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与益处。方法:对15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溶栓再通11例,未通4例。其中出现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如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3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和/或心源性休克致死亡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积极溶栓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54例行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例死亡,2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急性左心衰。50例行溶栓救治后症状改善;46例再通,再通率为92.0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溶栓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把握住溶栓治疗禁忌症。  相似文献   

3.
秦红  李乃庆  冯红兵 《华夏医学》2004,17(2):165-166
目的:分析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例38例。溶栓药物尿激酶,每例150~2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人。治疗前后观察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判定再通及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38例中再通29例,其中25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梗部位无相关。结论: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梗部位无关,可作为临床判定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防治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时心律失常。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护。结果14例在静脉溶栓后出现心律失常。经严密监测、正确分析及处理,及时纠正。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正确及时的治疗,精心护理,可避免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梁松建 《中外医疗》2011,30(23):64-6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应对处理方法。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具体的发生情况。结果再通率的发生率较高,67例,达到83.7%,再灌注导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和加速性室性自主一心律为主。结论早期溶栓仍然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缓慢心律失常死亡率明显高于快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 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 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溶栓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的疗效。方法 对 7例发生超急性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结果 伴随临床再通迹象的出现 ,患者原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迅速消失。结论 溶栓疗法对控制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律失常十分有效。同时 ,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患者 ,若不伴有严重组织损伤 ,施行溶栓疗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75例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冠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01例(57.7%)判定临床再通,79例(78.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35例(34.65%)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9例,均发生在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9.
王振芳  唐民 《现代医学》2003,31(3):188-18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对51例31~7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42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82.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63.0%)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4.3%)为主,且后者仅发生在再通组。其特点是大多数为一过性,可自行终止,但有3例转变成室速。结论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25例,再通率83.33%;未通5例。再通病例中均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早博7例,短阵室速4例,室颤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死亡6例均为窦性心动过缓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早期溶栓仍然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缓慢心律失常死亡率明显高于快速心律失常(P〈0.05)。  相似文献   

11.
杨夏敏 《吉林医学》2009,30(10):886-887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用药过程中严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溶栓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积极进行护理与康复指导。结果:15例中冠状动脉再通11例,再通率73.33%,其中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成对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后早搏消失;1例溶栓后出现局部出血,停药3d后出血停止;2例溶栓后出现低血压,给予升压药物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得当对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及静脉溶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根据溶栓是否再通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测量每例患者QT离散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明显延长,(P<0.05),急性心肌梗死中溶栓再通组比溶栓未通组的QTd明显缩短(P<0.05)。结论 QTd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及溶栓成功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肖日央 《吉林医学》2008,29(11):898-899
目的:探讨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情况与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6.5%,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所致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60例AMI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判断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溶栓治疗后,60例患者再通率为85.00%(51/60)。血管再通患者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为主,占74.51%。33例前壁梗死患者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5例(75.76%),27例下后壁梗死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3例(48.15%)。60例均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且与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且与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无关,可作为判定再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②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疗效。③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71.7%,心功能明显改善;溶栓治疗后有9例(15%)并发出血,有8例(13.3%)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患者死于溶栓并发症。④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且安全和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17例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9例静脉溶栓的同时给予门冬氨酰钾镁20-30ml自静脉滴注,48例静脉溶栓的同时静脉滴注传统的极化液。结果:静脉给予镁剂的患者中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极化液组,结论:AMI溶栓同时给予镁剂治疗是一种减少再灌注性损伤和并发症的简便,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心内科在2012年1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和注意事项。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4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66.7%。冠脉再通率与发病时间成反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2 h以内再通率最高,为77.3%。溶栓治疗后胸痛症状有效改善的有31例,总有效率为86.1%,心电图有效改善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69.4%。经溶栓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有1例,出现齿龈出血的有3例,出现皮下出血的有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在短期内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及减少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溶栓治疗尽量要在冠脉闭塞后3h内进行,尿激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严格检测治疗过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系数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8.
吴洪源 《海南医学》2008,19(7):92-93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条件的患者82例,应用r-tPA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再灌注室速、室颤等。结论应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容易发生恶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但仍是目前最好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能自行终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讨生脉注射液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RA)、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梗塞后心绞痛(PIA)、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用生脉注射液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