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MR T2WI高信号环征(T2-rim sign)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治疗后肌瘤非灌注区体积(NPV)与治疗前肌瘤体积的百分比(NPV%)判断消融效果,根据术前是否存在T2-rim sign分为T2-rim sign组和无T2-rim sign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V%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消融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肌瘤血供明显减少,60例NPV%75%,300例≥75%,其间肌瘤位置、辐照时间、治疗强度、MR T2WI信号强度及有无T2-rim sig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U消融肌瘤NPV%与MR T2WI信号强度、T2-rim sign、辐照时间及治疗强度有关(P均0.05);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及T2-rim sign是影响HIFU消融肌瘤NPV%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相比无T2-rim sign组,T2-rim sign组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均增加,NPV%降低(P均0.05)。结论 T2-rim sign为HIFU治疗子宫肌瘤即刻疗效的影响因素;具有该特征的子宫肌瘤患者亦可自HIFU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FU对MR T2WI不同信号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患者共210个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治疗。根据术前MR T2WI表现分为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及混杂信号组,比较各组间术前肌瘤体积、术中消融治疗参数(声源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及治疗强度)、能效因子、术后消融率、肌瘤缩小率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组间术前肌瘤体积(χ~2=14.720,P=0.002)、术中辐照时间(F=10.422,P0.001)、治疗剂量(χ~2=30.973,P0.001)、能效因子(F=3.953,P=0.009)、消融率(F=4.313,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信号组术前肌瘤体积明显小于高信号组(P=0.032)及混杂信号组(P=0.029);高信号组术中辐照时间明显长于低信号组(P0.001)及混杂信号组(P=0.006),治疗剂量明显大于低信号组(P0.001)、等信号组(P=0.023)及混杂信号组(P=0.013)。高信号组能效因子明显高于且消融率明显低于低信号组(P=0.016、0.003)、等信号组(P=0.012、0.006)及混杂信号组(P=0.002、0.003)。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4组间放射痛、皮肤烫伤、治疗区疼痛等术中不良反应及阴道排液、下腹部疼痛、骶尾部疼痛等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IFU治疗对MR T2WI不同信号的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但其中高信号肌瘤消融难度较大,术后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IFU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比较HIFU治疗不同位置、类型、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的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平均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分别为(107.14±70.85)cm3、(72.48±11.04)%和(7.45±3.05)J/mm3。不同位置、类型、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之间,HIFU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肌瘤的消融率更高、能效因子更低(P均0.05)。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相对安全,消融效果确切,其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的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FU消融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衰减和声速的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45个。对患者术前行MR检查,根据T2WI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3种类型。采用插入取代式脉冲传输法测量肌瘤标本的声速和声衰减。结果 45个子宫肌瘤标本中,T2WI低信号肌瘤7个,等信号肌瘤9个,高信号肌瘤29个,其组织声速分别为(1 597.86±15.17)m/s、(1 586.70±10.83)m/s、(1 576.57±10.06)m/s,低、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声衰减分别为(4.03±1.34)dB/cm、(2.54±1.17)dB/cm、(1.04±0.66)dB/cm,低和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低信号肌瘤组织与等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速、声衰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腹壁T2WI表现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41例因子宫肌瘤接受HIFU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盆腔MRI及HIFU治疗相关资料,根据腹壁T2WI信号有无改变将其分为信号改变组及信号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腹壁T2WI表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135/541,24.95%)信号改变,包括70例(70/135,51.85%)腹壁脂肪层、21例(21/135,15.56%)腹壁肌肉层、44例(44/135,32.59%)腹壁脂肪层及肌肉层信号改变,可见腹壁T2WI呈斑片状或条索状高信号、脂肪抑制(FS)-T2WI呈稍高或混杂高信号;406例(406/541,75.05%)T2WI腹壁信号正常。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腹壁厚度、腹壁脂肪厚度、生产史、腹壁瘢痕、子宫肌瘤T2WI信号、HIFU平均功率、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强度、治疗剂量、治疗体积及术中皮肤灼烧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壁瘢痕、腹壁脂肪厚度、子宫肌瘤T2WI信号、HIFU平均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强度、治疗体积及术中皮肤灼烧感均为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腹壁T2WI表现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腹壁瘢痕、腹壁脂肪厚度、肌瘤T2WI信号、HIFU平均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强度、治疗体积及术中皮肤灼烧感为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腹壁T2WI表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发性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过程中能效因子(EE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HIFU治疗的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选择可能影响EEF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EEF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 regression方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HIFU治疗平均EEF为(7.62±5.39)J/mm3。6个预测因子被引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包括靶皮距、前倾位(子宫位置)、贯穿型(肌瘤类型)、肌瘤最大径、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及增强T1WI强化程度。其中EEF与靶皮距、增强T1WI强化程度、贯穿型(肌瘤类型)呈正相关,与肌瘤最大径、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前倾位(子宫位置)呈负相关,且肌瘤最大径对EEF影响最大(标准系数为-0.292)。