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8岁。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逐渐加重1个月余。该患幼年时曾误服火碱引起食管灼伤,经治疗后多年来进食略有不畅,此外无任何不适。近期自觉吞咽困难加重,进食稀饭有明显梗阻感,食欲差伴呕吐,消瘦,且有胸骨后疼痛,行纤维胃镜检查。胃镜见食管中下段有一不规则黑褐色肿物,表面不光滑、污秽、质脆、触之易出血,该处食管狭窄向下无法通过,于食管25 cm处取活检病理。病理检查:黑褐色碎块组织0.5 cm×0.3 cm×0.3 cm,镜下瘤细胞多呈上皮样,圆形或多角形,少部分呈梭形;细胞核大,圆形,核仁清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68例内镜及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染色.结果 光镜下全部病例组织形态均呈平滑肌瘤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程度不等的SMA阳性,64例CD 117阴性,4例局部阳性,MCT阳性细胞存在于平滑肌瘤中而间质瘤内缺乏.结论 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缺乏典型间质瘤的免疫表型.CD 117、SMA和MCT的染色有助于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选择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84例在小探头超声辅助下经双通道内镜行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术后常规病理组织送检。结果84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剥除,术后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创面渗血2例(2.3%)。83例获得病理诊断,确诊食管间质瘤65例,脂肪瘤17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经平均4.1个月的内镜随访,未见病变再发。结论小探头超声辅助下双通道内镜食管黏膜下肿瘤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管结核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国内164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结核病例。结果:本组食管结核男女比为1:1.3、81.9%的患者年龄低于45岁,所有病例均有吞咽困难痛症状,69.5%的病灶位于食管中段。63.2%的患者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结核。术前误诊者占65.7%,其中误诊为食管肿瘤占96.6%,有治疗记录者151例,47例经内科抗结核治疗,104例经手术后抗结核治疗,全部治愈。结论:食管结核好发于食管中段,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其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或胸痛。食管结核易误诊为食管肿瘤,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食管结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食管IFP,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为71岁的男性,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mo余入院,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距门齿约35cm处可见一大小约2.5cm半球状黏膜隆起,超声内镜见一起源于黏膜层大小约13.2mm×11mm低回声团块,回声欠均匀,其间可见无回声影,边界尚清晰.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食管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位于黏膜下层,向食管管腔内隆起生长,肿瘤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明显增生的梭形细胞、大量的炎症细胞和血管网,最后诊断为炎性纤维性息肉.结论:食管IFP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检查.以外科手术或内镜下肿物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ESP)是一种在临床上和病理检查中较罕见的食管良性鳞状上皮息肉样肿瘤.由于内镜等检查手段的应用,目前有关ESP的报道有所增加.ESP是鳞状上皮细胞不规则增生形成的乳头状良性肿瘤.现报道1例该病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加深临床对此病的认识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析研究经EUS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常规胃镜、EUS等检查结果.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4.3个月,以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EUS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9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常规胃镜和螺旋CT对食管平滑肌瘤无特异性诊断作用.116例分别接受内镜(111例)或外科手术(5例)摘除治疗,101例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EUS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7%.随访75例未治疗者和116例治疗者,发现前者病灶无明显变化,后者术后无复发.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EUS对该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建伟  曾丽芬 《山东医药》2005,45(36):38-39
对98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结果MPS诊断为间质细胞瘤40例、恶性间质细胞瘤5例、脂肪瘤6例、血管瘤3例、食管囊肿6例、息肉15例、食管静脉曲张11例、食管腔外压迫12例。其中38例在MPS检查后于内镜下切除病变。48例有手术或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其诊断与MPS诊断完全相符。MPS对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5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余,食管镜检查见食管下段肿物阻塞,取活检,病理报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示:食管下段约3.1cm“纺锤”形充盈缺损,表面钡剂涂布不均匀,有大小不等龛影,食管壁及肿块壁尚光整,食管尚有扩张。予以食管下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对32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大多数病例CD117和CD34标记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5岁,因胃部不适在行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25cm处有一指状突起肿物,大小为0.8cm×0.8cm×0.8cm,表面粘膜完整,光滑,无溃疡、糜烂等,质硬,取活检时易滑脱。取活检送病理检查,镜下见瘤细胞排列呈巢、腺样,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核小而圆,大  相似文献   

12.
