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的表达水平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HD)中的意义,并探讨CD163和sCIMOL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按照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选择8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0例非冠心病(NCHD)作为研究对象。84例CHD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四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mf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的sCD40L水平(ng/ml)。同时测定ESR、CRP。结果四组患者CD163和sCIMOL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CD163的表达水平在AMI组[(85.38±6.89)mfi]明显高于UA组的(65.18±5.52)mfi(P〈0.001)、SA组的(45.26±4.73)mfi(P〈0.001)和NCHD组的(20.95±3.42)mfi(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NCHD组(P〈0.001),SA组明显高于NCHD组(P〈0.001)。sCD40L水平在AMI组[(8.48±4.13)ng/Ml]和UA组[(8.72±4.26)ng/mL]明显高于SA组的(4.36±2.68)ng/mL(P〈0.01)和NCHD组的(4.12±1.96)ng/mL(P〈0.01)。CD163的表达水平与sCD40L、ESR和CRP显著正相关(r=0.837,P〈0.001、r=0.722,P=0.001和r=0.734,P=0.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D163和sCD40L的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和sCD40L的水平逐渐升高,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临床类型、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CD163与sCD40L、ESR和CR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 (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心绞痛 (SA) 2 4例 (包括 8例PTCA)、不稳定心绞痛 (UA) 2 0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 12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 ,SA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2 )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 ,而SA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AMI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无差异(P >0 .0 5 ) ,但AMI发病后 2 4hsCD40L有一峰值。 (4 )PTCA后血清sCD40L明显高于PTCA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判断ACS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龙川  蔡鑫  邵杉  胡思淦  涂胜 《西部医学》2009,21(7):1105-110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4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外和23例正常对照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与MMP-9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974,P〈0.01;r=0.9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升高明显,可作为预测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肾病及脑梗死的痰证患者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40表达的研究,探讨痰证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痰证组及非痰证组,脑梗死(C1)痰证组及非痰证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sCD 40L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 40的表达。结果无论是脑梗死患者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其非痰证组与痰证组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 40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痰证组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 40表达较非痰证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L/CD 40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形成脑梗死与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但无法肯定CD 40L/CD 40介导的炎症是辨证痰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取ACS患者52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随访ACS患者1月,测定其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增加,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因此CD40L可能成为预测斑块稳定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CD40配体(CD40L或CD154)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另选对照20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病例血小板表达CD40L和P-选择素(CD62P)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ACS患者(包括UA组和AMI组)血小板表达CD40L和CD62P的水平及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对照组(P〈0.05),UA组和AMI组、S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D40L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生,且可能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老年UA患者CD40-CD40L在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达和SOD和MAD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表达的异常变化是否影响老年UA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48例老年UA患者、50例老年SA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记物、不同T细胞亚群CD28、CD40、C0154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色法测SOD和MAD的浓度。结果:老年UA及SA患者CD4^+/CD3^+、CD8^+/CD3^+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CD3^+无显著性差异。老年UA组及SA组CD4+上的CD28、CD40、CD154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老年UA及SA组CD8^+上的CD28、CD40、CD154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但UA与S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老年UA组SOD和MAD测定结果与老年SA组及对照组比较SOD显著性降低,MAD显著性升高(P〈0.01,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SOD显著性降低(P〈0.05),MAD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老年UA患者的CD40、CD40L表达增加,使与动脉硬化相关的多种细胞表达和产生相应的活性物质,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加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老年UA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将CHD患者60例按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MAU组和尿正常白蛋白(NMAU)组,将两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MAU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CHD两组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两组血清sCD40L水平比较:MAU组高于NMAU组(P<0.05);比较两组尿蛋白排泄量(UAE)的含量:NMAU组明显低于MAU,对照组明显低于NMA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CD40L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正相关。结论 CD40-CD40L系统参与CHD的发病过程;CHD患者早期肾损害与sCD40L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IMO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ELISA)及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ACS组的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并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D术对其的影响。结果(1)ACS组血清hs-CRP及sCIMOL水平均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787,P〈0.001);(3)SAP和ACS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ACS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的不稳定状态,可能有助于临床识别和预测AC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凋亡调节蛋白受体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CD40L的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离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①将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的表达情况;②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Fas信号及抗CD40L抗体阻断CD40L信号后,观察T细胞亚群表面CD40L及Fas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平均水平分别为4.18μg/L和5.87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7μg/L和2.31μg/L,且SLE患者血清sFas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1或P〈0.05);sFas、sCD40L水平与SLEDAI(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688,r=0.253,P均〈0.05),但sFas与sCD40L水平之间未显示明显相关(r=0.201,P〉0.05)。②经细胞培养后,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SLE患者CD4(+)及CD8(+)T细胞上Fas与CD40L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1和r=0.517,P均〈0.05)。④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下降,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入抗CD40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水平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上Fas的表达调控CD40L的表达。说明凋亡调节蛋白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可能共同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及血清可溶性CD4 0L(sCD4 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心绞痛 2 4例、不稳定心绞痛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及血清可溶性sCD4 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及血清sCD4 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AMI患者血清sCD4 0L水平与UA组无差异 (P >0 0 5 ) ,但AMI发病后 2 4小时sCD4 0L有一峰值。PTCA后血清sCD4 0L明显高于PTCA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可溶性CD4 0L升高是判断ACS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D40L浓度,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组与对照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脂质含量,分析不同脂质含量患者的血清sCD40L浓度差异。结果 SA组、UA组、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UA组、AMI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达到(7.03±1.22)mg/L,UA组次之[(3.59±1.09)mg/L]。不同脂质含量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985,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浓度与血管内脂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6,P〈0.05),随着脂质含量的增加,血清sCD40L浓度升高。结论血清sCD40L含量与冠心病患病、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以及血管内脂质含量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组48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HD)组38例和30例对照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明显高于SCHD组患者和对照者(均P<0.01),且血清sCD40L水平与sICAM-1显著相关(r=0.436,P<0.01).结论血清sCD40L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ACS临床预测炎症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判定]和可溶性黏附分子CD40配体(sCD40L)及其他血管因子的定量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ACS患者,发病时取血,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sCD40L及相应的炎性因子水平;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IVUS检测42个靶病变处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学及性质特征。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sCD40L浓度在易损斑块破裂组高于非破裂组[(474±126)pg/mlvs(238±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P选择素(sPE)在易损斑块破裂组高于非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白介素-8(IL-8)和IL-6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sCD40L与sPE、MCP-1呈高度正相关(依次为r=0.93,P<0.01;r=0.57,P<0.01),而与IL-8和IL-6未见相关性。sCD40L在ACS中合并高血压组(279.8pg/ml±95.7pg/ml)较非合并高血压组(99.2pg/ml±56.4pg/ml)升高(P<0.05)。结论sCD40L、MCP-1和sPE可能是冠脉易损斑块发生急性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