结论对子宫呈前倾位且肌瘤血供少、含水量低、最大径长、靶皮距小的非贯穿型单发性子宫肌瘤,HIFU消融EEF小,难度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致腹壁皮肤热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对比52例治疗后出现治疗区域腹壁皮肤热损伤(皮损组)与208例无皮肤热损伤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肌瘤特征及治疗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皮肤热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腹壁瘢痕及皮下脂肪厚度、肌瘤T2WI呈高/混杂信号、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治疗能量及声通道疼痛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壁瘢痕[OR=2.956, 95%CI(1.460,5.986),P=0.003]和皮下脂肪厚度[OR=1.050,95%CI(1.015,1.086),P=0.005]、肌瘤T2WI呈高/混杂信号[OR=2.250,95%CI(1.164,4.349),P=0.016]及声通道疼痛反应[OR=4.670,95%CI(2.360,9.241),P<0.001]均为皮肤热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时,患者腹壁瘢痕及皮下脂肪厚度、肌瘤T2WI信号及声通道疼痛反应均为致腹壁皮肤热损伤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前辅助应用丙酸睾丸酮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IFU治疗前联合丙酸睾丸酮治疗(研究组)或仅接受单纯HIFU治疗(对照组)。观察并记录HIFU治疗参数指标、发生凝固性坏死时的声像图灰阶改变、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测量并计算肌瘤内无灌注区体积、消融率、治疗后6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及肌瘤体积缩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HIFU治疗的治疗功率、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强度、治疗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出现团状强回声的比例[53.33%(16/30)]高于对照组[26.67%(8/30),2χ=4.444,P=0.035]。两组间出现团状强回声的辐照时间、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后肌瘤内无灌注区体积、消融率、治疗后6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及肌瘤体积缩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中HIFU治疗后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前辅助应用丙酸睾丸酮并不能有效提高消融率及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率,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治疗中团状强回声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其对前、后壁子宫肌瘤疗效的差异。方法对54例症状性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HIFU治疗;消融后当日或次日及术后3个月时行增强MR检查,评估肌瘤消融范围并计算消融率:消融率≥50%为显效,0<消融率<50%为有效,增强信号无减低为消融无效。结果共消融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57个,其中前壁肌瘤32个,后壁肌瘤25个;消融前肌瘤体积为16.27~502.12cm3,消融后增强MRI显示无灌注区域体积为5.75~292.42cm3,平均消融率为(68.14±16.19)%,显效率为89.47%(51/57),有效率为100%(57/57)。3个月后消融肌瘤无灌注区域体积较术后1天或次日进一步缩小(t=6.365,P<0.05)。前壁肌瘤平均消融率为(74.35±12.24)%,后壁肌瘤平均消融率为(60.93±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6,P<0.05)。结论超声引导HIFU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对前壁肌瘤的消融率高于后壁肌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CEUS)观察缩宫素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缩宫素辅助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消融前对子宫肌瘤行首次CEUS;之后10 min以微量泵静脉泵入0.12 U/ml缩宫素20 min(1 ml/min),再次行CEUS,而后进行HIFU消融。根据泵入缩宫素后CEUS所示子宫肌瘤增强模式将患者分为无灌注组、部分灌注组及完全灌注组;对比3组消融参数、肌瘤消融率及满意消融率。结果 无灌注组13例,部分灌注组27例,完全灌注组8例。3组HIFU消融参数及消融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灌注组辐照时间、治疗时间、治疗能量及能效因子(EEF)均小于部分灌注组及完全灌注组,部分灌注组上述参数均小于完全灌注组(P均<0.05);无灌注组消融率及满意消融率大于部分灌注组及完全灌注组,部分灌注组上述参数大于完全灌注组(P均<0.05)。结论 以缩宫素辅助可提高HIFU消融子宫肌瘤效果;但在部分对缩宫素不敏感患者难以实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GnRHa预处理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行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5例,根据UAE术前是否经GnRHa预处理分为GnRHa预处理组(n=20)及对照组(n=15),测量预处理组GnRHa预处理后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两组UAE术后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GnRHa处理后,预处理组血清激素E2、FSH及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nRHa预处理组UAE术后子宫缩小率、最大肌瘤体积缩小率及平均肌瘤体积缩小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GnRHa预处理可有效安全地提高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1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超声检测子宫及子宫肌瘤的大小,实验室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肌瘤缩小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LH、E2、FSH、P指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催乳素(PRL)下降不明显(P〉0.05)。本次临床观察51例患者中随访到49例患者,随访率为96.1%。其中30例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月经,10例患者在2个月内恢复月经,还有4例患者在半年后恢复月经。随访的所有患者当中瘤体没有增大的有40例占81.6%,瘤体增大的有5例,经手术切除瘤体的有3例,还有1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手术方式将8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54例行子宫全切术,B组34例行子宫次全切术。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价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B组术后生活质量较A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术均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以腹腔镜辅助下子宫次全切术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佳,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康复快,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根据肌瘤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官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之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但宫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的增强类型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7例子宫肌瘤患者(65个病灶),在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于HI-FU治疗后2、4、6、9、12个月采用常规超声随访,观察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 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示65个子宫肌瘤中,15个病灶(23.08%)为高增强,41个病灶(63.08%)为等增强,9个病灶(13.85%)为低增强。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45个病灶"完全灭活";高增强病灶的完全灭活率低于等增强及低增强病灶(P〈0.05),常规超声随访发现HIFU治疗后病灶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20个病灶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有肌瘤残存,常规超声随访发现病灶体积在HIFU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提供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信息,不同增强类型的子宫肌瘤其HIFU治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