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1男,26岁,面部红色丘疹伴痒痛20余天。例2男,19岁,面颈部反复红色丘疹、脓疱伴痒1年,加重1周。例3男,65岁,面部、躯干及双上肢红色丘疹、脓疱伴痒反复20年。3例均诊断为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病多发于面部,可见漩涡状或匍行性斑块,点缀有毛囊性丘疹和脓疱,皮损向四周扩散而中心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毛囊、皮脂腺内及周围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表皮内可见嗜酸性微脓疡,真皮浅中层及毛囊附属器较密集嗜酸细胞、部分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均给予口服吲哚美辛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停药后随诊6个月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53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5年,加重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外毛根鞘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内见脓疱,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真皮内毛囊及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给予雷公藤多苷、米诺环素等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2岁。面部红斑、丘疹和脓疱,伴脱屑3月余。面部可见数个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和丘疹,顶部可见针尖大脓疱,伴破溃。血常规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毛囊及真皮内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毛囊内见嗜酸性脓肿。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也称Ofuji病.由13本学者Ofuji等[1]于1970年首先描述.本病呈慢性经过,以红斑上有大的毛囊性丘疹和脓疱为特征,常有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中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2个月。因躯干及四肢皮疹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皮肤弥漫分布网状色素沉着斑。双股内侧、手腕部见暗红色大小不一丘疹、水疱,水疱壁厚,尼氏征阴性,部分水疱结痂。皮疹呈泼溅状分布。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表皮内见多房性水疱,疱液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新生儿色素失禁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因四肢、躯干反复起丘疹、脓疱伴剧烈瘙痒1年于2010年12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出现粟米至黄豆大的红褐色丘疹,部分丘疹可形成脓疱,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形成点状糜烂、当时未引起重视,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并波及四肢及躯干.此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痒疹、毛囊炎,给予抗组胺药物以及外用抗生素软膏,疗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长期发热,无口腔糜烂.近数年来有多次婚外性生活.无手术及输血史.否认吸毒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以双小腿、上臂最为密集的对称性分布粟米至黄豆大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互不融合.部分丘疹上有小脓疱.多数丘疹顶端点状抓痕,糜烂或覆盖淡褐色痂(图1).面部未见类似皮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白细胞9.4×109/L,嗜酸粒细胞1.52×109/L(参考值0.02×109/L~0.05×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0.16(0.005 ~0.05).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高IgE综合征并发深部真菌病.患者男,24岁.躯干和四肢出现大量红斑、丘疹和斑块23年,皮下及淋巴结肿物4年.实验室检查:血IgE>5 000 kU/L.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慢性皮炎改变,真皮内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股沟淋巴结肿物银染检查镜下可见许多菌丝、假菌丝、孢子.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6岁。全身泛发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皮肤科检查: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弥漫性褐色斑,躯干及四肢见多发黄豆大丘疹及结节,头发及眉毛脱落,皮损受累面积超过90%。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7.71×109/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B)基因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层及真皮浅层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淋巴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骨髓涂片及组织病理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增高,诊断: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予甲泼尼龙及沙利度胺等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数降至正常,皮损及症状均改善。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患者女,56岁,躯干四肢红斑丘疹脓疱伴痛痒8个月余。组织病理:浅表结痂,轻度角化过度,局部表皮轻度增生,可见少量角化不良细胞,表皮下脓肿形成,真皮浅中层见较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内皮肿胀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明确血管炎改变。诊断: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对此少见病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PF,即Ofuji病),太藤(Ofuji)于1970年在日本首先描述,主要表现为毛囊性的丘疹脓疱,然后成环状损害,酷似体癣。组织病理像是毛囊、皮脂腺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和一些单核细胞浸润,毛囊外根鞘海绵形成,毛囊内嗜酸粒细胞脓疱。但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如何聚集到毛囊皮脂腺周围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清楚。目前认为各种粘附分子参与了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