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延髓背角胶状质亚核内突触形式,结果表明:在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存在着大量以树突为中心、少量以轴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前者依据参与构成复合体神经终末内含突触小泡的形态,可将复合体再分为圆形透明小泡、椭圆形和扁平状透明小泡及含大致密核心小泡(LDV)三个亚型,后者仅分为扇贝型和普通型二型。本文详细描述了各型复合体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大鼠PF中参与突触构成的各种轴突终末及突触联系为主的超微结构特征,PF中参与突触构成的轴突终末分为R,F,P及G终末四类,R终末包括SR及G终末四类,R终末包括SR及LR终末,SR终末占81.53%,为含有小圆形清亮小泡的轴突终末,所含小泡平均直径为43nm,LR终末占94.5%,含较大直径的圆形清亮小泡,平均直径为56nm,与树突构成对称或不对称的轴-树突触,F终末占6.44%,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PMRN中皮质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突联系,用溃变电技术首次观察了9只损毁感觉运动皮质大PMRN中的溃变终扣。溃变的皮质纤维表现为电子致密型变化。有两种含有不同小泡的终扣,含圆形清亮小含混合型小泡终扣,两种终扣均有大、小两型。两种终扣与PMRN神经元形成非对称型和对称型轴树突触,偶见对称型轴体突触。结果证明了皮质纤维与PMRN的单突触联系,也表明皮质PMRN纤维可能有侧支和轴突两投射。  相似文献   

4.
用直流电电解损毁大鼠下丘脑一侧室旁核(Pa)后,电镜观察同侧孤束核内侧亚核(Sol M)中Pa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结果:Sol M中有Pa下行投射纤维终末存在,构成的突触以轴-树突触为主,轴-棘,轴-轴突触为少量,无轴-体突触,Pa终末内的突触小泡以圆形清亮囊泡为主,突触的类型主要为Gray I型,Sol M 中有少量Pa终末参与构成突触球,Pa下行投射终末溃变以电子致密型为主,有少量水样溃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特点为核较大,核膜常有凹陷,常柒色质较多,胞浆丰富,含有较多量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的树突主要作为突触后成分与轴突或突触前树突形成轴树突触或树树突触。此外,标记树突还可以作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树突型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观察大鼠橄榄内侧副核(MAO)内皮质溃变终未与橄榄小脑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方法:用顺行演变结合HRP电镜技术,观察12只大民橄榄内侧副核;。结果:1.皮质溃变终末分布于双侧MAO的中、下段,以同侧多见;2.溃变终末以电子致密型溃变为主,也见少数神经微丝型和电子透亮型溃变;3.溃变终未与HRP标记的树突或胞体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其特点是:①轴一树突触多见,多为含圆形清亮小泡终未形成的非对称型突触,少数为含扁平小泡终末形成的对称型突触;②轴-体突触少,多形成对称型突触;③正常终末与溃变终末共同与HRP标记树突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讨论:结果表明,皮质-小脑通路在下橄榄内侧副核中存在着单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醛—锇酸固定法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大白鼠的弓状核有两型细胞。这两型细胞中都存在着中心密度不同的颗粒小泡,这些小泡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密切关系表明,其形成和细胞结构有关。并提示颗粒小泡含有单胺成分前体和释放因子。  相似文献   

