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新兴科学一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中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核心,对证候本质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中医学与蛋白质组学是必须的。借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研究,为从整体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上阐明证候的本质及中医诊疗的分子机理,发展中医药学,走中医药现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程可长达20-30年。中医治疗慢乙肝有特定的优势。慢乙肝中医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慢乙肝不同证候及证候间的分子标签、发现生物标志物和中药作用靶点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慢乙肝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常见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慢乙肝不同证候,包括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虚证、脾胃湿热证型以及证候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旨在为慢乙肝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中医证候实质的认识,应当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中,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候或同一证候不同疾病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流行病学水平着重阐述中医证候的分子基础。这对了解中医证的实质及临床辨证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雷英  刘丽莎 《西部中医药》2011,24(12):89-91
从蛋白质组学和中医证候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中的应用,这为研究中医证候的物质和功能基础提供了新思路,对揭示中医证候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风先兆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防控脑中风协作网"各协作单位开展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工作,共计680例。结果:从证型分布来看,中风先兆以实证为主,虚实间夹。其中医证候排序来看,排名靠前的证候为:肝热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探索了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统一和规范中风先兆的中医辨证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明确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先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学研究与证候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总结近年来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提倡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中,用蛋白质差示二维电泳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流行病学水平着重阐述中医证候分类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中医证候的研究状况以及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实质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在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没有揭示证的本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结论: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应用将对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带来契机,从而揭示疾病和生命活动的最终机制。  相似文献   

8.
证候是中医诊疗的关键,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医证候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开展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故通过对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中高发病率的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证候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归纳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为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进一步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风复元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基础治疗组、血塞通组、中风复元方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综合评价中风复元方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验证,采用中风复元方治疗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6.67%,基础治疗组及血塞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7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方面中风复元方组总有效率为90%,基础治疗组及血塞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6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风复元方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及中医证候方面均优于基础治疗组和血塞通组(P<0.05)。结论:中风复元方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乔蓉  高颖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32-734
目的 通过研究脑脉通口服液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PAgT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后FIB、PA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3)治疗组治疗前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下降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脉通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加速FIB降解和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缺血性中风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缺血性中风、证候、生物学指标",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缺血性中风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412篇,剔除106篇,初读后选取102篇进行精读。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生物学指标与证候相关性的研究既可弥补证候定性描述的不足,又可在证候和中风病中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学指标、证候、中风病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更加完善的中风病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间的研究与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中医基线状态分析,获取横断面调查患病人群的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及推广中医临床客观化证据研究,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进行数据录入,初探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气)在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了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在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各证候要素与性别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证候要素发病节气的圆形分布规律。结论:结果显示的规律从"防病重于治病"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循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芪口服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接受益芪组或对照组的治疗 ,试验组 (益芪组 )接受基础治疗 +试验药物 (益芪口服液 )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治疗 14天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改变 ,随访 1个月 (30± 2天 )进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ADL)评定。结果 :治疗组 (益芪组 )32例 ,对照组 31例 ,两组基线基本一致 ;治疗 14天中风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组间气虚血瘀证、气虚证、血瘀证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益芪组优于对照组 ;组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益芪组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气虚证改善优于血瘀证。结论 :初步说明益芪方对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的治疗干预是有效的 ,同时提出在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方面的疗效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探讨了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分析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相关特征,比较了两者的相通之处: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都注重从整体、动态角度观察生命。文章从传统中医证候的概念出发,结合近年来证候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验成果,充分论证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从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层次分析证候,有助于其标准化研究和医学界的认同。蛋白质组学必将为证候本质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证候是中医独有的概念,证候实质的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理论揭示中医证候理论中蕴藏的科学内涵,阐明证候及其相关疾病的微观机制。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引入有望给证候学研究带来契机。从证候实质研究现状、证候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和复杂系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实质可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证候复杂多样.<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将中风病证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基本证候要素,这些证候要素在临床上有较广泛运用.但由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中医证候及现代医学病理生理机制上存在差异,而此类调查却未将两者区分开来,因此缺血性卒中证候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的提取,探索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中医辨证方法新体系。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进行提取。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结论: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的提取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的证候要素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14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证候规律。结果明确了中风先兆证临床表征的频次及症状间关联规律。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一过性症状、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并推演出症状核心组合14个。结论风证是中风先兆证特异性证候要素,火、毒是其前序阶段及病理基础,负性情绪是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下出现弥漫性"火""毒"证候表现,是中风病的重要预警指征。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证"的整体性、模糊性、动态性、差异性、复杂性的特点,又使得中医"证"通过现代实验室检查所得到的单一理化指标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以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医学由还原论思维走向了整体思维,也使得中医的理念有了数理化的可能。蛋白质组学在中医学证候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动物证候模型及中医"病证结合"的研究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医证候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及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这一现代最新技术探讨中医证的内涵将可望获得实质性突破,为中医证候现代研究开辟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