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肢静脉溃疡杀菌纱布换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溃疡为下肢慢性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最难治的并发症,常由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溃疡引起[1]。脚踝上足靴区及踝部是最易发生的部位,踝上足靴区时离心较远而承受压力较高的部位,又有恒定的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7年5月收治1例右腿下肢静脉曲张,右小腿慢性溃疡25年的患者,经门诊换药处理,伤口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琳 《中华医护杂志》2005,2(4):380-380
慢性下肢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大多由于小腿静脉曲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内有蕴湿,湿阻经络,复感毒邪,湿毒互结,下注小腿,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肌肤失于濡养,日久破溃生疮。临床表现为小腿大面积皮肤发黑、坏死、皮温低、感觉迟钝,不慎弄破形成溃疡则经久不愈。我科采用自制中药及自制中药加金因肽换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溃疡用50%葡萄糖加庆大霉素换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伤性感染、烫伤及下肢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的下肢溃疡病例临床上较为多见。换药对下肢溃疡病人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 5 0 %葡萄糖加庆大霉素纱布敷患处治疗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 40例 ,均为下肢小腿溃疡 ,其中外伤性下肢感染 1 0 2例 ,烫伤性下肢溃疡 2 8例 ,下肢静脉曲张导致的下肢溃疡 1 0例。治疗组 80例 ,男 5 5例 ,女 2 5例 ,年龄在 1 0~ 81岁 ,用 5 0 %葡萄糖加庆大霉素纱布换药。对照组 6 0例 ,男 40例 ,女2 0例 ,年龄在 1 2~ 78岁 ,用雷佛奴尔纱条换药。1 2 治疗方法 治…  相似文献   

5.
王静 《大家健康》2016,(12):123-123
1.病例介绍患者,男,87岁。因右足背皮肤破溃伴渗液1月余,于2016年8月12日来我院伤口门诊就诊。入院护理评估:患者老年男性,肥胖体型,患高血压、冠心病,长期服用辛伐他汀、硝苯地平等药物;病员表情淡漠口角歪斜,双下肢肿胀,右下肢较明显,不能扪及足背动脉,不能自行行走,触之足部皮肤冰冷,下肢无毛发,皮肤光亮、苍白。右足背皮肤可见约5.6 cm ×6.4 cm大小溃疡,伤口渗液少,基底为75%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伴腐肉和坏死,边缘整齐,疼痛明显。伤口周围发红,足趾间真菌感染,臭味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3×109/L ,血红蛋白80 g/L,白蛋白32.4 g/L,未做伤口分泌物培养。血管B超检查显示双下肢血栓形成,部分血管阻塞。按照TIME原则评估[1],T-右足背5.6 cm ×6.4 cm溃疡,75%黄色腐肉+25%红色组织,致密不易脱落;I -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渗液少,趾间真菌感染,臭味明显;M-周围皮肤无浸渍;E -周围边缘组织变厚内卷,皮肤苍白光亮。该病例主要是做好疼痛管理、加强营养,局部应用新型敷料换药,42天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门诊换药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促进创面愈合.方法 通过对36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病人给予0.02%呋喃西林液湿敷、0.5%碘伏换药,总结经验.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换药时间最长30天,最短12天.结论 湿敷简便、安全,减轻了换药时的疼痛,促进难愈小创面的愈合,值得门诊换药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下肢溃疡是由小腿下1/3部位溃破难愈的疾病,临床表现以下肢溃破长年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体力劳动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病人,以中老年为多见,本病属于中医镰疮范畴,俗称老烂脚。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现就慢性下肢溃疡换药叙述如下。1西药换药  相似文献   

9.
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在门诊换药体会。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共收治5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的病人。年龄41∽7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8个月,溃疡面积均大于2∽4cm2,全部为瘙痒抓破所致单发溃疡。患者经当地多次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疼痛感染加重就诊我院门诊,经我院门诊换药,伤口全部愈合,现总结报告如下。 1换药方法:彻底清洁伤口,常规消毒皮肤后,先用双氧水清洗伤口,除去表面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无菌纱布擦干表面水分,用无菌纱布反复摩擦伤口。使伤口创面有点出血,直到有新鲜肉芽组织。然后用0.5%碘伏消毒伤口,接着用纱布浸泡优琐溶液湿敷伤口,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每天1次,连续换药,直到伤口分泌物明显减少,再隔日1次换药,边换药边观察,到伤口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0.
孙世娟  徐昕 《吉林医学》2005,26(9):937-937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如病程继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我院发现1例几种并发症并存,并以左下肢大面积溃疡为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患者进行系统地治疗和护理,最终病人的溃疡完全愈合.现对此病例进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微创刨吸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5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传统的静脉剥脱术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采取微创刨吸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切口数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总结临床治疗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微创刨吸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微创特点,而且美观、疗效好、复发率低,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1].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瘢痕多、欠美观等不足.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该手术时间短,切口少甚至无切口,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具有极好的美容效果.我科自2003年9月开展了该项新技术,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并且在护理方面也与传统手术有着明显的不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各种原因至下肢损伤,特别是下肢后方伤口的患者,换药费劲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以往换药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帮助提拉患肢,而且需要配合好提拉的高度,换药时间过长,医生、患者均感觉疲劳,耗时费力,难以坚持.国内有一些简易换药架的相关报道,但该简易换药架间距、高度固定,无法根据个体调节最合适的位置,患者感觉不适,甚至疼痛,医生操作不便,且换药盘摆放、使用不方便,容易污染.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研制出一种实用新型个体调节式下肢换药支架,临床应用于84例下肢损伤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本病特征为下肢浅静脉系统伸长、扩张而呈迂曲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工作者,其后期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足部的溃疡。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足部溃疡,效果甚佳。具体方法如下:先用解毒洗药方清洗足部,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曲张无创检查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芬莲 《微创医学》2007,2(5):462-464
下肢静脉曲张症(LEVE)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是多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共有的临床症状[1]。因此,寻找LEVE的病因,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术后复发率显得尤其重要。下肢静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2],但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伴有穿刺部位血肿、远端血管栓塞、下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00例,其中100例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术治疗,56例患者采用电凝术治疗,44例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对比分析3组治疗效果。结果3组微创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小等特点,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门诊换药室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烧伤、烫伤患者,浅表至深Ⅱ度烧伤,面积不超过5%,不需要住院而在门诊治疗。如果轻易、随便地给予换药,或者用药不当,护理工作做不好,就容易造成伤口创面感染,延长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凡士林纱块制作时凡士林的量不好掌握,因医用凡士林本身特粘稠。涂抹稍多,油纱布块就过于粘稠,易造成引流不畅,加重感染;涂抹稍少,油纱布块又过干,换药时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创面渗血,不利于皮片生长。为了克服凡士林纱块换药时的缺陷,我们将凡士林纱块的制作方法进行改进,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当代医学》2016,(10):81-82
目的:探讨在传统换药基础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对用药次数及行Ⅱ期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且自愿参加本次试验的Ⅲ及Ⅳ度压疮患者102例,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0)。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换药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方式换药。对2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创面改善情况、治疗中换药总次数及Ⅱ期修复手术时长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为(2.3±0.7)次,对照组为(27.7±5.8)次,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Ⅱ期修复手术平均时间为(21.5±4.6)d,对照组为(29.4±7.9)d,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传统用药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愈合,降低治疗成本,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