466例受检者在电子胃镜下用1.5%~2%卢戈碘液行食管黏膜染色,参照染色标准,记录浅染区或不染区的部位、大小、形态,并指示性咬检2~6块行病理或快速病理检查,确定食管病变的性质和分期。结果466例中未见异常者25例,余441例发现682处可疑病变,表现为3种特征性改变,原位癌或鳞癌均行内镜下电切或手术,并为病理证实。认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联合指示性咬检是诊断食管肿瘤,尤其是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因上腹胀满2个月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下端齿状线上约0.5cm见一0.5cm×0.7cm大小丘状黏膜内肿物,淡黄色,表面光滑,质实,随黏膜轻度活动(图1)。胃镜诊断:食管黏膜内肿物性质待查。内镜超声检查发现病变化位于黏膜层,呈低回声结节,约0.4cm×0.6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图2),诊断为食管黏膜层低回声结节性质待定,颗粒细胞瘤可能性大。胃镜下将食管肿物圈套切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切除组织为黏膜深层0.4cm×0.6cm大小肿物,淡黄色,质地中等硬度。镜下细胞呈圆形、类圆形,胞体较大,胞浆丰富,充满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核小居中,大小一致,深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Vimentin(+),Ⅷ(-),Desmin(-),CK(-),病理诊断:食管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腔囊性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方法 收集2例盆腔囊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例1肿瘤为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系膜交界处的一囊性肿物,最大直径18.5 cm;例2肿瘤为位于距回盲部150 cm的回肠浆膜处的一囊性肿物,最大直径12 cm.镜下可见,例1肿瘤无包膜,例2有部分包膜;例1、例2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及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嗜酸性,核梭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例1未见核分裂,例2核分裂计数2/10 HPF,可见出血、坏死,例2伴有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1、例2瘤细胞CD117、波形蛋白Vimentin弥漫阳性,例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弥漫强阳性.结论 盆腔囊性间质瘤病理学特征为囊性肿物,无包膜或有部分包膜,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及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嗜酸性,核梭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免疫学表型肿瘤细胞CD117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出肺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5例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4例为转移性肺恶性黑色素瘤,1例为原发性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上多为无症状或单纯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结节影及阻塞性肺炎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标志物中铁蛋白相对升高。病理检查结果:肿瘤细胞以梭形、卵圆形或上皮样为主,弥漫性或结节状及巢状分布,核分裂象易见,部分细胞可见明显核仁,胞质嗜酸性,多见黑色素沉积;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Viemntin、HMB45、Mela-A、S-100两种或以上阳性。结论 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出Viemntin、HMB45、Mela-A、S-100提示肺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6.
高频电切除术在微小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胃镜高频电切除术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2001年3月~2003年5月,我院共收治临床诊断微小食管平滑肌瘤患者54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例食管微小平滑肌瘤患者,其中49例行高频电切除治疗,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随访观察。术后常规送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其中50例获得病理诊断,确诊食管平滑肌瘤47例。临床诊断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符合率为94.O%(47/50),高频电切除成功率为90.7%(49/54)。高频电切除治疗术后无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创面渗血2例(2/49,4.1%);术后1月~2年复查胃镜未见病变再发。结论:胃镜下高频电切除微小食管平滑肌瘤,安全、有效,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可使其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胃间质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i J  Liu P  Wang H  Yu J  Xie P  Liu X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42-745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副总理诊断明确的31例胃间质瘤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对胃间质瘤进行分类。结果:胃间质瘤无明显的性别差异,50-60岁为发病高峰。好发部位为胃底部,其次为胃体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58.1%(18/31),良性胃间质瘤仅占25.8%(8/31)。交界性胃间质瘤的病程较长,平均为79个月,恶性胃间质瘤的病程较短,平均为4个月。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上腹不适和(或)腹胀、腹痛等。胃镜、超声胃镜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B超及CT影像学等检查可以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首选手术治疗,对伴有肝转移者可采取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但疗效不肯定。结论:胃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胃黏膜下肿瘤,过去诊断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的某些梭形细胞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可能为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余,伴反酸3个月”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6cm处食管下段后壁一直径约8mm的半球样隆起,黏膜表面光滑(图1)。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黏膜层一大小约8mm×5mm低回声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呈筛孔样(图2),超声内镜诊断为食管下段间质瘤,用圈套器将病灶电切(图3)。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肿瘤组织由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胞浆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发病特征,提高多源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可凝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溃疡,至局部炎症改变明显的部位分别进行活检.多源癌诊断标准为:①镜下发现两个以上肿瘤(病灶),而且肿瘤之问粘膜完好,病灶不连续.②经病理活检证实每个肿瘤都是恶性的.结果在1375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多源癌20例(1.45%,20/1375),其中食管多源癌6例(30%),食管贲门多源癌3例(15%),食管咽喉部多源癌2例(10%),食管胃多源癌5例(25%),胃多源癌4例(20%)本组20例共发现41个病灶,双源癌19例,三源癌1例,多源癌各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17例,不同者3例.其中多源鳞癌10例,双源腺癌6例,双源小细胞癌1例,鳞癌腺癌共存1例,印戒细胞癌与腺癌共存1例.结论上消化道多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和食管胃多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一重要手段.为减少漏诊,在镜检中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仅满足于一个痛灶的诊断,做到内镜与X线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解建  孙荣霞 《山东医药》1999,39(17):20-21
1980~1996年,我们在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发现食管多原发性肿瘤患者2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6例;年龄40~71岁。29例均为双原发性肿瘤,其中同时性双原发性肿瘤28例,包括食管多原发性癌13例,食管癌合并贲门癌4例、胃癌2例、食管平滑肌瘤4例、胃平滑肌瘤3例、食管癌肉瘤2例。28例术前均行x线钡餐透视,其中仅4例发现双原发性肿瘤征象,其余24例仅见一处肿瘤。22例行内窥镜检查,除5例发现两个肿瘤并经病理证实外,另外17例亦仅见一处肿瘤。两者相加,术前确诊有两处肿瘤者仅为8例。异时性癌1例,首发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