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秦琍 《医学综述》2012,18(1):158-1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关系,寻求预测EVB的方法。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人(A组)、肝硬化-无食管静脉曲张(B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无出血(C组)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出血(D组)4组,患者门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对4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A组正常人比较,肝硬化3组患者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P<0.01),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D组与B、C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与EVB的发生有关,动态监测门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可望成为预测EVB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F)和淤血指数(CI)。结果 肝功能Child—Putgh C级患者门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PYD)、血流速度(PVV)和淤血指数(PVCI)与A级、B级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PVD、PVV、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脾静脉血流速度(SVV)与无EVB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受肝功能损害程度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液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而血流速度减慢。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病人胃冠状静脉血流量增加,Child C级病人较Child A级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而Child B级病人无改变。提示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循环呈高动力状态,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邱爽  姜波 《河北医学》2015,(2):192-19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门静脉及脾静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以1.4cm和1.0cm为界,比较不同门静脉及脾静脉径线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Qsv/Qp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1.4cm者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Child-Pugh分级C级病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cm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内径≥1.0cm者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Child-Pugh分级C级病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脾静脉内径<1.0cm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的反应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可以间接的评价食管静脉曲张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彩超测量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检测 71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 (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P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内径 (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SV)、脾静脉血流量 (QSV)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 DPV、DSV增宽 ,VPV、VSV减慢 ,QSV增加 ,且肝功能越差 ,变化越明显 ;QPV在 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 ,Child C组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 ,彩超测量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检查前、后3个月观察有无呕血、黑便史,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是否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17例,未出血组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胃左静脉内径、胃左静脉血流速度,计算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胃左静脉血流量。结果:出血组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大于非出血组,而血流速度小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非出血组,血流速度小于非出血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胃左静脉内径大于非出血组,血流速度小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脾静脉、门静脉、胃左静脉内径及其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特别是检测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脾静脉血流量对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流速、流量及淤血指数 (CI)。 结果 :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直径 (PVD)、流量 (PVF)、淤血指数 (PVCI)和脾静脉直径 (SVD)、流量 (SVF)、淤血指数(SVC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组的门静脉流速 (PVV)、脾静脉流速 (SVV)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肝硬化组内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1)。PVCI及SVCI亦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5 ) ,SVV显著小于阴性者 (P <0 .0 5 )。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 ,Child 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 PughA级和B级患者 (P <0 .0 1) ,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 (P <0 .0 5 )。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 ,阻力增大 ,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 ,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胃镜、B超及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为临床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早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情况,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肝功能分级越差,各静脉内径越宽,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B级与A级,C级与A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综合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较准确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9.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6-1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症的8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23例,测量门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cm/s)和血流量(ml/min)。结果不同肝功能级别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肝功能级别组间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大及血流速度减慢也有显著改变(P〈0.05),但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多能动态反映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是评价肝功能、肝硬化病变程度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对31例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结果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直径增宽(1.46±0.21vs1.08±0.12)cm(P<0.01),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6.43±7.33vs25.50±8.31)cm/s(P<0.01),门静脉血流量无显著性改变。