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PCR对可疑慢性淋病病人淋病奈瑟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临床上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对76例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尿道分泌物进行了淋病奈瑟菌检测,并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测出阳性标本22份,分离培养法测出阳性标本8份。两种方法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淋病占我国性传播疾病(STD)的首位。由于抗生素在治疗淋病中的广泛应用及少数患者在外院接受不正规治疗,导致淋病奈瑟菌耐药性增加。现将我院1992年和1996年淋球菌药敏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受检者系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蚌埠市第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诊断效率,我院对146例门诊就诊的性传播疾病患者进行淋球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因组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仪器的研发,淋病奈瑟菌的检测方法将向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方向发展,特别是PCR、ELISA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联用及实时PCR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检测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明确临床上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病原学诊断。②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6例可疑慢性淋病病人的尿道分泌物进行了淋病奈瑟菌检测,并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测出阳性标本22份(28.9%),分离培养法测出阳性标本8份(10.5%)。两种方法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07,P<0.01)。④结论与细菌培养法相比PCR敏感而快速,是明确慢性淋病病原学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出生后二十余天 ,因哭闹不止 ,眼分泌物过多 ,不能睁眼 ,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眼睑肿胀 ,结膜充血 ,球囊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分泌物中检出淋病奈瑟菌 ,给予敏感药物毒霉素滴眼治疗 ,症状消失痊愈。细菌学鉴定 :取分泌物无菌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上 ,需氧菌 35℃培养 48h,生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透明、圆形凸起的小菌落。涂片染色为 G-双球菌 ,肾形相对成双排列。氧化酶 ( + ) ,触酶 ( + ) ,DNA酶( - ) ,葡萄糖 ( + ) ,麦芽糖 ( - ) ,蔗糖 ( - ) ,乳糖( - ) ,鉴定为淋病奈瑟菌。药敏试验 ( K- B法 ) :青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  相似文献   

8.
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芬  喻海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621-1624
<正>淋病奈瑟氏菌(NG)是一种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性传播疾病(STD)。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淋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非淋菌性感染上升。但在发展中国家,其仍是最常见的STD。淋病在我国各种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疟疾和肝  相似文献   

9.
10.
201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本院分离的淋病奈瑟菌201株,对其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头胞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201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80株,检出率为39.8%.药敏试验:青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壮观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76.1%、12.9%、1.0%、0%、3.5%、3.5%.PPNG菌株多重耐药占97.5%.结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开展常规的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构建淋病奈瑟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淋病奈瑟菌WHO-A接种经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真皮下埋植尼尔雌醇片(雌三醇)预处理的雌性ICR小鼠,小鼠阴道拭子接种T-M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病奈瑟菌,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观察淋病奈瑟菌感染情况,比较两种雌激素对小鼠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雌二醇小鼠体内淋病奈瑟菌有短时间的定植,而尼尔雌醇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有利于淋病奈瑟菌在小鼠阴道内的定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了解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对该地区淋病的临床用药治疗和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08~201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分离的淋病奈瑟菌702株,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并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的API-NH细菌鉴定卡进行鉴定。采用VCAT3培养基35℃含5.0%CO_2条件下的K-B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02株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91.7%和86.2%;其次是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2.7%和25.3%,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暂未出现耐药。结论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等药物因该地区的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太高已不宜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等可作为首选药物考虑,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根据相关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淋球菌抗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用于检测淋球功抗原。方法:用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以胶体金标记兔抗淋球菌IgG作探针,制成DIGFA反应盒。持异性强。与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无交交丸反应,淋球菌抗原最低检出量为63.00ng/ml。经51例临床分离株测定,敏感性为98.04%,特异性100%。结论:检测淋球菌抗原的DIGFA是一种简易快速、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中去糖基化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在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基础上,通过PCR扩增基因修饰法,使MHBs上编码第4、59、146位氨基酸密码子基因由AAT/AAC突变为CAG,从而使AAT/AAC编码的天冬酰胺Asn(N)突变为CAG编码的谷氨酰胺Gln(Q),使得N-糖基化位点NXS、NXT突变为QXS、QXT.构建3株去糖基化核酸疫苗(dG1,去除Asn4处糖基化位点,位于preS2上;dG23,去除Asn59、Asn146处糖基化位点,均位于HBs上;dG123,去除Asn4、Asn59及Asn146位糖基化位点).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它们在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的差异;肌肉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观察MHBs去糖基化对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adr、dG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及上清液中均检测到HBsAg;dG1、dG1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检测到HBsAg,但是上清液中未测到.adr、dG1及dG23免疫BALB/c小鼠后均产生抗-HBs抗体,最高滴度均达到1∶102 400;dG123几乎无抗体反应(<1∶200).结论:Asn4去糖基化导致MHBs向细胞外的分泌障碍,但是对小鼠抗-HBs的产生无影响.Asn59、Asn146两处同时去糖基化对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影响轻微.Asn4、Asn59及Asn 146三处同时去糖基化明显影响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电喷雾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LGA/HA)微载体的工艺过程,阐明PLGA/HA微载体的优势表征。方法:采用HA (20 nm,99.9%)和PLGA (LA/GA=50/50,Mw30k),利用静电喷雾法制备PLGA/HA微载体,观察不同HA质量浓度(1%、3%、5%)、不同电压(4.0、4.5、>5.0kV)对微载体形貌的影响,获得最佳制球参数。以PLGA微载体为PLGA组,PLGA+1% HA为1% PLGA/HA组,PLGA+3% HA为3% PLGA/HA组,PLGA+5% HA为5% PLGA/HA组,单纯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SEM)、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检测PLGA/HA微载体表征。结果:SEM观察,PLGA/HA微载体颗粒均匀,均为椭圆形或圆形,无异常形态球,表面光滑,无锐利边缘,球体之间无粘连、无聚集,不同浓度配比微载体之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黏附细胞数量5% PLGA/HA组 > 3% PLGA/HA组 > 1% PLGA/HA组 > PLGA组 > 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数量随HA浓度增加而升高,5% PLGA/HA组微载体对细胞亲和性最佳,微载体无细胞毒性。细胞荧光染色实验检测,MC3T3-E1细胞在微载体上黏附状态良好。FTIR检测显示HA特征吸收峰,表明复合微载体中含有PLGA与HA。结论:成功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建立PLGA/HA微载体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制球效果优良,在骨组织工程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桑黄酸性多糖(PIP)对胆管结扎(BDL)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给药组(PIP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只绕胆总管穿过手术线但不结扎,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结扎胆管。术后给药3周,末次给药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olⅣ)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和肝纤维化程度;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 (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研究其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氰酸钾共同作用使其转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通过电泳鉴定。分别选用300、400μmol/L H2O2作用于SH-SY5Y细胞12h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24h终止培养,分别测定各组的噻唑兰(MTT)、乳酸脱氢酶值,通过Annexin V /PI双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及Caspase-8的表达,比较氨甲酰基促红素及促红素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成功将促红素已氨甲酰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素。经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后,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MTT值增高,乳酸脱氢酶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结论 氨甲酰化促红素对氧自由基损害的SH-SY5Y细胞具有与促红素同样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护程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