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用一种快速免疫方法制备抗人尿液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用15% 三氯醋酸提取循环抗原后采用脾内直接注射法免疫 B A L 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 建立了 2 株分泌抗人尿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克隆细胞株2 E6 及2 B11,两者免疫球蛋白鉴定均属 Ig M 类, E L I S A测得单抗对尿液循环抗原( I H U C Ag),效价分别为2.56×105 和6.4×104 。琼脂双扩散试验显示2 株单抗与正常人尿三氯醋酸提取物均不能形成沉淀线,而2 E6 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循环抗原能产生沉淀线。分别用2 B11 和2 E6 腹水为捕捉抗体, H R P H11 为酶标抗体检测 12 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依次为6 例和3 例阳性,8 例正常人尿液均为阴性。结论: 用血吸虫病患者尿液提取的循环抗原经脾脏注射免疫 B A L B/c 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McAb-Dot-ELISA检测牛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循环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McAb-Dot-ELISA检测牛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循环抗原并观察其与现场粪孵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日本血吸虫单抗SSJ14;应用McAb-Dot-ELISA检测现场和实验室感染牛日本血吸虫血清循环抗原。结果 检验酶标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显示该株单抗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实验室感染血吸虫病的阳性牛血清及阴性血清检测有100%的符合率,检测现场采集血清的循环抗原的结果和粪孵结果对比,总符合率达到82.91%。结论 SSJ14单抗和由此研制的McAb-Dot-ELISA方法能应用于牛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循环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都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动物实验发现,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抵抗力,用旋毛虫肌蚴抗原免疫小鼠亦能产生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彭飞等研究表明,旋毛虫和日本血吸虫之间存在交叉抗原。近来经动物实验证明,感染旋毛虫的母鼠产下的小鼠也具有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为了解该交叉抗原所引起的保护性能否经血清被动转移给受体动物,  相似文献   

4.
关于鼠体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学和生物学要比鼠体曼氏血吸虫病的情况了解得少得多。近来了解到129/J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高度抵抗力。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遗传抵抗的129/J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的血清学应答。作者应用放射性~(125)I标记的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免疫沉淀试验对感染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清Ⅵ型胶原在评估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和59例经秋水仙碱或安慰剂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Ⅵ型胶原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对小鼠肝脏病理改变及患者肝脏B超和各临床指标作了观测。结果小鼠血清Ⅵ型胶原水平在感染后进行性升高,并与肝脏病理变化基本一致;患者血清Ⅵ型胶原较正常人也有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Ⅵ型胶原可能是监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展及药物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敏感、有效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方法,利用单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患者及动物模型标本中日本血吸虫5D基因。结果从动物模型采取的肝、脾组织及大便标本均为阳性,而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及日本血吸虫感染鼠的血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均未检出阳性。这表明外周血中可能不含有日本血吸虫DNA,使PCR方法应用于血吸虫病的诊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都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动物实验发现,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抵抗力[1],用旋毛虫肌蚴抗原免疫小鼠亦能产生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2].  相似文献   

8.
根据公认的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候选分子Sm28 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4 个不同血吸虫多肽片段,对小鼠进行免疫保护实验。采用200 μg/只,皮下注射共免疫3 次,每次间隔1 周,末次免疫后2 周以(40 ±2) 条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攻击感染。另设不免疫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获得24.3 % ~47 .9 % 的减虫率和35.1 % ~50 .4 % 的减卵率。各组小鼠免疫前和免疫后尾部取血涂片染色,观察比较外周血白细胞及T 细胞、B细胞的变化,结果免疫后较免疫前嗜酸性白细胞和T细胞升高。实验提示,血吸虫多肽抗原有一定免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洞庭湖日本血吸病流行区居民(实验组)和非疫区居民(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R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AWA)和5种重组基因疫苗修选抗原刺激增生时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并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的产和瑟人体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来自洞庭湖日本血吸虫病洲岛型流行区2个岛(青山和严家山)的67名实验组对象,按其暴露于疫水的程度和血吸虫病粪检结果,分为抗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原肌球蛋白免疫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及其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头足部分离的天然原肌球蛋白(分别称为SjcTM和OhTM)免疫小鼠后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参照Cote和Smilie文献改进的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及其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头足部分别提取天然原肌球蛋白(TM)抗原,用SDS-PAGE分析其纯度和分子量,并以所提纯之TM抗原加福氏佐剂皮下多点注射免疫C57BL/6雌性小鼠,共免疫3次,攻击感染后6wk解剖小鼠,门脉灌注收集成虫,并分类计数小鼠肝脏和肠组织内的未成熟和成熟虫卵。同时设立佐剂对照组。结果: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和湖北钉螺TM分子量相似约40kDa。与佐剂对照组相比,日本血吸虫和湖北钉螺TM免疫组:减虫率分别为21.1%和28.2%;平均每对成虫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0.1%和52.2%,肠组织减卵率分别为32.8%和28.1%;肝脏成熟虫卵减少率分别为25.9%和46.8%,在肠组织的减少率分别为39.7%和66.8%。结论:日本血吸虫和湖北钉螺TM抗原具明显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具有抗感染和抗血吸虫病免疫的作用。