Child-PughC级患者门静脉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低于A级、B级。结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显著下降;而且门静脉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随肝功能恶化而明显下降。因此,动态观测上述指标对判断肝功能状态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 65例肝硬化患者 (A组 1 3例 ,B组 2 2例 ,C级 30例 )和 2 4例正常人的门静脉内经(Dpv)、门静脉血流速度 (Vp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内经 (Dsv)、脾静脉血流速度 (Vsv)及脾静脉血流量 (Qsv)。结果 :A ,B ,C级肝硬化患者Dpv,Dsv按A ,B和C顺序逐渐增宽 (P <0 .0 5) ,Vpv ,Vsv逐渐减慢 (P<0 .0 5) ,Qsv及Qsv/Qpv值明显加大 (P <0 .0 1 ) ,Qpv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参数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无关。肝硬化出血组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比值较无出血组显著增高。Clild-Puph C级组患者门静脉流速及流量明显低于A级组、B级组。结论: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能用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但脾静脉内径、流速、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比值对预测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有重要意义。门静脉流速、流量可反映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型超声无创性指标在食管静脉曲张(EV)及其破裂出血(E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112例,应用胃镜检查EV程度,并分为无曲张组(n=15)、轻度组(n=25)、中度组(n=35)、重度组(n=37);并根据临床有无出血及出血程度分为无EV组(n=15)、EV无出血组(n=41)与EVB组(n=56)。采用B型超声进行检查,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 1 12例肝硬化患者中,97例(86.61%)有不同程度的EV。随着EV程度的加重,PC/Dpv、PC/SD、PC/SI呈下降趋势,而Ppv则呈升高趋势(P<0.05)。EVB组PC/Dpv、PC/SD、PC/SI均低于无EV组(P<0.05);而EV无出血组、EVB组Qpv、Ppv高于无EV组(P<0.05),且EVB组Qpv高于EV无出血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及MeCalc软件分析,将PC/SD作为EV的预测指标,其≤9.05×109·L-1·cm-1时诊断EV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99.6%,阴性预测值63.1%;将Qpv作为EVB的预测指标,其≥1098.36 ml/min时诊断EVB的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93.1%,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88.0%。结论 PC/SD可较好地预测EV的严重程度,且Qpv可有效预测EV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心肌运动指数即Tei指数综合评价肝硬化患者心功能及其与Chlid-Pugh的相关性.方法 肝硬化患者7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组(n=31)、Child B组(n=25)和Child C组(n=20),健康志愿者30例作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方法,计算左、右心室的Te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并与Child-Pugh分级做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 B级、Child C级)组左心室的Tei指数及等容舒张时间/心室射血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ejection time,IRT/ET)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的Tei指数及IRT/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左心室Tei指数与Chli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625,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不全,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因分为两组,A组为60例乙肝病毒型肝硬化(VLC)患者,B组为6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另选取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C组。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查3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分析相关参数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相比C组,A、B两组的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最大血流速度(Vmax)降低;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A组Qpv降低,血流量(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B组QHA、Qpv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时间平均流速(TAVMHA)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max、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A组、B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3、0.70(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对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进  王建国  汤世伟  吴中平 《浙江医学》2006,28(12):975-977,1027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能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浓度、肝肾功能、心电图QTc间期(校正的QT间期)等。(1)所测BNP值与3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2)不同Child Pugh分级者的BNP值进行两两比较;(3)BNP值与ChildPush积分、血清白蛋白水平、QTc间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组BNP值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肝功能ChildA级者的BNP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处于临界值(P=0.092)。而Child B及Child C级者的BNP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值在不同ChildPush分级间依次升高,而且Child A、B、C级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与QTc间期则无相关性。肝硬化组QTc间期延长20例(20/50),发生率为4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并且与肝硬化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合传统的ChildPush分级能正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潘哲 《中外医疗》2016,(16):175-17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间来该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17例,全部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特点。结果观察组DPv(1.35±0.26) cm和Qpv(1247.83±502.35) mL/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Pv(1.02±0.19)cm和Qpv(1036.08±372.27) mL/min,而观察组VPv值15.96±6.91) cm/s,明显低于对照组26.01±7.36) cm/s(P<0.05);同时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DPv﹑VPv及Qpv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差异,还可检测出不同肝功能分级间不同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动脉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肝硬化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乙肝病毒性肝硬化(80例),B组为酒精性肝硬化(50例),C组为正常对照(5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分别监测两组患者肝动脉(HA)血流参数,包括肝动脉(HA)的内径(DH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HA)、时间平均流速(TAMVHA)、阻力指数(RIHA)、搏动指数(PIHA)、血流量(QHA),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组较C组肝动脉PSVHA、QHA、RI、PI明显增加,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B组较C组减少,与child分级呈负相关;A、B两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异性改变可作为判别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及其肝功损害程度最简单适用和相对稳定的评价指标,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