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62年在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发现本病以来,近年已发展成国内EHF高发病省之一.我们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及病毒学等研究方法,主要在1981-1988年间,对贵州省EHF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89,13(3):179-180
应用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动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调查;依据地理境观,主要宿主动物和病原类型不同,划分疫源地类型的研究称为地理流行病学。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主要于1982~1988年间完成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一结果在EHF的防制和深入研究中开始发挥作用。调查结果 1982~1988年间,在全省范围内的调查结果表明: 一、贵州省1962~1988年,在50县(市)有EHF病例发生和流行;51县(市)人群血  相似文献   

3.
吕太富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91,15(4):201-204
近年来,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研究的报道不少,但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进行系统的研究则不多。贵州省是本病高发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它因素,使流行情况极为复杂。我们在进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同时,对其血清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杨洁  潘家秀 《贵州医药》1994,18(3):181-183
31年疫情资料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例逐渐增多,发病率呈阶梯状上升,病死率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绝对数的增多死亡率则在上升.31年全省56个县(区)出现临床病例,但疫区相对稳定,主要发生并流行于黔北山原丘陵盆地,93年以来东部地区出现与前者有所不同的病例,发展快,石阡等县成为高发病县.EHF流行有明显季节性,黔北遵义地区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1月,近年高峰病例明显减少,为野鼠型疫区;东部石阡等地病例主要集中在3至5月,为家鼠型疫区.从31年疫情推测:随年度增加,新发病县不断增多,今后数年内疫区将继续扩大,发病继续呈阶梯状上升之势;东部地区病例可能增加较快,有可能引起较大流行.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的辩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蕾  孙志坚 《江苏医药》1995,21(1):20-21
报道川芎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实验感染大白鼠和乳鼠的疗效。结果表明:大鼠经川芎嗪治疗后,血清特异性EHFV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肺,肾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含量较对照组显为少,肺出血情况较对组为轻,血尿素氮(BUN),肌酐(Cr)较对照组为低(P<0.05)。疗效与治疗时间显著相关,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病毒攻击48小时后开始治疗者基本无效。提示川芎嗪对E-HFV的攻击具  相似文献   

7.
张天明  李秀玲 《医药导报》1995,14(4):163-164
报道特异性抗病毒,免疫调节,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近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视对流行性出血热各了病程阶段的护理。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进行探讨和实施。结果使患者尽快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结论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各方面的观察,细致护理,使患者减轻痛苦,缩短病程,早日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9.
10.
宁德地区第一医院自1973年~1988年共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15例。其中4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TFA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EHF-Ab)确诊,现择其典型误诊病例,加以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和减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鼠为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我国为重疫区。临床工作中发现该病极易误诊,与同行们的经验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关于误诊方面的文章已在多家医学杂志上发表,现将其总结、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赵颖 《黑龙江医药》2001,14(6):505-506
本文通过流行性出血热分析研究其体温、血压、尿量及出血症状的变化.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探讨。1 根据体温变化特点进行护理患者在发病第三日左右体温可达最高峰,对高热患者可给予冷敷降温,而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害,需慎用解热药物,切忌引起出汗过多,造成体液丧失,加重诱发低血压休克,在患者体温下降接近正常时,不可认为患者系病情好转,而放松护理,应警惕其转入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特别对体温骤降患者更应予以重视,做好休克期和少尿期的护理准备工作。2 根据血压变化的特点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95年11月~1998年12月对资料完整、既往无其他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126例,男83例,女43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 防治方案(试行)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刘玉英 《首都医药》2008,15(24):37-37
对北京市平谷区医院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对8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均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16例行肝穿光镜检查,结果有67例诊为 EHF 合并肝损害;12例合并病毒性肝炎(VH);1例合并药物性肝损害。作者提出:诊断 EHF 所致肝损害宜慎重,VH 血清标志物及肝穿活检有助与 VH鉴别;EHF 肝损害时黄疸、肝脾肿大、SGPT 短期内复常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7例,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13例(治疗组),不用病毒唑治疗14例(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对照组:1990—1992年收治14例(死亡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最大59岁,最小16岁,平均41岁.②治疗组:1993年~1997年收治13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39岁.1.2 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发热、“三红”、口腔粘膜出血点、腋下皮肤出血点等.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蛋白尿、EHFIRG抗体阳性.1.3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病毒唑首次量为33mg·kg~(-1),以后第1~4d按16mg·kg~(-1)给药,每6h一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第5~7d病毒唑按8mg·kg~(-1)给药,每8h一次,7d为一疗程.②对照组:不使用病毒唑,其他综合治疗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我镇驻地及周围乡镇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 ,但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 ,常造成误诊 ,现将 2例特殊病例报告如下。病例 1 孙某 ,男 ,45岁 ,农民。 4天前于农活时不慎割伤左手示指 ,1天后开始高热 ,在当地诊所静滴抗生素无好转 ,被家人送至本院。主诉头痛、头沉重感、乏力。查体 :T 39.5°C,面红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96次 /分 ,律齐 ,无杂音 ,腹软 ,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外科情况 :左手中指可见一 1 .5 cm伤口 ,边缘不齐 ,伤口周围溃疡 ,糜烂 ,有脓液渗出。血常规检查示 :WBC1 9.2×1 0 9/ L,N 0 .90 ,L 0 .1 0。入院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