8.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有树-轴突触及连续性突触。树-轴突触(DA) 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连续性突触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而轴突A又与树突D_1形成轴-树突触。轴-树-树突触(A-D-D_1):轴突终末A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而树突D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树-树突触。轴-轴-树突触(A-A_1-D_1):轴突终末A与轴突终末A_1形成轴-轴突触,而轴突终末A_1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9.
对正常大鼠孤束核中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此区域内孤束核(NTS)的轴突终末多为含圆形清亮小泡的终末(R),其次为含多形性小泡的终末(PL)和含有大颗粒小泡的终末(LG),另外还可见少量含扁平小泡为主的终末(F)。其终末的突触形式绝大多数为轴树突触约占95.5%,轴体突触占3.5%,轴轴突触占0.7%,树树突触占0.3%,还可见到少数突触小球样结构,并对其针刺镇痛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陶发胜  张建林  梅冠庭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1,22(20):1828-1830
目的 定量分析大鼠5-羟色胺(5-HT)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运动核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运动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20只,经升主动脉灌注固定。用振动切片机横切脑干,片厚50μm。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染色结果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均呈ChAT阳性;5-HT阳性终末主要含透明圆形小泡(直径20-30nm),透明扁平形小泡(长径25-35nm)和大颗粒囊泡(直径≥50nm)较少见。5-HT阳性终末与ChAT阳性运动神经元之间主要形成非对称型突触联系,对称型突触较少见。非对称型突触的突触间隙明显宽于对称型突触的突触间隙。结论 5-HT阳性终末主要含透明圆形小泡,它们与ChAT阳性的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主要形成非对称型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孤束核向疑核投射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HRP顺、逆行标记法及神经溃变技术,用光、电镜同时观察了大白鼠孤束核向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孤束核向疑核有明显的纤维投射,这些纤维与疑核细胞形成Gray’sⅠ型轴-体、轴-树突触。提示疑核及其所在的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区可能是某些内脏反射的重要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12.
孤束核向面神经核投射的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HRP顺、逆行标记法及神经溃变法,用光、电镜同时观察大白鼠孤束核及其腹侧网状结构区细胞向面神经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孤束核及其腹侧网状结构均向面神经核的中间亚核有定位的纤维投射,前者形成较细终末,后者形成较粗终末。同时观察这些纤维终末与面神经核细胞间的突触关系。井对这些投射的机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进行了加压素(VP)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索酶(TPPase)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IGSS法显示PVN和SON核团内均含有丰富的VP阳性细胞,10μm厚的冰冻切片上就能显示出VP阳性纤维。PVN和SON核团内显示很强的G-6-Pase、TPPase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用这三种酶反应,能清楚地显示出PVN和SON二核团的轮廓形态。文中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方法观察了刺激大鼠尾核(CD)、小脑结合臂(BC)对丘脑腹内侧核(VM)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刺激CD控制大多数VM神经元;刺激BC兴奋大多数VM神经元;二者的联合刺激抑制V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刺激CD组与联合刺激组在反应类型构成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刺激BC组与联合刺激组间则存在着反应类型构成比的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VM神经元对小脑、基底神经节的传入有整合作用,其结果以基底神经节的传入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15.
观察6例儿童小脑齿状核及其周围髓质血供。齿状核动脉可分齿状核内动脉和齿状核外动脉。齿状核动脉在髓质内分支很少,在核周分支增多。齿状核动脉分支间互相吻合成血管网,形成密集的血管丛,丛的形态与齿状核外观相一致。齿状核微血管密度为1355.03±222.1mm/mm~3,血管网密度为664.20±87个/mm~2。核周髓质内微血管密度为164.20±42.85mm/mm~3,血管网密度为59.23±6.69个/mm~2。本文讨论了齿状核血管形态与小脑出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幽婷  高向阳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4,14(2):103-106,T000
在14只SD大鼠的一侧听皮质泳注HRP,观察听皮质与中缝背核以及蓝斑的联系。标记细胞分布于DR的各部,主要见于中缝和同侧,对侧汉占总数的30%;在LC见到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该核同侧尾份的3/5,对侧者稍多于6%。作者并进行了标记细胞类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电泳技术研究大鼠前脑和脑干向中央上核(CS)的纤维投射。将HRP输入CS后,观察到缰核、脚间核和被盖背核区有较多的标记细胞,斜角带核、下丘脑核和乳头体核有少量标记细胞。在外侧缰核、脚间核和被盖背核区可见丰富的顺行标记终末。结果表明,前脑的缰核和脑干的脚间核和被盖背核区是CS的主要传入来源,它们之间存在往返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8.
Gynostemma(Gynostemmapentaphallum)canimprovelearningandmemoryofrats,butthemech-anismisunclear.Theprocessionoflearningandmemo-ryisdivdedintofourparts:acqusition,retention,recog-nitionandrecall.Manypartsofthebraintakepartinacqustion,suchasleftprefrontalcort…  相似文献   

19.
应用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对伏核与孤束核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将麦芽凝集HRP(WGA—HRP)注入大鼠的孤束核,发现在伏核的后2/3段的腹内侧部有密集的顺记纤维、终末和大量的标记细胞,愈近尾侧标记纤维和细胞越多。将HRP注入伏核,在孤束核的尾侧半见有大量逆行标记细胞和顺行标记纤维。标记物主要位于孤束核的连合核和内侧亚核。这一发现表明伏核与作为内脏活动中枢的孤束核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往返联系,并提示基底前脑的伏核与内脏活动的综合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报道电刺激胸脊髓和孤束核对PVH单位的效应。用大鼠105只,尿酯麻醉,以玻璃微电极记录PVH单位放电,电刺激脊髓和孤束核观察其对PVH单位的效应。实验共记录了1365个PVH单位,其中对电刺激脊髓反应单位67个,对电刺澈孤束核反应的单位42个。电刺激脊髓可使PVH单位出现易化反应、兴奋反应、先兴奋后抑制和先抑制后兴奋反应以及抑制反应。本文就上述结果讨论了以下的可能性。(1)脊髓向PVH投射多数是多突触的,少数是少突触甚至是单突触的。并且脊髓向上投射可能存在快、慢两个途径。(2)孤束核头端到PVH的上传有多突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