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烟台大学山东省"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立项的现状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总结了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改革,探索在协同创新的有利条件下,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创校企联合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药业的发展趋势及对制药工程人才需求为背景,分析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论述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国外制药工程教育及天津大学制药工程学科建设情况,探讨制药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并从生源的工作岗位、专业背景、因人因材施教等方面探讨培养方案的制订,提出培养工程硕士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制药工程的专业实质,本着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培养原则,依托佳木斯大学制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黑龙江省制药工程人才培训基地和制药工程中试基地,初步探讨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训练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促进使用.  相似文献   

4.
《药学教育》2003,19(4):63-63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是我国化工类学科最齐全、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院之一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学科、专业是在传统优势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基础上 ,与生物技术、药学、高分子化工和制药机械等学科交叉 ,成长起来的新兴整合工程学科。天津大学制药工程学科、专业现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与制药工程领域硕士、工学学士三个层次。本专业面对人才和科技密集型的“常盛、常青”的医药工业产业 ,培养既懂制药工艺 ,又懂工程技术和装备 ,掌握并熟练运用制药工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解决药物研发与制造过程中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5.
面向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梳理制药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探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三种培养模式。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校依托化工与制药特色学科及相关优势平台,大力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建立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培养具有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与研发、分析测试综合利用能力的高素质国际人才,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燕莉  王勇 《医药导报》2021,(3):420-424
该文分析美国药学行业协会在药学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方面的作用。美国药学行业协会通过主导专业认证、指导人才培养和组织执业资格考试等途径全面参与药学博士教育。该文提出我国构建药学硕士专业认证体系框架,鼓励行业协会参与药学人才培养、组织专业认证、实现专业学位教育与执业资格衔接等方面的制度性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药学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制药工程是培养药学工程技术人才,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对学生工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精神与制药工程专业内涵高度一致。该文论述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和人才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三个方面推进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时佳琪  胡明 《中国药事》2024,38(2):237-244
目的:系统梳理药事管理学科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所对应的本硕博学位授权类型,并纵向比较药事管理学科在硕士和博士层面研究方向的增设情况,了解药事管理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趋势,进而为药事管理学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教育部网站,以及各院校官网,整理归纳药事管理学科的学位设置情况以及研究方向增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设药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逐年增多;药事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培养逐渐规模化与体系化。结论:建议规范药事管理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的名称;推动药事管理与“互联网+”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北京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北京地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在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上与北京其他高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重应用,强实践”的办学特色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坚  许正宏  邱丽颖 《海峡药学》2008,20(11):126-127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制药工程专业是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专业,不同背景的院校对制药工程专业核心内涵界定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也各具特色.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围绕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四川大学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建设精品实验项目,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课程中心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络,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适应医药体制改革培养新型药学人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龚慕辛  王地  关怀 《药学教育》2005,21(1):14-17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院将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随之而来对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主要为这些单位输送人才的高等医药院校,需要分析、预测这些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适应医药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冰  于欣茗  王龙  封亮  贾晓斌 《药学研究》2023,42(11):937-942,948
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新策略,探究现代化炮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方法 以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所呈现的“抽象、主观、表象、被动”教学现状为着眼点,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中药炮制人才培养模式与饮片实际生产脱节的现状,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强调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结果 创新性提出了“直观、客观、本质、主动”的教改目标和匹配现代化炮制设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论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匹配企业岗位需求的现代化炮制人才,还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及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上海远郊地区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家庭医生制服务中乡村医生队伍的发展状况,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奉城镇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汇总的相关资料,调查2014年度社区内全部乡村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退休年龄、收入和保障、培训、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工作范围等基本情况。结果: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结构老化,学历职称和专业能力低,在岗教育培训薄弱,职称晋升空间小,科研课题设计能力差,服务人口多且内容宽泛。讨论:加强乡村医生的人才储备、建立保障体系;根据乡村医生的特点,制定系统培养计划;应充分利用乡村医生目前的资源优势,将其纳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进行管理,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和平 《药学教育》2007,23(5):13-14,24
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科学发展的需要,医药专科院校应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拓展。中药专业高技术人才必须在会计算机、懂外语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继承和提高中医药的能力。高技术人才素质的拓展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观念要更新,技术要更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概述了中美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的现状,研究和探索了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项目遴选和活动交流等,运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论,构建了"创新性实验核心课程教学和课外创新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训练体系,提出了"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体验"的教学策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指导方案,为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性实验训练机构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英姿  倪健  贺葵邦 《齐鲁药事》2012,31(8):490-491
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应用型人才应该采取以KAQ目标为导向,实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综合教育培养模式,既符合新医改的要求,又能满足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药学专业六年制学-硕连读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来审视未来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建立新的药学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这是新世纪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根据药学学科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国内外药学教育的发展动向 ,阐述了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六年一贯制 ,学 -硕连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多学科交叉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魂宝,当代中医药学正面临着现代医学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并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对中医药教育传统特色人才培养如何结合现代科学,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多学科交叉,培养中医复合型人才,是适应21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