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内良性病变的胸膜凹陷的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9例由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并表现有胸膜凹陷征象的肺部良性病变,分析其CT影像资料。结果肺内良性病变主要是炎性结节5例,慢性炎症4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3例,肺脓肿1例。良性胸膜凹陷的主要CT表现:胸膜棘状粘连牵拉,胸膜宽基底性内凹,相邻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结论肺内良性病变所显示的胸膜凹陷具有一定的CT特征表现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螺旋高分辨CT诊断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5例患者均进行了螺旋高分辨率CT检查及病理检查,然后观察其进行螺旋高分辨率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胸膜凹陷征的确诊率。结果:我们对这35例患者进行螺旋高分辨率CT检查的结果显示,有34例患者具有胸膜凹陷征,占患者总数的97.1%;有1例患者发生了误诊,占患者总数的2.9%。这一诊断结果与进行病理诊断的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螺旋高分辨率CT诊断胸膜凹陷征的确诊率高,可辨识度好,有助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周围型肺癌侵犯胸膜胸壁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宏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5):556-557
回顾性分析了22例肺边缘部周围型肺癌侵犯胸膜、胸壁的不同情况,在术前胸部CT片上根据癌灶侵犯胸膜及胸壁的范围分Ⅰ ̄Ⅳ度。22例中Ⅰ度4例,癌灶仅侵犯胸膜,胸膜外脂肪层析晰。Ⅱ度4例,癌灶同时侵犯胸膜及胸膜外脂肪层,胸膜外脂肪层模糊或消失。Ⅲ度8例,癌灶侵犯是肌,或可并有肋骨破坏。Ⅳ度6例,广泛侵犯胸壁结构。通过对肺边缘部周围型肺癌侵犯胸膜及胸壁的分度,有利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周密设计。 相似文献
5.
胸膜凹陷征在肺外周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有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tation,PI)的肺外周结节的CT诊断,提高对胸膜凹陷征及其相关征象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切除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8例有PI的肺外周结节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肺外周结节中,周围型肺癌47例,良性结节11例.Ⅰ、Ⅳ、Ⅴ型PI及胸膜凹陷相关结节切迹征(nodule notch due to pleural indentation,NNPI)多为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Ⅱ、Ⅲ型PI多见于结核球等良性病变.结论PI分型在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之肺部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18 例周围型肺癌和12 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均经常规CT 扫描,绝大多数病人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 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的肺部阻塞性病变计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及肺静脉癌栓。结论:注重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的各种肺部阻塞性病变,可为肺癌确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叶间胸膜凹陷征的64层螺旋CT表现及其在容积再现(VR)及色彩点亮技术(Colored lit)重建图像的各种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48例,根据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总结其叶间胸膜凹陷的不同螺旋CT表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其与胸膜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将周围型肺癌的叶间胸膜凹陷征归纳为3种主要表现:(1)典型表现:横断面上见一组有一定形态变化规律的胸膜凹陷改变,叶间胸膜呈皱缩改变,共32例,占67%。(2)线条状影:水平裂和斜裂胸膜凹陷,表现为曲线状,共5例,占10%。(3)结节状、团块状影:周围型肺癌与叶间胸膜关系密切,整体呈结节状、团块状影,共11例,占23%。结论 64层螺旋高分辨率CT,尤其是容积再现(VR)及色彩点亮技术(Colored lit)重建图像有利于周围型肺癌叶间胸膜凹陷征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3D)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43例周围型肺癌进行胸部薄层扫描和三维图像后处理,获得横轴位、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的容积重建(VR)以及表面重建(SSD)图像,进行肺癌胸膜凹陷3D影像学观察分析;与肺炎症病变、肺结核进行3D影像学比较。结果43例周围型肺癌39例出现胸膜凹陷征(90.6%),按三维立体形态学改变分为:①裂隙征6例;②星样征13例;③脐样征9例;④火山口征11例。MSCT-3D显示肺癌胸膜凹陷优于MPR和横轴位图像(χ^2=17.09,P〈0.01);肺癌病变大小与胸膜凹陷征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至胸膜的距离与胸膜凹陷的深度之间呈负相关(r=-0.753,P〈0.05);胸膜的“火山口征”是肿瘤侵犯胸膜的影像学征象;肺部炎性肿块的胸膜3D影像表现为凹陷浅无皱褶,多沿叶间裂分布,结核球胸膜3D表现为“苦瓜皮”样改变。结论MSCT-3D对于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的显示更接近于活体状态下胸膜凹陷的病理形态,有助于肺内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 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 螺旋CT扫描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螺旋CT扫捕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后处理重建及CT血管成像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周围大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增强横断面CT图像、后处理重建及CT血管成像的图像,分析中央型肺癌侵犯邻近血管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增强CT检查图像及重建图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肺动脉和肺静脉,图像上均可见脂肪间隙消失、血管明显狭窄闭塞的影像特征.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提高对肿瘤侵犯周围大血管判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同时对肺癌进行临床分期及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2cm内肺癌及肺结核球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 2cm内肺癌及肺结核球的定性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直径≤ 2cm的肺癌 2 8例及肺结核球 10例 ,静脉注射对比剂 10 0ml后 ,行肺结节的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直径≤ 2cm肺癌增强后除15s外各时间段CT值与平扫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 ,而肺结核在增强后各时间段CT值与平扫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 ;直径≤ 2cm肺癌的时间 密度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至 195s时间段峰值最高 ,而肺结核球的时间 密度曲线呈平坦型 ,至 195s时间段峰值仍未见升高。结论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有利于直径≤ 2cm的肺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相结合 ,可提高直径≤ 2cm肺结节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CTA表现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判断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前对29例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进行胸部CTA检查,分别在3mm间隔的增强横断面CT和CTA图像上采用五分制分析患侧187根中央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术后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静脉有共同的影像学特征;以病理结果为标准,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P<0.01)。结论 CTA判断肺癌与中央肺血管的关系优于横断面CT。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螺旋CT及B超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ML)的CT及B超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ML10例, 年龄1~54岁, 平均18岁.分析其CT及B超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单发囊肿7例, 多发囊肿3例. 壁薄 ,光滑,其内多可见分隔, B超表现为均一无回声暗区伴后方声影增强. CT表现为密度均匀,呈液性密度,其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结论 ML有其特征性B超及CT表现,联合采用CT及B超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的临床运用,使得CT对肺部结节的检测敏感性大大提高,对某些征象的显示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尤其对周围型小肺癌,可在结节形态学、内部结构、肺一病灶交界带及强化前后等方面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对早期肺癌术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