可作为血吸虫病候选疫苗分子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观察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循环抗原的动态变化。该方法采用兔抗AWA-IgG作包被抗体,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血卵单抗SJA111和74D11组合作Ⅱ抗,172例经粪孵毛蚴确诊的血吸虫病人中,136例循环抗原阳性(79.1%),其中轻度(毛蚴数〈5只/20克粪)、中度(-20)、重度(大于20)感染者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3.4%、8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和抗体检测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 ,间接ELISA检测尿液中特异性抗体。 [结果 ]10例急性血吸虫病和 6 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和 40 % ,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和 6 1 7%。两者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分别为 10 0 %和 71 7%。 10 0例健康对照者尿液中仅 3%出现假阳性。 [结论 ]检测尿液中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简便、实用 ,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DNA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一种敏感、有效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方法,利用单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及动物模型标本中日本血吸虫5D 基因。结果从动物模型采取的肝、脾组织及大便标本均为阳性,而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及日本血吸虫感染鼠的血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均未检出阳性。这表明外周血中可能不含有日本血吸虫 DNA,使 PCR 方法应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及疗效考核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辅助性免疫诊断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确定人群的感染率、感染度、传播监测、考核防治效果以制定防治策略的主要工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渗入,多种纯化组分抗原、重组抗原、模拟抗原以及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被制备,并应用于日本血吸虫血清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以提高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文将分别对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免疫诊断方法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脾型曼氏血吸虫病病人的肾小球存在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动物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变化,同时在病人和感染动物的血清和尿中发现了曼氏血吸虫循环抗体、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这提示肝脾型血吸虫病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球的损伤作用。本文作者对115只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p全菌抗原检测60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HgIgG抗体。结果日本血吸虫病组血清HpIgG抗体检出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46.0%),平均血清抗体滴度(2.30土0.42)亦高于对照组(2.02±0.38),血清HPIgG抗体的检出率和抗体滴度随病程的发展而升高。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与HP感染之间高度相关,必须加强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H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控制血吸虫病变的发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体差异度法推测血吸虫病患者感染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检测小鼠和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的IgM、IgG抗体水平,并分别计算抗体差异度值,推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感染时间;通过循环抗原检测和免疫印迹反应验证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感染情况,并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比对。结果经抗体差异度值分组的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感染时间明显不同,差异度值大于0.61的患者感染时间约为4-5周,而小于0.61的患者感染时间在7-8周以上。结论抗体差异度法在推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感染时间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20条/只和100条/只剂量的尾蚴感染家兔,并于第9wk用吡喹酮对约半数家兔进行一次性灌胃治疗,依此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用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应用该法分别检测感染家兔血中3类循环抗原、膜相关抗原(MAA),肠相关抗原(G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观察循环抗原滴度水平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用Dot-ELISA法检测3类循环抗原时,20条尾蚴感染组与100条尾蚴感染组家兔不论治疗与否,血中3类循环坑原滴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t-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不适宜于作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度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印迹术(EITB)检测感染鼠血清的循环抗原。所用抗体由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五种抗原(SEA、UEA、TA、CY、MC)免疫动物获得。SDS—PAGE和EITB显示这些抗原与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和蛔虫等交叉反应不明显。其中CY抗原的31KD条带是血吸虫特有。用EITB监测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内各期和用吡喹酮治疗后2周的循环抗原有如下变化:UEA抗体显示的187KD抗原多肽在4周出现并逐渐加深,治疗后变淡;与TA和CY抗血清反应的40KD抗原分别在感染后3天~4周和3天~2周出现;抗MC显示的15.3KD在6周出现,治疗后消失;与成虫表膜相关的20、15、12.8KD仅在治疗后出现。对这些特异的抗原性多肽动态观察似可为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和考核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McAb-RIH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McAb-RIH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McAb-RIHA双盲法测定正常人与各种类型血吸虫病人血清,同时进行交叉反应与重复性试验。结果McAb-RIHA检测正常人血清,假阳性率为2.17%;对急性、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99.39%、84.00%、28.57%,与粪检阳性病人阳性符合率为84.00%。急性血吸虫病人体内循环抗原含量高于慢性血吸虫病人及晚期血吸虫病人,反应滴度的平均几何均数为慢性血吸虫病人的13.3倍,晚期血吸虫病人的36.4倍;而不同感染度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体内循环抗原的滴度与粪虫卵数无明显关系。结论McAb-RIH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