病人3h内溶栓,43例(76.79%)病人3~6h内溶栓.溶栓后24h NIHSS评分42例(75%)>4分.3个月后完全恢复(mRs评分<3分)分别为40例(71.43%).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PA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急性脑梗死后3h内与3~6h行rPA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索静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药物对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组45例应用尿激酶溶栓后6 h给予东菱迪芙10 BU静点,溶栓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45例于尿激酶溶栓后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溶栓前后各时间段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监测实验室指标及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但实验组治疗后FTB降低明显,尤以第1、2天最为明显(P<0.01,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提高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溶栓后应用降纤及抗凝药物,能有效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愈率,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颈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并探讨颈动脉溶栓组不同溶栓时间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颈动脉溶栓有效率84.91%,静脉溶栓有效率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评分两组平均减少分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脉溶栓组溶栓时间<3h与3~6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h与6~9h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时间选择以发病6h内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对发病7~12h和发病小于6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对比,对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和非溶栓治疗组疗效对比。结果6h内溶栓治疗组有效率80.5%,无效11%,加重8.3%7~12h溶栓治疗组有效率61.1%,无效16.6%,加重22.2%。一般治疗组有效率19.2%,无效率23%,恶化30.7%。结论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的功能,本文从发病超早期(<6h)溶栓治疗和早期的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治疗及进展型卒中的治疗三方面,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疗效明确治疗方案的代表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时间<6 h[1-2],但目前临床上实际溶栓治疗时间常常延误.作者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8 月本院连续收治的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2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24h、7d、30d 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 随访90d溶栓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7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7例患者溶栓治疗后6例完全通畅,1例部分通畅;7例患者在14d 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结论 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一步有待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对7例发病在6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结果 7例患者溶栓治疗后6例完全通畅,1例部分通畅;7例患者在14d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 结论 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一步有待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钟有安  马朝桂 《微创医学》2002,21(6):921-92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溶栓、降纤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方法 .最理想的是在超早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大脑血液灌注,才能有效防止脑梗死和瘫痪的发生.因而,超早期予以迅速降纤溶栓复流被认为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有学者认为,超急性期(发病1~6h)脑梗死患者适合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但发病6~72h的急性期患者则主张降纤维蛋白原药物如纤溶酶或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治疗,而二者的疗效比较评价报道少见。通过我院近几年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旨在观察纤溶酶与低分子肝素疗效。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6 h内)尿激酶或rt-PA溶栓治疗.对入院时已超过溶栓时间窗而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工作者正在探讨的问题.我院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超过6 h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静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等综合治疗对维护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安全性。方法对91例按照标准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溶栓后6h给予东菱迪芙10BU静脉滴注,溶栓后12h给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溶栓后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T、APTT均延长,但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二组FIB均降低,但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B降低明显,尤以第1、2最为明显(P<0.01,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静脉溶栓对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8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脑梗死组、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每组20只。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脑梗死组、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大鼠均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大鼠建模后分别于4.5 h、6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泵入处理。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微血管密度及皮层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3 d及7 d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脑梗死组(P < 0.01)。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3 d及7 d脑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脑梗死组(P < 0.01),6 h溶栓组3 d及7 d脑微血管密度均低于4.5 h溶栓组(P < 0.05)。4.5 h和6 h溶栓组的7 d脑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3 d脑微血管密度(P < 0.01)。与脑梗死组比较,对照组、4.5 h溶栓组、6 h溶栓组大鼠3 d和7 d皮层脑组织NO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SOD显著升高(P < 0.05~P < 0.01),6 h溶栓组3 d和7 d皮层脑组织MDA含量高于4.5 h溶栓组(P < 0.05~P < 0.01),6 h溶栓组3 d和7 d皮层脑组织SOD含量低于4.5 h溶栓组(P < 0.05);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大鼠7 d皮层脑组织NO含量高于3 d NO含量(P < 0.05)。结论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的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其可增加微血管密度及降低皮层脑组织NO含量和MDA含量、升高皮层脑组织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VBA)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不同溶栓时间窗,对62例VBA脑梗死分为两组:<4.5h组和4.5 ~6.0h组,各31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窗及不同年龄组间溶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P<0.05);<4.5h组、4.5~6.0h组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BI指数均较溶栓前显著升高(P<0.05);溶栓后90天,<4.5h组BI指数显著高于4.5 ~6.0h组(P<0.05);4.5~6.0h组<60岁患者的有效率47.1%,显著低于<4.5h组有效率77.4% (P <0.05),而4.5 ~6.0h组年龄≥60岁患者与<4.5h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h内溶栓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而4.5 ~6.0h溶栓中,年龄≥60岁患者出血的风险较低.结论 VBA脑梗死发病6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4.5h内溶栓预后相对更好.对于发病4.5 ~6h的患者内不应轻易放弃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时间窗6 h内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32例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6 h内患者应用大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有较佳疗效,并降低再梗发生率,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激酶(urokinase)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发病后6小时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疗效评价在溶栓后24h及20d进行,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溶栓前2例为TIMI 1,25例为TIMI 0.溶栓后21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6例未再通.23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1例死亡.发病3h内IAT组与发病3~6hIAT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发病3h内IAT组疗效较好.结论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尽早作IAT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