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潍坊医学院486名医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调查研究,采用通径分析研究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结果:研究显示,外向型和神经质人格是医学生自我肯定的影响因素;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格是忧虑的影响因素;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向型人格是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肯定和忧虑有影响;消极应对方式仅对自我肯定有影响。4种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人格特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也可通过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和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男生;不同生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一二年级主观幸福感较低。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生活事件相关不显著。受人歧视或错怪、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不喜欢上学和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这四项生活事件项目与大学生的幸福感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家庭施加学习压力这项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各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网络成瘾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市4所高校78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采用Amos5.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生活事件,社交焦虑、抑郁、消极应对两组变量对网络成瘾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这组中介变量对网络成瘾间接发生作用;三组变量之间彼此存在相关,有交互作用。结论:根据网络成瘾各预测因素的关系.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医学生人格、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 对869名医学生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测量,描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进而用结构方程构建各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男生掩饰性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掩饰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神经质、生活方式、掩饰性、每天睡眠、中学住宿、自己朋友、独生子女、父母关心程度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β=0.508,0.136,0.100,0.082,0.076,-O.057,0.057,0.051),神经质、自己朋友和每天睡眠通过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间接作用(β=0.044,-0.008,0.007),独生子女通过中学住宿对心理健康有间接作用(β=-0.026),掩饰性通过神经质也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β=0.195).结论 人格、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间的作用。方法对吉林省3所高校的32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既起部分中介作用又起调节作用,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只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减少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应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及其各因素对成瘾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54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动思维问卷(ATQ)、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均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 r =0.312,r =0.325,r =0.295)( P <0.01);生活事件与自动思维呈显著相关( r =0.554)( P <0.01);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 r =0.392)( P <0.01).(2)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时,只有生活事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生活事件影响网络成瘾可能存在三条途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自动思维或应对方式间接导致网络成瘾.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不是生活事件导致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生活事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人格特质、心理一致感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方法以16种人格因素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327名大学生,采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结果 31.5%的大学生有轻微人际关系困扰,10.3%的人有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心理一致感在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结论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SCL-90、EPQ、军校学员生活事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军队高校12246名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SCL-90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边远农村组、农村组、县镇组、城市组;军校生活事件、学员人格特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同的影响.结论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有差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多方面的.军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家庭所在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评定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EPQ、军校学员生活事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军队高校12246名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SCL-90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边远农村组、农村组、县镇组、城市组;军校生活事件、学员人格特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同的影响。结论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有差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多方面的。军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家庭所在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132例护理专业大学生施以团体测验。结果:护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尤以护理本科学生严重。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与精神质和情绪稳定性显著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负性情感对护生SCL-90高分影响显著;护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对预测SCL-90总均分作用显著。结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养育方式通过影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生活事件与情绪调节三者的关系。方法应用贝克抑郁量表、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对38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贝克抑郁量表分数与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6个维度呈正相关(r=0.22~0.42,P <0.01);贝克抑郁量表分数与情绪调节问卷的认知重评维度呈负相关(r=-0.27,P <0.01),与情绪调节问卷的表达抑制维度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重度抑郁组在认知重评、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6个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表达抑制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MOS 模型表明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对抑郁既有直接作用,也是调节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因素。结论认知重评策略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具有调节作用,应重视其在减轻抑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校园的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意义,从美国和日本获得的启示,针对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对能力提出建议: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宣传教育;大学开设公共的心理基础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加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医学生社交焦虑与各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社交焦虑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校18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采用Amos5.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人格特征对社交焦虑既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消极应对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发生作用;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既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发生作用。结论:根据社交焦虑各预测因素的关系,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前身,不仅要求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当今医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今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并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日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在2017年8—11月间,以粤东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大五人格量表调查参与者的人格特质。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分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医学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SCL-90问卷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外,其余各因子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相关分析中,U1、V1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675(P<0.001),U2、V2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485(P<0.00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和宜人性是反映当代医学生人格特质的主要指标,敌对和偏执是反映医学生心理症状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宜人性的人格特质有利于降低心理症状水平,而神经质特质则对心理症状水平有强化作用。 结论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引导医学生宜人特质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形成,对改善医学生的心理症状水平、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医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4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京4所高校的76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质量状况量表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呈中等水平;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状况及人格特质量表差异对主观幸福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状况差异对主观幸福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家庭经济差异的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状况及人格特质量表差异对主观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P〈0.01);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状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人格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在生活质量中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对主观幸福感为正向预测(β=0.142,β=0.133,β=0.099,β=0.313),在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因子对主观幸福感为负向预测(β=-0.186)。结论:专业、年级、家庭经济差异对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家庭经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神经质等因子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岩  况利 《现代医学》2014,(3):237-240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女性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特征。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冲动行为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美国精神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会谈量表分别测试44例女性自杀未遂者和18例男性自杀未遂者。结果:女性多采取服药、服毒等较温和方式自杀,女性冲动性自杀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承受力远远低于男性(P〈0.05)。结论:对女性大学生自杀行为应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320名中专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输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责倾向、受惩罚外,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陈丧失外,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有正相关(P〈0.05或P〈0.01)。PC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5或P〈0.01);而NC与主观支持、总计之间有负相关,与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1),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有:社会支持总计、学习焦虑、年级、丧失、性别。以消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依次有: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学习压力、对人焦虑、人际关系5个因素。结论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年级等多种因素对中专生应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00名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总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进入了SCL-90总分的线性回归方程,表明3个变量对心理症状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应加强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应对方式的训练,以减少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职业院校学生人格特点、生活事件与焦虑的关系,采用人格测试问卷简版(NEO-FF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焦虑自评量表修订版(SAS-CR)3个量表,对230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院校学生焦虑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显著,且高于全国常模;(2)职业院校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生活事件各因子分及总分与焦虑正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宜人性、开放性、认真性和外向性与焦虑负相关;(3)人格特质、生活事件与焦虑显著相关,其中神经质和其他因子对焦虑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生活事件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270名新生进行测试,进行频数统计、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城乡差异(P<0.05);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大影响(P<0.001);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不喜欢上学及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新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显著(P<0.05、0.001、0.001、0.01)。结论: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充分考虑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